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朱元璋統一天下後,這樣對待蒙古人,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后,旋即出兵北伐。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立志興復中國,推翻元朝的統治,收復中原。

朱元璋在出師之前,特地請來才子宋濂寫了一篇《奉天北伐討元檄文》。宋濂不愧為一代文豪,此篇檄文文采飛揚卻又通俗易懂,讓百姓們看得明白,還熱血沸騰。

朱元璋統一天下後,這樣對待蒙古人,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奉天北伐討元檄文》

眾所周知,檄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收攏人心,和形成對敵人強大的輿論攻勢。宋濂的檄文就很好的做到了這兩點。

百姓看到後也是激情澎湃,頓時加入明軍的隊伍又壯大了不少。

《奉天北伐討元檄文》一文,文風通俗大氣,讓人都能看得懂,畢竟收攏人心是一個目的,要是看不懂可還行?另外,在檄文中,明確提出了一句極具號召力的口號: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這十六個字,對元朝的震懾力,對中原百姓的人心鼓舞,勝過十萬雄兵

可以說,在清朝末年,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軍裡提出的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便是致敬宋濂的《奉天北伐討元檄文》。

朱元璋統一天下後,這樣對待蒙古人,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朱元璋劇照

在強大的輿論攻勢下,元兵那邊已經出現了效果。高郵之戰臨陣換將,幾十萬大軍崩盤,朝廷的官軍元氣大傷,鎮壓起義軍就主要靠地主武裝和地方軍閥,這個時候的元朝裡面內訌太厲害,大臣之間內訌,元惠宗和太子皇后的內訌,擁元軍閥搶地盤互相攻伐後來又介入皇帝和後黨的矛盾把鬥爭擴大化。

察罕帖木兒死後,接班人王保保不能服眾,導致軍閥內部兵戎相見,還有蒙古宗王比如阿魯輝帖木兒看到元室衰微不說派兵來助拳反倒是乘火打劫等等,一通操作元朝自己就把自己玩了個半死,這個時候,朱元璋再進行北伐阻力也就不大了。

再加之統帥徐達驍勇善戰,朱元璋最終平定中原,並收復了中原丟失了四百多年的燕雲十六州。就此來說,朱元璋對於中華大地簡直功不可沒!

朱元璋統一天下後,這樣對待蒙古人,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燕雲十六州圖

從南北晉就丟失的燕雲十六州終於被朱元璋收復。

明軍平定中原後,元順帝率領皇族后妃親信狼狽逃亡到了北方的大漠。可這時候還在中原的蒙古人並沒有逃亡殆盡,在當時的北京就有數百萬的蒙古人還在居住。

那麼,作為勝利者的朱元璋,是如何對待這數以萬計的蒙古人呢?

《奉天北伐討元檄文》有過記載:

只要蒙古人投降漢朝,並且學漢字、改漢名、穿漢服、留漢發、嫁漢人。朱元璋就可以放過他們,讓他們也受到和漢民同樣的待遇。

這種政策乍一看無關痛癢,實則非常兇狠。直接改變了蒙古人的特性,讓他們融入到漢民中來,為漢朝效力。

朱元璋統一天下後,這樣對待蒙古人,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被同化了上戰場的蒙古人

朱元璋對付蒙古人的招數,用最簡單的詞彙來說就是"同化"。

當時的這個同化的政策分為三大塊進行:

第1: 蒙古人必須改姓漢姓,使用漢族文字,學習說漢語

第2:蒙古人不可再穿蒙古服飾,必須穿漢服

第3:蒙古女性不可以不可再與蒙古男人通婚,反之也是,蒙古男人必須和漢人女性通婚。否則一經發現,輕則貶為奴隸,重則甚至處死。

朱元璋統一天下後,這樣對待蒙古人,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朱元璋劇照

這樣一來,日後漢、蒙逐漸的融合下去,蒙古人的基因和自己的文化習性勢必被華夏文化給慢慢改變。後一代的蒙古人除了擁有蒙古的血統外,可以說和漢人毫無區別。再後來一代的蒙古人連血統都有著漢人血脈。文化上更是徹徹底底的成為漢人。以後一代一代,就更加沒有區別了。

朱元璋的這個做法比殺了蒙古人還狠。讓蒙古人直接融為漢民,不僅填補了因為戰爭而損失的大量人口,還讓這些在中原的蒙古人不會再和北方的元順帝殘餘相互勾結,反而成為了赤膽忠心的大明臣子。為大明抵禦北方的蒙古人。可以說是殺人不流血的招式了。

朱元璋這招,也是歷史上非常成功的"民族融合"案例之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