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红军主力西去,徐海东留苏区,果断吃掉来敌,活捉2000人

1932年8月底,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失利,红四军第10、11、12师和红25军第73师,共2万余人越过平汉线向西转移。蒋氏原本对消灭红四方面军主力没有完全把握,闻知其主力已经西去,大喜过望,除了命令以其嫡系部队为主的卫立煌纵队继续追击外,又令留下来的两路杂牌军10多万人,分成两个区“驻剿”。

红四方面军主力在从皖西向鄂东转移时,苏区各地方苏维埃人员、各部队后勤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害怕被蒋军清算的红军家属2万余人,也都转移了,来到尚未被蒋军攻占的鄂东北苏区的乡间。红四方面军主力的突然西去,让战士和群众非常惊慌,迫切希望留下来的苏区干部能拿出一个解决办法。

红军主力西去,徐海东留苏区,果断吃掉来敌,活捉2000人

电视剧《长征大会师》中的吴焕先

这时,先后汇集到鄂东北苏区的有吴焕先、徐宝珊、郑位三等人,正规红军只剩下红25军第75师的2个团和红9军27师的3个团。红27师虽然是由地方部队独立4师升级改编而来,但在师长徐海东的指挥下,战斗力不输主力部队。

除了这5个团外,其他部队都是各县的独立团、营,鄂东北游击司令吴焕先鉴于这些部队番号繁多,决定先解决统一指挥的问题。

1932年11月30日,新的红25军在红安县七里坪镇东北的檀树岗正式成立,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下辖第74、75两个师5个步兵团,另一个特务营,共7000余人,此外还成立了7个独立师(也称游击师),负责策应主力部队。在红军和游击队的广泛打击下,蒋军只能暂时先占着鄂东北苏区的几个主要城镇,没一个团的兵力就不敢出城,没两个团的兵力不敢下乡搜剿。

1933年2月底,鉴于分区“驻剿”没能摧毁鄂东北苏区的红军,蒋氏又将原本驻信阳以北铁路沿线的第35师调到新集县,参与“围剿”。第35师是马鸿逵的部队,1932年11月马鸿逵回宁主政时,将该师的青壮士兵都带走了,只剩下4000多老弱士兵,编为两个旅四个团,交给副师长马腾蛟指挥,所以该师的战斗力实际上是比较弱的。

红军主力西去,徐海东留苏区,果断吃掉来敌,活捉2000人

蒋军第35师副师长马腾蛟

此时,红25军主力5000余人正在新集县西南的野鸡笼一带休整,听说第35师的第103旅205团和第104旅207团已经进占红安县七里坪镇的郭家河乡,鉴于郭家河乡位于鄂东北苏区的中心地区,周围蒋军赶来又需要走一天的路程,吴焕先与红74师(红27师改称)师长徐海东决定吃掉这股敌人。

3月5日夜,红74师与75师在野鸡笼会合,经过简单的动员后,决定由姚家芳指挥的红75师,先占领郭家河东北的磨儿山制高点,一面警戒新集方向的援军,一面切断敌人的后退道路,徐海东指挥的战斗力较强的红74师和军部特务营则担任攻击任务。

3月6日凌晨,红74师兵分两路,由红222团从郭家河西南攻击,副师长兼红220团长黄绪南带领该团和军部特务营迂回到郭家河东北攻击。红222团秘密推进到郭家河西南的羊儿岩时,发现驻扎在该高地上的蒋军外围警戒部队一个营正在集合出早操,团长程启波当即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命部队展开攻击。

红军主力西去,徐海东留苏区,果断吃掉来敌,活捉2000人

电视剧《长征大会师》中的徐海东

这个营的蒋军士兵此时大部分都是徒手状态,在红军的攻击下顿时阵脚大乱,纷纷往郭家河村溃退。在村里的蒋军团长不明情况,以为红222团是红军的主攻部队,没有多想,就带着部队向东北方向撤,想赶紧逃回新集县城。

撤出郭家河的蒋军,撞到了在外头等候的红220团和军部特务营的枪口上,跑在最前面的第207团团长李汉园及其卫士被当场击毙,其余官兵在红军的前后夹击下,只能慌不择路地改向郭家河西北方向逃窜。

这时郭家河传出的枪声,也吸引了附近的其他红军地方武装和群众前来参战。向西北方向逃窜的蒋军遭到光山独立团的阻击,敌人以为遇到的是红军正规部队,只能又往回窜,最后被红军团团包围在一片洼地里。赶来参战的群众占据了四周的山头,纷纷挥舞着锄头为红军呐喊助威,被包围的蒋军被这阵势吓破了胆,把参战群众都当成了红军,最后全部乖乖缴械投降。

红军主力西去,徐海东留苏区,果断吃掉来敌,活捉2000人

郭家河大捷纪念碑

整个郭家河战斗,一共只持续了1个多小时。红74师在师长徐海东的指挥下,以两个团又一个营的兵力,全歼蒋军第205、207团,击毙第207团团长李汉园以下近百人,俘虏第205团团长马鸣池以下2000余人,缴获山炮1门、迫击炮8门、机关枪12挺、长短枪2000余支、子弹十万发、骡马百匹及其他军事物资,红25军自身仅伤亡30余人,取得了红25军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大捷。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