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 公務員考試,三大境界!你屬於哪一種?

第一重境界:打敗競爭對手。

在公務員考試中,競爭是在所難免的,不論是筆試還是面試都是非常激烈的。雖然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是競爭比是1:20,1:50,1:100,你都要打敗競爭對手。尤其是進入面試後,大家都很優秀,實力都很強,你更要打敗競爭對手。這是第一重境界,相對來說,如果你把關注的焦點放在競爭對手身上,你最多也是打敗競爭對手而已,得到一個暫時的結果。通過公務員考試,更重要的是,我們更多關注你能不能提升自己。

公務員考試,三大境界!你屬於哪一種?

第二境界打敗自己。其實你會發現在公務員考試或者其他競爭當中,實際上,你不是在跟別人競爭,你是在跟自己競爭,所以,公務員考試的第二重境界是提升自己,也就是打敗自己。那此時,你關注的焦點在哪呢?就在你自己身上,你不會太多地關注競爭對手,競爭對手能力究竟有多高多強跟你沒關係,你也沒辦法去掌控。無論是在筆試還是在面試當中,你會發現到了考前很多學生都會有焦慮症,這種焦慮症很可能是來自競爭對手的影響,但更多的是來自你本身很難掌控自己,你很難對這場考試有更好的拿捏,說白了就是你信心上的不足或者你準備的不充分,方方面面的原因導致你有可能考得上或考不上。所以,你要學會不斷完善自己的弱項,讓自己的強項變得更強,讓自己的情緒變得更加穩定,尤其是在面試當中表現得更加突出。因為一個人在考試當中,或者在以後任何事情當中,要取得成功,其實真正靠的是自己,而不是靠打敗競爭對手。競爭對手是不需要被打敗的,因為他是被自己打敗的。為什麼這樣說呢?熟話說得好,我們自己往往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平時好習慣的養成,平時克服困難的毅力,平時無回報的堅持需要不斷戰勝自己。所以這叫第二重境界,打敗自己。

公務員考試,三大境界!你屬於哪一種?

第三境界微笑擁抱失敗。公務員考試的第三重境界是什麼呢?微笑擁抱失敗!因為沒有人能百分之百確定自己公務員考試能考上,任何人都不能,因為即使你入闈了面試,也不能確保面試一定能過,面試考過了還有其他的種種因素,比如體檢等等。你有可能國考失利,省考失利,或者每次考試都失利,暫時的結果就是你考試沒考上。你能不能夠樂觀地接受這一次失敗呢?如果你已經盡力了,失敗完全可以接受,因為這樣面對這場考試,你心裡會非常地踏實,不會有太多的失落感。當然,如果你考上了是好事,你會感覺付出會有回報。所以,小編只是想告訴你,當失敗真的來臨時,你也不要那麼怕,也不要那麼擔心。因為當你真正坦誠面對失敗時,能夠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時,相信更大的成功在等著你。距離國考還有兩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希望大家在這段時間能夠沉得下心,為這場考試再努力一把,拼一回!

公務員考試,三大境界!你屬於哪一種?

公務員考試146分前輩總結高分必看精華帖

09年11月,我在準備了一週之後,參加了第一次公務員考試,是當年的國考,同年的12月6日,我考了省考。國考580多個人報名,招3個,我進入了面試;省考報的當地的社保局,筆試第一,比第二名多12分。後來考了財政局的事業單位,招2個,第二名。後來就在這個財政局幹了整整三年。中間考過11年下半年的國考,146.2分;12年八月,參加本地的副科級考試,招兩個,第二。現任職於一箇中心鎮任副鎮長,好多人來問我如何備考,為了免去重複重複再重複的一些話,在此寫下自己的一些感悟,供各位奮鬥在公考路上的童鞋參考……

