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知行合一的真谛

知行合一的理论基础就是心即理。知与行合一,就是理与心合一。

知是理之灵处,知即理。阳明说:“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知行合一就是理与行合一,就是行为遵循天理。知行合一就是理事合一。

王阳明在《答顾东桥》中说:

“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心外求理,就是把心与理分为两个。理与心为二,自然知与行为二。理与心为一,自然知行合一。

程颐的知行合一思想

程颐就有知行合一的思想,他说:“知之深,则行之必至,无有知之而不能行者。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饥而不食乌喙,人不蹈水火,只是知。”

程颐说:“大而化,则己与理一,一则无己”

己与理一,就是心与理合一。无己就是无我。心与理合一时,就无我了,我成为理的化身,此时,所作所为都是理之流行,就是知行合一了。正如王阳明说的“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

知就是良知。

良知是人行为的指南针,即“知是行的主意”;按照良知的指引去做,反过来可以涵养良知,即“行是知的功夫”。

当知时,即刻付诸行动,即知即行。

当行时,良知要觉其当理与否。如果不当理,即刻止之。

这就是知行合一。

行为有三个层次:身、口、意。意念发动就是行为,正如阳明所说:“一念发动处即是行”。

身之行为、口之言语,他人能共见、共知。而人之意念活动,只有自己知道,即自己独知。意之行为虽然自己独知,没有表现于外,却是身、口之行为的根源。慎独功夫就是在独知处用功。

王阳明说:“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一是百是,一错百错,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头。”

知行合一的真谛

关于知行合一:

1,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可以自己判断对错的。就是说,心之“知”,可以判断自己的“行”。对就去做,不对就止,就是“当行则行,当止则之”,这就是知行合一。

2、人在每个当下该做什么,心之“知”是知道的,即王阳明说的|“知是行的主意”

当知时,立即落实于行。知与行之间不要有间隔,不要有各种懈怠、不情愿、犹豫等,就是即知即行,直截了当。

一件事情只要该你去做,不管事情大小,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立刻去做,而且认真做,不夹带一丝苟且。做之前你可能不情愿,但做了之后,内心会愉悦,即所谓自慊。这就是知行合一。

萧伯纳说:“别管喜欢和不喜欢,只管做必须做的事,这也许不快乐,却是伟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