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在汉帝国的大扩张时代,很多周边地区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结合史料记载,我们可以重温那段文明与世界交汇的历史。

内亚地区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内亚各地的汉朝文物分布

在西汉时,西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西域是帕米尔高原以东地区,广义的西域则包括了帕米尔高原以西的广阔的中亚地区。张骞通西域,最初是为了寻找对抗匈奴的盟友。在他踏上了内亚民族早已开辟的道路之后,汉文化与物产,开始流向西边。

在整个内亚和欧洲东南部地区,发现汉代文物的地点有二十多处。主要位于以下几个西域国家:

大宛--乌兹别克斯坦东北部的费尔干纳盆地

康居--位于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索格底亚纳

大月氏--当时控制着阿姆河岸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部分领土。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出使西域的张骞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就是为了寻找月氏对付匈奴,并寻找其他潜在盟友。他到达的第一个西域国家就是大宛。在许诺给大宛王丰富的财物回报后,大宛王派人送他继续出使月氏。

公元前 119年,为了联络乌孙,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由于两年前霍去病已经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通道,张骞这次出使西域人多势众,并携带大量资财。他计划在联络乌孙的同时还联系其他诸国,向大宛、 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寘等各国派出了使节。

到了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汉朝时,乌孙曾派遣使者数十人相送。乌孙人见识了汉朝的富庶,于是十分重视汉朝,其他的西域使节也跟着东来汉朝。由此,汉王朝建立起了同西域诸国的正式联系。汉使和各国使节,将汉代的器物带到了西域。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身处大宛国的张骞

乌兹别克斯坦东部是汉朝文物的集中出土地。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与繁盛的城邦文明,大宛国靠近富饶的河中地区,是重要的贸易枢纽。因为希腊化的影响,大宛国由斯基泰人和希腊人后裔共同建设,与周边的游牧国家相比,文明程度更高。而且大宛也是张骞到达的第一个西域国家。汉朝为了在西域树立威望,获得优良的马种,曾经两次远征费尔干纳盆地,所以这里会有十分丰富的汉文化遗物出土。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阿富汗月氏墓中的汉朝铜镜

西域各国主要出土汉物是铜器,漆器与丝织品。最具有代表性而且保存较完好的,是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出产的铜镜。最遥远的出土地,是俄罗斯的顿河与伏尔加河流域。这种铜镜在中国的汉墓中也有大量出土,应当是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的产品。是游牧民族通过内亚贸易路线贩售到西方的。

另一处比较遥远的汉文物出土地,是叙利亚北部的巴尔米拉。当地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商业性城市,遗址中发现了许多汉代丝绢的残片,有的上面还有汉字,它的年代是公元前1--3世纪。但是由于技术原因与战乱,没有留下对这些汉文物的更多记载。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描绘张骞事迹的壁画

蒙古-西伯利亚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汉朝文物分布

汉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中原的文化与朝器物主要通过战争、和亲还有贸易北传。

汉王朝从西汉初年开始,就反复多次跟匈奴作战。但由于国力尚未恢复,缺乏作战经验,匈奴在每次战争中,都能从汉朝掳掠大量的人员和财物。汉将被打败以后投降匈奴,也会带着部下没入胡中。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贝加尔湖流域出土的汉朝 五铢钱

另一途径是和亲。西汉初年汉高帝刘邦白登之围被解之后,让大臣刘敬与匈奴结和亲之约。汉匈亲由此开始,并断断续续地贯穿汉匈关系的始终。和亲过程中,双方使者往来不断,尤其是汉廷宗室公主及随从人员入居匈奴。每次和亲,汉廷都赏赐或者献上各种各样的汉朝物产,并且种类和数量都不断增加。

第三个途径是商贸。除了重大战役之外,一些边境冲突并非是单于授意为之。匈奴单于和大贵族深知与汉贸易的好处。但匈奴联盟的极权程度很低,所以因为经济原因或者边疆关系紧张,一些匈奴的部落王会自己组织劫掠。

直到汉武帝初年,汉与匈奴以和亲关系互相约束。汉朝给匈奴人很多的贸易机会,所以从匈奴单于到普通牧民都很亲近汉朝,在秋天来到长城下贸易。正是利用这一点,汉朝方面策划了旨在捕获单于,一次性歼灭匈奴主力的马邑之围。虽然此后匈奴与汉朝开始连年征战,但是他们依旧很喜欢汉朝的财货。为了不把匈奴人逼得彻底翻脸,汉人在战争间隙,还是会与匈奴人在关市上贸易。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今天俄罗斯境内的阿巴坎宫殿遗址复原

朝鲜半岛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朝鲜半岛北部的汉朝遗址分布

如果将目光投向东方,经过燕赵大地东穿辽东半岛,就到了朝鲜。和今天一样,汉代时朝鲜北部和南部的发展水平,及同中原王朝的关系就不大相同。现在北方的朝鲜和南方的韩国,大体上是以三八线为界。汉代时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大体上也是以北纬38°线为界的。

两汉时期的朝鲜北部,先后经历了卫满朝鲜和汉郡县两个阶段。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的大军灭朝鲜, 分其地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整个两汉时期,半岛北部始终处在汉郡县的管辖下。因此,以今平壤一带为中心的半岛北部有丰富的汉文化遗存。这些遗存证明了汉代对于当地的郡县统治。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平壤汉墓中的玉璧