關於行測:大量練習+歷年真題+錯題總結+學會取捨

(一)大量練習行測做好一在速度,二在正確率。前者靠練,後者靠做題思路及熟練程度。題海戰術,很有用。這個是練速度,每道題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分鐘。但是很多人容易進入誤區,告誡大家一定要做有質量的題。否則會讓你越練越偏。
(二)歷年真題很多人不能理解,這些題目都考過了,在也不可能要考了,我為啥還要做,還不如多找些押題來做,我給大家分析為什麼要做真題,做歷年真題是很有用的。首先是能瞭解到考的一般都是什麼類型的題目,再來是複習到一定程度做真題,可以掌握考試的節奏,有效幫助自己合理分配各部分題目的完成時間。而且,雖然考題中不會出現歷年真題的原題,但是很可能會考到類似的知識點。所以,做歷年真題是很必要的。特別最近三年的真題。(三)錯題總結盲目做題不如不做題,要邊做邊總結,找規律,真正的提高在於總結的部分,準備一個錯題本,把經常出現的錯誤分類,行測題型無非那麼幾種。認真總結真題中的錯題,對照答案解析,改進自己的做題思路。通過不斷練習大致明確出題的方式和方向,對各個題型難度有把握。然後針對弱點強化練習,各個擊破。運算不行練運算,閱讀不行練閱讀。行測題大家也都知道,不難。很多甚至都是小學奧數,初中高中的知識。只要不是初高中完全沒學,基本都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單個拿出來沒有你不會做的,只是你生疏了,花點時間大多數你都能解答。(四)學會取捨
你也許會和我抱怨,我都這把年齡了,怎麼還搞得懂那些雞兔同籠的問題,什麼工程問題,我說5個字,完全可以放棄。行測你一定不可能把所有的題目全部搞定,但是,放棄一部分的同時你得在其他部分中補回來。你要一開始找到你的優勢題型,對於你不擅長的模塊,在複習的時候投入三成的功力就行了,答題的時候也是這個思路,在自己又準備的領域拿到足夠多的分,放棄一部分的題目。

申論經驗

申論是一門以語言類為載體的考試,因為語言本身的靈活多變性,讓我們感覺複習起來很困難,往往行測認真準備之後效果明顯,但是申論卻是原地踏步,在我身上就很明顯,很長一段時間是絲毫不見有提高的。我複習中的感受大概是這樣:起初摸不著頭腦,認為申論複習短期不會見成效,就不花時間複習,靠臨場發揮;後來覺得必須要有分數上的提高,就認真複習過,還聽了大機構老師的講解,聽了感覺領悟頗大,但是輪到自己寫的時候,還是很困難。後來我就在論壇上看了各路大神,前輩們的經驗確實非常的有益處,讓我們慢慢的改變了對這門考試的認知。

總的來說:1.申論不是考寫作,寫作能力對申論作答有影響,但不是最重要的,只佔到20%甚至還少,但是我們太多同學把它當做是檢驗文字表達能力的考試。

2.申論其實沒那麼複雜,除了大綱上要求的能力之外,題本上就兩樣東西,一個是題幹信息,一個是材料,申論的一切答案源於材料,這個不僅僅是一個空泛的口號理論,更是指導我們作答的最權威目標。

我們其實可以思考下申論考試設置目的是什麼:它是為政府選拔工作人員,是一個入門考試,政府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一是能夠正確領會上級意圖,二是能準確把握當前實際,需要的是能將二者統籌結合起來開展工作的人,那麼我們申論考試如何測查以上這種能力,那就是能夠認真審題,準確把握題目意圖(領會上級意圖),再就是能夠深刻閱讀理解材料,把握材料中的實際情況(工作中就是把握實際),以文字形式來體現出來即可。這些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第一,題幹很重要,是方向;第二,材料很重要,是依據。

