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土壤改良」年末土壤大掃除:如何應對土傳病害?

土傳病害是指病原體生活在土壤中,條件適宜時從作物根部或莖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土傳病害對作物種植幾乎是毀滅式的打擊,在這樣的土壤上進行種植就像將作物種到了病菌的溫床上,作物本身不過是病菌的“飼料”罷了。

「土壤改良」年末土壤大掃除:如何應對土傳病害?

常見土傳病害

「土壤改良」年末土壤大掃除:如何應對土傳病害?

「土壤改良」年末土壤大掃除:如何應對土傳病害?

「土壤改良」年末土壤大掃除:如何應對土傳病害?

「土壤改良」年末土壤大掃除:如何應對土傳病害?

「土壤改良」年末土壤大掃除:如何應對土傳病害?

土傳病害特點

「土壤改良」年末土壤大掃除:如何應對土傳病害?

▲主要根病菌屬在土壤中的繁殖器官及存活年限

  1. 土傳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在土壤裡越冬或越夏,在殘枝敗葉內寄生;
  2. 大部分在土壤中可以長期存活。一般枯萎病菌在土壤內可存活5~6年之久,侵染寄主不存在時,土傳病菌在土壤中也能存活下來;
  3. 危害部位以植株地下部位的根、莖為主。對於以地下莖塊為經濟產品的作物來說是嚴重打擊;
  4. 病害容易積年發生。老區發病重於新區;連作年限越長髮病越重。

土傳病害病害發生原因

(一) 連作:又毒又僵

「土壤改良」年末土壤大掃除:如何應對土傳病害?

連續種植一類作物,使相應的病原菌得以連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積累,形成病土,年年發病。如茄科蔬菜連作,疫病、枯萎病等發生嚴重;西瓜連作,枯萎病發生嚴重;姜連作,可導致嚴重的姜瘟;草莓連作兩年以上則死苗30%-50%。

此外,一些作物本身有自毒作用。自毒作用指的是植物通過地上部分淋溶,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殘茬等途徑來釋放一些物質對同茬或下茬同種或同科植物的生長產生抑制作用。隨著此類物質積累,再加上連作帶來的病菌積累,最終導致病土形成。

(二) 用肥不當:又差又多

大量使用劣質化肥容易引發土傳病害。如過量氮肥會促進鐮刀菌、輪枝菌和絲核菌生長,從而加重土傳病害的發生。此前,山東滕州某農戶由於施用了劣質化肥導致自家土地四年不長作物,後期進行土壤改良也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三) 根結線蟲:難根治

「土壤改良」年末土壤大掃除:如何應對土傳病害?

線蟲侵害土壤線蟲與病害有密切關係。土壤線蟲可造成植物根系的傷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線蟲與真菌病害同時發生。根結線蟲繁殖發育比較快,致死條件要求也比較高,致死溫度為55℃保持10分鐘,27℃下完成一代需要25天,分佈在5~50cm的土壤中。

我們都知道進入過有根結線蟲的土地的鞋子是不能被帶進其它地裡的,這是為了避免人為傳播病原菌。同樣,作物種植過程中還伴隨著大量的田間勞作,比如追肥、培土,這些都需要人到田間地頭走動,會加大土傳病害的傳播概率。

應對措施

「土壤改良」年末土壤大掃除:如何應對土傳病害?

1.土壤消毒

利用溫室封閉性能好的特點,在作物換茬季節,採取高溫燜室等技術措施,剷除土壤中殘留病菌,並且注意不要再次侵染。對於露天栽培的植物,採取藥劑淋施配合深翻的方法。

真菌性病害可分別用30%土菌消500-800倍液、50%敵克松600倍液、中生黴素10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500-800倍液淋施土壤。

2.改善施肥結構

(1)增施菌肥。土壤消毒消滅了土壤中有害菌,也殺死了有益菌,因此我們需要向土壤中補充有益菌菌種。

(2)施用優質有機肥。

(3)減少肥料用量。此前的滕州農戶的當地用肥習慣是重大肥,土豆種植區每畝化肥用量達到了400~500斤,這樣的用量價格想必也是比較低廉的,用肥種類單一;後期病土改良,肥料用量減到了200~300斤每畝。而優質有機肥一般會兼顧到施肥量的問題,注重肥料的成分和吸收率。

3.實行輪作

輪作是防治土傳病害最經濟有效的措施,特別是水旱輪作,對預防土傳病害的發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避免再次侵染

很多病土改良的地塊效果不明顯、作物產量低下是由於後期病原菌的再侵染,因為有一定的土壤消毒措施,所以病害並沒有大規模爆發,但作物長勢差、大病沒有小病連連。

遇到這種問題,主要從兩個大方面考慮。一是日常管理有沒有人為帶入病原菌的操作。比如使用的工具沒有消毒、摸過病秧的手又去直接碰觸別的植株。二是考慮改變種植方式。比如嘗試深溝高畦栽培,或者選擇使用控釋肥,減少人為追肥。


「土壤改良」年末土壤大掃除:如何應對土傳病害?

「土壤改良」年末土壤大掃除:如何應對土傳病害?

「土壤改良」年末土壤大掃除:如何應對土傳病害?

「土壤改良」年末土壤大掃除:如何應對土傳病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