朝鲜半岛北部发现了六座规模较大的汉式城址土城,是当时的郡县治城。其中,位于平壤市南郊大同江南岸的土城里土城,就是公元前2世纪至3世纪汉代的乐浪郡治所。城市的城墙大多为夯土筑成,周长约2400米,面积约31万平方米。

土城里土城址不仅出土有半两钱、五铢钱、货泉、小泉直一、大泉五十等钱币, 而且发现了铸造半两钱的钱范。说明当时不仅有汉朝内地钱币的传入,当地官署可以自己铸币。

半岛南部与北部地区完全不同。当时并未进入汉王朝的统治范围之内,汉王朝的势力范围也没有达到这里,三韩诸国在政治上与汉王朝没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文献也少有记载。但大量汉代文物的出土,证明了这里与汉的关系密切。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半岛出土的汉代瓦当

半岛北部的汉代文物是汉朝境内物品的流通的结果,而半岛南部则由人员往来和商贸活动传入。随着人员的往来和商贸活动,大量汉朝物产流传到三韩地区的同时,汉的一些技术,比如筑城与墓葬技术也传播到三韩地区。

秦汉时代,半岛南部正处于由氏族社会向国家演进的时期,来自先秦与汉代的移民大量参与到了这一进程之中。半岛南部先后形成了三个部族联盟,即西部的马韩、东北部的辰韩和东南部的弁韩。其中,辰韩人里有一部分是逃避秦朝奴役的先秦遗民,在语言、风俗、文化上有明显的中原烙印,也被称为“秦韩”。弁韩在服装,建筑以及社会风俗上受到秦韩的影响,与之类似。这一时期,韩国的考古学界称之为“原三国时代”。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半岛出土的汉代官印

中南半岛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中南半岛的汉朝文物分布

中国南边是中南半岛及其西侧的马来半岛。从考古发现并结合文献记载来看,中原文化向中南半岛的扩展,大致有三波高潮:

第一次是秦军南下岭南,赵佗割据自立。

第二次是汉军灭南越,交趾、九真、日南等三郡的设置,使得该地区进入汉王朝的直接管理之下,中原文化在这一地区得到迅速扩展。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古螺城遗址与其中的瓦当

公元40年,交趾郡的征侧、征贰姐妹聚兵反叛汉郡县。马援率大军南征,于公元43年平定了征氏姐妹叛乱,并在当地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如建造城市,兴修水利等等,并向越人申明汉朝的律法。

中南半岛上共有三十多个地点出土了汉代文物。其中有些地点属于汉式城址和汉式墓葬,最重要的是越南的古螺城遗址。古螺城遗址位于越南首都河内东北郊的东英县,有典型的汉代郡县治城特点。城内出土的大量文化遗物中,半两钱、 三棱铜镞、砖瓦和瓦当等与汉文化密切相关。瓦当的制作技术与瓦当上的卷云纹等装饰,都与广东、广西 乃至境内其他地区发现的汉代同类遗物相似。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越南青化省汉墓出土的汉代铜器

影响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汉朝时期的长安城复原

在周边地区,汉王朝扩张出去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朝鲜半岛,从商周时代就开始的中原移民源源不断地进入朝鲜半岛。半岛北部一度成为了先秦割据版图的一部分。中原移民带来的武器,生产技术与文化,刺激了韩人从氏族部落向国家的演变历程。

在遥远的蒙古高原,中行说曾用故意毁坏汉物的方式,树立匈奴的自信,但也从反面体现了汉朝物质的巨大吸引力。到了东汉时代,南匈奴的墓葬的汉风越来越浓郁。南匈奴贵族子弟读汉文典籍,成为孝廉者大有人在,一些北匈奴人也和南匈奴人一样,使用汉人的姓名。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阿富汗月氏人墓中的汉朝铜镜

在塔里木盆地,公元前1世纪,龟兹国王绛宾迎娶了乌孙首领翁归靡和汉朝公主刘解忧的混血公主弟史。公元前65年,绛宾和弟史朝见汉宣帝,获得了汉朝的印绶和车骑仪仗。回国后,绛宾模仿汉制建立宫殿,制定礼仪。他的儿子丞德自称“汉外孙”。

但这种汉化改革,却遭到了塔里木盆地其他印欧人的嘲笑,认为这样不伦不类,非驴非马。中原文化能有效地辐射东北亚地区,但在西传印欧世界时,却受到了不小的阻碍。虽然西域的一些贵族子弟会学习汉文,但多数本地印欧人对于汉文化的接受十分有限。

文物与历史:汉地周边国家的汉代文物分布

与上面的月氏铜镜几乎一样的日本同款

在张骞到达希腊化世界的东部疆域的两个世纪前,亚历山大大帝从爱琴海之滨出发,将希腊文化的火种洒向亚洲热土。千百年后,希腊人的帝国灰飞烟灭,但奥林匹斯众神留下的神谕历久弥新:认识你自己。

巧合的是,亚欧各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汉代文物是铜镜。斯基泰人,月氏人和匈奴人,都从中看到了自己的面容,重新认识了自己。秦月汉关,胡马阴山,万里长征,几人得还?这是一个走向世界的时代,更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时代。(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