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隱祕戰線雙雄:張執一、李正文戰鬥在敵人的心臟地帶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張執一擔任書記,委員有王錫珍、李正文、田雲樵等人。策反工作主要是通過各方面的關係,在國民黨內開展內線關係,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張執一、李正文這兩位隱秘戰線的英雄人物。

隱秘戰線雙雄:張執一、李正文戰鬥在敵人的心臟地帶

1954年,張執一、李正文在十三陵合影


張執一(1911—1983)

投身革命 堅貞不屈

張執一,原名謹唐,曾用名張忍,1911年5月5日出生於湖北省漢陽縣奓山集鎮屠家灣村,父親是長江上的一名輪船工人,大革命時期參加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海員工會,曾經組織船塢工人舉行罷工遊行。受父親影響,他年滿16週歲便被吸收為共青團員,經常以集會、貼撒傳單、演講等方式宣傳革命,兩年後直接轉為中共正式黨員。1932年10月,正當革命工作方興未艾,並向農村延伸之際,因叛徒出賣,遭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在獄中,他巧妙、堅定地與敵人展開周旋,始終沒有承認自己的共產黨員身份,三年後得以取保釋放。出獄後,信仰不改,更名為“執一”,義無反顧地去重新尋找黨組織。

隱秘戰線雙雄:張執一、李正文戰鬥在敵人的心臟地帶

1932年10月,張執一與難友在湖北第一監獄留影


抗日救國 躍馬江漢

1935年11月,張執一在上海恢復了組織關係,投身到發動各界群眾呼籲抗日救國的各項運動中,擔任過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下的工農通訊社滬中區通訊員等職。1936年11月,國民黨當局以“支持工人罷工,擾亂社會治安,危害民國”的罪名,逮捕了沈鈞儒為首的七位民主人士,史稱“七君子事件”。受黨的委託,張執一奔走於宋慶齡等人家中,積極參與營救事項。上海淪陷後,他被派往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後又前往鄂西北,專門從事軍運和統戰工作,與國民黨著名愛國將領張自忠互動頻繁。1939年10月,張執一加入新四軍,無論擔任遊擊縱隊政治部聯絡部部長,還是第5師新編第15旅政治部主任、第三軍分區政委,均能出色完成任務。尤其是1941年11月17日至次年的2月5日,先後分三次攻打侏儒山,打出了新四軍第5師的軍威。

隱秘戰線雙雄:張執一、李正文戰鬥在敵人的心臟地帶

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


滬上潛伏 秘密策反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張執一肩負特殊使命,前往上海從事隱秘戰線工作,主要負責聯繫工商、文化和上層民主人士。1948年11月,中共中央上海局成立策反工作委員會,張執一兼任書記,成功領導了一系列的策反工作。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國民黨國防部預備幹部訓練團第一總隊3000餘人在嘉興起義,對蔣氏父子震動極大;通過段伯宇、賈亦斌的關係,傘兵第3團團長劉農畯在移防連雲港途中率部起義;中共地下黨員,國民黨上海港口司令部副司令段仲宇協助掩護地下電臺,調派登陸艦幫助傘兵第3團運抵解放區;工兵第4團團長王海嶠故意派人弄壞鐵甲車,堵塞浙贛鐵路,阻礙國民黨大部隊搭乘火車南逃。此外,國民黨海軍“重慶號”起義,空軍系統多起駕機起義事件,背後也都有策反工作委員會的身影。

隱秘戰線雙雄:張執一、李正文戰鬥在敵人的心臟地帶

中共中央上海局機關舊址(今南京西路1892弄121號)


主政中南 貢獻統戰

1949年4月下旬,張執一奉命北上,中共中央城工部委以他接收武漢市的重任,初期擔任中原局統戰部長、武漢市軍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隨後被任命為華中局統戰部長兼武漢市副市長等職。中南局成立後,職務與組織關係相應調整,為中部地區各省、市的黨政建設、民族工作的開展、肅反、治安以及人民生活等諸多方面,付出了許多心血。1954年6月,調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兼任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委、中共全國政協機關黨組書記等職,撰寫了大量有關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以及統戰政策方面的理論文章、書籍。“文革”時期,張執一失去自由數載,後來獲得平反,重新恢復職務,增選為全國政協常委。1982年,因為身體原因主動退居“二線”,擔任中共中央統戰部正部級顧問。

