12.09 展望2020年:多項經濟先行指標提前劇透

歲月的腳步匆匆,在星移物換中,在光陰荏苒間,2019年已近尾聲。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裡,經濟形勢變幻莫測,中美貿易磋商反覆,註冊制試點,科創板開板,做多中國,5G,區塊鏈,吃藥喝酒,飛豬上天,裁員......不斷牽動著吃瓜群眾的敏感神經。回首2019,展望2020,中國經濟發展走勢將如何演進?哪些信號指標已提前劇透?請聽金小鵲娓娓道來。

中國經濟“體檢單”釋放積極信號

11月2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數據顯示,過去五年經濟規模明顯擴大,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持續提升,營商環境改善、市場主體大量增加。其中,第三產業服務業發展迅猛,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已成為實至名歸的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從事第二、三產業的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數量年均增幅分別高達14.9%和13.5%。世界銀行在《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將中國的營商環境排名大幅提升15位,已連續第二年躋身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前十名,超過法國、荷蘭和瑞士等國家。

【多項指標回暖 經濟短期低點可能已過】


展望2020年:多項經濟先行指標提前劇透


PMI時隔六個月重回榮枯線之上

目前,幾乎全球都將PMI視作經濟的“晴雨表”。作為一項全面的經濟指標,PMI概括了整體經濟、就業的表現,並且可通過公司的採購經理人在第一時間獲取當月數據,快速及時反映市場動態,是非常重要的先行指標,具有較強的預測、預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臨界點、榮枯線),PMI高於50%時,反映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則反映經濟總體收縮。


展望2020年:多項經濟先行指標提前劇透

11月30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19年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10月回升0.9個百分點,在連續6個月低於臨界點後,重回擴張區間;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處於4月以來的高點,經濟運行開始顯露轉穩跡象。


物流業景氣指數和倉儲指數回升幅度較大

不只是PMI,11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和倉儲指數均有較大回升。其中,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8.9%較上月回升4.7個百分點;中國倉儲指數為54.4%,較上月回升3.5個百分點。

從行業來看,快遞業、倉儲業、鐵路運輸業和道路運輸業繼續保持高位活躍。從地區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均保持活躍。從品種上看,大宗商品中鋼材、建材、有色等物流活動活躍;快消品中日用品、農副產品和醫藥等需求旺盛。多方數據顯示,隨著國際貿易環境趨於穩定以及電商活動影響,物流活動更加活躍,消費需求日益旺盛,物流效率有所提升。

“菜籃子”價格呈現趨穩態勢

12月3日,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11月25日至12月1日,豬肉批發價格為每公斤42.35元,環比下降3%,實現連續四周下降。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近一個月豬肉價格降幅超20%。此外,鮮菜、鮮果價格近期已回落趨穩。

“穩就業”提前達標彰顯中國經濟韌性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和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提前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10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僅為5.1%,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低於5.5%的預期控制目標。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2%,這意味著經濟增長至少為我國帶來了超過1200萬個就業崗位。

展望2020年:多項經濟先行指標提前劇透

政策紅利推動就業。201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針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外部環境明顯變化和一些新問題新挑戰,首次提出“六穩”概念,“穩就業”被列為“六穩”之首,被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內容。在“六穩”舉措進一步發力、改革紅利進一步顯化、系列短期週期性力量轉變的作用下,中國經濟的彈性和韌性持續顯現。

近年來,政府先後出臺了多項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諸如減稅降費、“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優化等政策的實施,讓企業確確實實享受到紅利,減輕了企業負擔,吸收就業的能力也得以增強。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累計返還失業保險275億元,累計減收社保費2725億元,預計全年釋放政策紅利超過3800億元。

【擴內需利器:2020年1萬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正式提前下達】


展望2020年:多項經濟先行指標提前劇透

按照慣例,往年地方政府專項債一般在5月或6月才開始發行。11月27日,財政部發布消息稱,近期提前下達了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萬億元,佔2019年當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2.15萬億元的47%。同時,財政部要求各地儘快將專項債券額度按規定落實到具體項目,做好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工作,早發行、早使用,確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見效,確保形成實物工作量,儘早形成對經濟的有效拉動。

多位專家認為,專項債和資本金相關政策“雙管齊下”及“提前下達”,有助於提升基建項目融資能力,2020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明顯回升。中金公司預計,2020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規模將從2019年的2.15萬億元擴大至3.35萬億元左右,專項債發行規模佔GDP的比重由2.2%提升至3.2%。

【逆週期調控政策落實落地 穩增長有望持續發力】

“逆週期調控”,簡言之,是指通過一些政策工具和措施讓整個週期波動性平緩下來,負面衝擊小一點。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易綱在11月中旬的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上強調,要繼續強化逆週期調節,增強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基本匹配,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11月16日,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闡述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執行思路時更改了表述,從“適時適度的調節”轉變為“強化逆週期調節”。隨後,央行在11月19日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5個基點,此舉有望通過進一步降低金融機構邊際資金成本,助推企業實際利率降低。

低基數因素助推外貿增長弱修復 外資不斷對中國投 “信任票”

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經濟金融研究課題組11月28日發佈的《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分析稱,2020年,中國外貿出口所面臨的外部環境不會發生方向性變化,全球經濟低迷、貿易保護主義延續、全球產業鏈分工調整等因素將繼續影響中國外貿。但支撐我國對東盟等新興經濟體出口增速加快,疊加2019年出口低基數因素,預計2020年出口增速將有所改善,全年增速為1%左右。

展望2020年:多項經濟先行指標提前劇透

目前,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外資不斷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不僅是看好中國的巨大市場,更看好轉型升級中的中國為世界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的驅動力。從瑞士英力士團體投資約19億元人民幣在上海設立區域總部,到德國西門子在德之外的首個人工智能試驗室落戶北京,再到韓國三星半導體高端存儲芯片二期項目在西安開張……上半年吸引外資數據的背後,是外資持續來華投資興業的堅定步履。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0131家;實際使用外資478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在主要投資來源地中,韓國、新加坡、日本、德國對華投資分別增長63.8%、10.5%、13.1%和81.3%;歐盟、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分別增長22.5%、7.2%和8.5%。


【2020年中國經濟總體上“謹慎樂觀”】

四季度即將結束,2019年接近尾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將為明年經濟工作定調。2020年是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兩個翻番”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之年。經濟發展任務繁重,而面臨的風險和挑戰眾多,中國銀行研究院分析稱,中國經濟總體上“謹慎樂觀”。

多位專家分析表示,,當前數據意味著經濟短期的低點可能已過,短期穩增長和長期促改革之間存在取捨,核心仍然是通過對外開放、加大創新研發等途徑提升效率。事關居民福利、消費升級和新經濟發展的領域,如老舊小區改造、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將成為新一輪積極財政的發力點。貨幣政策將繼續側重以改革方式打通利率傳導信道、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內容綜合整理自《證券日報》、《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華夏時報》、中國銀行研究院報告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