3.申論並不需要我們有深厚的理論知識積累,有一些政治理論知識和素養很好,會開闊我們的思路,培養我們的分析思考能力,讓我們看問題時候比別人站得高,看得遠,但是這並不是申論測查的核心能力,後來有跟身邊遴選上岸的小夥伴交流,遴選對政治理論素養考查非常明確。所以大家如果自己在為準備申論而瘋狂的閱讀背誦政府工作報告,人民網評,範文,積累寫作素材等等,那麼你可能已經走偏了路,最起碼方向不是非常正確。人民網評和範文怎麼學,之前在微信上我已經有個詳細的案例演示了。

申論複習階段,我是這樣總結

第一階段:理論學習。瞭解申論的基本知識。然後全面複習歸納概括、綜合分析、對策提出、貫徹執行、大作文幾大模塊解題方法和技巧;第二階段:模塊突破。(小題練習)按照模塊來認真練習申論真題的小題部分,每個模塊練習的時候注意控制時間,並且要書寫在申論專用答題紙上,寫完對照答案分析,要注重分析總結各類小題的答題方法,形成自己的作答思維;(一二階段是相輔相成的)期間,要間斷性的進行全套申論真題練習,按時作答整套真題,把精力主要放在大作文上,對照之前的大作文作答方法進行反覆的研究分析,比如說:在標題、開頭、過渡段、主體段、結尾哪個部分問題比較大,不會寫。第三階段:全真演練。在考前選擇4套以上最近的真題捲進行全真模擬,保持學習感覺。注意以下幾點:1.申論在於精煉,不提倡題海戰術,但是也必須有一定訓練量,每一類題型逐個攻破,個人認為精做10套真題,寫6篇大作文,就差不多了。2.申論的閱讀訓練是關鍵,建議大家每天堅持訓練一道以上小題,保持閱讀思考練題的感覺。申論的閱讀訓練可以跟言語片段結合起來一起領悟。申論好的同學,言語片段不會差。我們經常關注行測的題目訓練感覺,其實申論更需要保持練習感覺。3. 大作文如何突破:a.大作文並非是漫天的看範文或者是看人民網評,重在學習寫作框架思維,同時要有針對性的學習,哪裡不會補哪裡。b.結合材料反覆琢磨大作文最佳立意角度和分論點是核心是關鍵,立意精準,分論點達標,分數就在二類文以上。c.學會駕馭利用材料,大作文同樣是以把握材料為基礎。d.準備自己的寫作框架思維,而非寫作邏輯思維才是本質,是靈魂。

學申論,最難的就是找一份權威答案,我們作答完申論之後都想對答案,找差距,補短板,但是時長髮現往往一套試題,不同的機構會給出不一樣的答案,本來申論的小題客觀性很強,但是為什麼不同的機構答案要點都不一樣?

我想,一方面,即使要點全部來源於材料,但是在材料理解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此要點上會出現一些細小的偏差;

另一方面,我們網上搜索的答案,可以說是廉價的,很多都是在打廣告,免費的也是最貴的,有時候甚至產生不良的引導,讓申論複習走彎路。(複習一段時間的童鞋肯定對此深有體會。)這就給我們帶來兩個啟示:

啟示一:做完題目,可以尋找不同機構的答案,全面的去分析答題要點,分析各個機構答案的共性和亮點,以求要點齊備,邏輯清晰;

啟示二:在考場上不要求全,注重時間和分數的平衡,鑑於字數和時間限制,在有限的時間內把你認為最重要的點答上去即可。

下面來說說小題的各個模塊

1.歸納概括:常規概括題目比較簡單,認真的去讀題幹,搞清楚題幹到底是在問什麼,比如“轉型期青年人的心理問題的具體表現”,那麼對象就是轉型期青年人,材料中老年人以及其他對象就不要管,心理問題表現,那麼材料中導致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由心理問題產生的危害統統不是作答要點,為什麼大家都是抄寫材料,有的分辣麼高有的很可憐了,關鍵是要抄對,這裡我是跟大白申論公益課學的,當時確實有茅塞頓開感覺,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搜下大白申論博客,他寫了一些獨到見地。歸納概括可是佔了申論的大半壁江山,這個模塊成功了,其他模塊都成功了一大半。