隱秘戰線雙雄:張執一、李正文戰鬥在敵人的心臟地帶

晚年張執一埋頭撰寫回憶文章


李正文(1908—2002)

東方學子 蒙冤蘇聯

李正文,1908年8月31日出生在山東省濰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從小喜愛讀書,勤奮好學,但因家庭經濟條件困難,時常被迫輟學,幸虧得到同學資助,以優異成績讀完高中三年,直接升入東北大學法學院經濟系。在校期間,李正文和進步同學組建“冰花社”讀書會,很快成為中共滿洲省委的外圍組織。九一八事變後,他流亡北平先後參加“左聯”“社聯”,宣傳抗日救國思想,並於1933年10月正式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後因北平的白色恐怖十分猖獗,難以開展活動,經共產國際友人介紹,輾轉前往莫斯科學習革命理論和情報專業。未料結業後無辜捲入蘇聯大清洗運動,被錯誤關押勞改近兩年,最後通過堅持不懈寫信申述,獲得“撤銷原判,平反釋放”。

隱秘戰線雙雄:張執一、李正文戰鬥在敵人的心臟地帶

李正文攝於1949年6月

周旋敵巢 諜報建功

1941年初,李正文歷經艱險回到祖國懷抱,他通過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蘇聯駐華大使館,恢復了組織關係,接受共產國際東方部派遣,進駐上海對日寇和汪偽展開情報作業。憑藉通曉英、日、俄三國語言的優勢,李正文在短時間內落實了掩護職業,他從日文報刊中搜集分析日軍有關資料和動向,比較準確地研判出汪偽軍的番號、兵種、人數、駐地等情況。汪偽政府高級機要秘書稽顯庭出於種種考慮,經常提供會議紀要等內容,直到抗戰勝利前夕從未間斷過,而且始終沒有暴露。1943年上半年,李正文又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日本反戰人士德田恆夫,設法搞到了日軍進攻新四軍的作戰計劃,為此受到陳毅的高度讚賞。

隱秘戰線雙雄:張執一、李正文戰鬥在敵人的心臟地帶

1954年,張執一(中)、李正文(右)、李時雨(左)在北京合影


奔走聯絡 居功甚偉

1945年9月,張執一代表上海黨組織接上了李正文的關係,一起負責黨的文教宣傳和統戰工作,和工商界人士、民主黨派、高級知識分子建立密切聯繫。1946年春,民主建國會從重慶遷到上海,應黃炎培邀請,經黨組織批准,李正文參加該會,任總會的副秘書長,以大學教授的身份進行聯絡活動。《大公報》總負責人王芸生原本對共產黨的政策存在疑慮,經過耐心開解,決心不去臺灣,留在上海迎接解放。李正文協助張執一策反國民黨軍政人員,除了指導“預幹總隊”、傘兵第3團起義外,還取得了其他一些重要成果,比如國民黨海軍少將金聲多次提供長江防線炮臺位置及其兵力、火力配備情況;利用京滬杭警備司令部作戰科長劉泉溪的關係,及時把滬寧線上的國民黨軍隊作戰部署送交上級組織。

隱秘戰線雙雄:張執一、李正文戰鬥在敵人的心臟地帶

李正文與家人合影

疾風勁草 青史英豪

1949年5月,李正文告別隱蔽戰線,改任華東軍政委員會高教處副處長和上海復旦大學、暨南大學的軍代表及校務主任等職,負責高等院校接管工作。新中國成立後,華東局調他擔任“華東革大”副校長、復旦大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1954年秋冬又升任高等教育部政治理論教育司副司長,主要負責領導和管理全國高等院校的四門政治理論課。在極左年代,李正文遭遇不公正待遇,被監督勞動,直到1979年10月“徹底平反,恢復政治名譽,恢復原職務”。1995年11月,俄羅斯駐華大使羅高壽受葉利欽委託,授予李正文“偉大衛國戰爭勝利50週年”紀念獎章。1999年2月,上海市國家安全局兩位負責同志專程赴京拜望李正文,並以組織的名義贈他“疾風勁草 青史英豪”書法條幅。

參考文獻:

1、《張執一文集》,華文出版社2006年版。

2、《張執一遺蹤畫卷》,武漢出版社2011年版。

3、《文史資料選輯第159輯》,中國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