2.對策提出:這種題型以歸納概括作為基礎,一般情況下,先是要求對材料中的問題和原因加以提煉概括,進而提出解決對策,當題幹中沒有指出要寫問題或者原因的情況下,我們也要儘量寫出來,目的是踩中關鍵詞。對策提出的時候要依據問題或者原因來提出,因為題幹中有“針對性強”的要求,題幹中的每一個詞都是經過命題老師反覆斟酌過的。

3.綜合分析:

以歸納概括為基礎,只不過把各種散落在材料中的問題(表現)、原因、危害、意義、對策等要素(提取這些要素就是歸納的過程),用嚴謹的邏輯思維把要點提取出來排布好(排布要素的過程就是邏輯分析)。這就是綜合分析題目的本質所在。啟示題不必多說,解詞解語題觀點題,是典型的歸納概括外加邏輯梳理。

這裡我貼一道我仔細揣摩過的綜合分析題目的答案,我們一起感受下:

如何理解“給定資料2”中“動物的平等倫理權利”的主張存在著“倫理悖論”? 15分(嚴密、完整、簡明,不超過200字。)

這句話是指動物的平等倫理權利在物種和個體層面存在相互矛盾。這是因為:一方面物種層面:每一物種是生態鏈中重要一環,相互平衡,物種由個體組成,每一動物個體都有平等倫理權利。另一方面,個體層面:生態系統中物種所履行生態功能是做食物,物種的倫理權利應該建立在該物種個體犧牲自己的基礎上。因此,保護動物不等於保護每一個個體,但是動物也享有倫理權利:(1)不能亂殺濫捕;(2)不應遭受無謂或無度的痛苦。

有心提高的同學可以去找到2012年對應的這道題目,自己作答練習一下。除了第一句話中的“相互矛盾”一詞是我自己寫的外,其他的關鍵信息點都來自於材料,這就是根據材料來作答申論。我們具體分析下這個答案的邏輯組成,體會一下申論綜合分析的“分析邏輯美”。

這句話是指動物的平等倫理權利在物種和個體層面存在相互矛盾。(結合材料通俗談下理解)這是因為:一方面物種層面:每一物種是生態鏈中重要一環,相互平衡,物種由個體組成(這一句話重點在闡述權利平等的原因),每一動物個體都有平等倫理權利(這句話是“平等權利”的具體表現,表現在每一個個體上)。另一方面,個體層面:生態系統中物種所履行生態功能是做食物,(這裡在闡述“倫理悖論的原因”)物種的倫理權利應該建立在該物種個體犧牲自己的基礎上(“倫理悖論”的表現是個體必須作出犧牲)。因此,保護動物不等於保護每一個個體,但是動物也享有倫理權利(得出結論):(1)不能亂殺濫捕;(2)不應遭受無謂或無度的痛苦。(之前是解決怎麼看,現在是怎麼辦)

總結一下作答思路:

談完理解+分析原因、表現(表現也可以放在原因前面提出來,這個沒關係)+觀點、對策

大家可以仔細來做一下這道題目,然後再對照下我的作答邏輯思路,看看我們材料的本質規律是不是這樣的,這道題我做了很多遍,最後才覺得把邏輯思路吃透。

4.貫徹執行:有一部分是“告別跟風,走向成熟”評論短文式綜合分析題,只不過披著公文的外衣,格式要求不得不重視。另一部分就是講話稿、導遊講解稿、宣傳短文、調查問卷、宣傳書、倡議書、經驗介紹、編者按等題目,雖然邏輯上的形式變化較多,但是本質都是從材料發散邏輯,這個部分做多了總結多了無論題目形式怎麼變化,我們都能以不變應萬變。

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公考路上,必須努力努力再努力,最後,祝大家能夠一舉成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