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坤鵬論:傳美國正在調查華為 蘋果股價大跌真的只是因為銷量嗎?

許多人都以為生活是由偶然和運氣組成的,其實不然,它是由規律和法規組成的。

——比爾·蓋茨

4月26日,在《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8)》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支付司副司長樊爽文不點名地批評道,支付機構不要想法設法去漠視規則,特別是市場上一些大的機構,不能以為自己“大而不能倒、大而不能管”,“對自己有利的(規則)就遵守,對需要調整的就不能執行。”

這是在說誰?能讓領導在大會上公開批評,可見某些大機構太不聽話了。

螞蟻金服嗎?騰訊嗎?

2018年,註定是個多事之秋。

中興的話題還沒有變冷,4月25日,美國媒體又曝出司法部正在調查華為的消息。

華為對此表現得非常冷靜,其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有些事情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與其你沒法左右,還不如不去理他。這樣我們會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服務好我們的客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打造更好的產品,去滿足我們客戶的需求。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輕鬆。”

坤鵬論:傳美國正在調查華為 蘋果股價大跌真的只是因為銷量嗎?

但是,如果華為受罰,它所造成的影響將會遠遠大於中興,畢竟華為是全球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全球第三的手機制造商,年營收超過中興五倍還多,而且華為是國內少數在研發方面堅持大投入的科技公司,根據華為財報顯示,2017年其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7.4%,達到896.9億元。

而世界品牌實驗室1月發佈的一份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公司研發費用前十強,華為公司以103.63億歐元名列中國公司之首,比第二名阿里的23.29億歐元多了近五倍。

另外,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7500億元,這樣一對比,華為的研發投入相當大手筆,即使放到美國也能排進前十。

啥也別說,就衝如此敢於投入科研,華為值得敬佩。

華為2017年的研發投入方向主要分佈在5G、芯片、智能終端等領域,目前累計獲得專利授權超過7.43萬件,累計申請海外專利4.88萬件,其中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而恰恰這些領域,也正是美國非常看重的科技領域。

因此,有媒體稱,華為受罰或成貿易戰轉折點,中美貿易戰可能由此開啟新的篇章。

“如果美國的目標真的是中國的高科技領域,那麼打擊華為則正中靶心。 ”

坤鵬論曾說過,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一個受罰,很可能全球都要跟著遭殃。

坤鵬論:傳美國正在調查華為 蘋果股價大跌真的只是因為銷量嗎?

截至週一的三個交易日內,蘋果股票價格累計下跌7.1%,致使其市值蒸發639億美元,這相當於4000億人民幣,瞬間灰飛煙滅。

對於蘋果來說,上一次狠跌還在2015年7月,當時蘋果公佈會計年度第三季業績,但第四季財測不及預期,股價盤後急跌8%,3分鐘蒸發掉了620億美元。

有專家分析,此次大跌的主要原因在於,蘋果芯片供應商臺積電公佈的業績預報弱於先前分析師預期,整整從88億美元減到了78億美元,少了10億美刀。

那麼其中的邏輯很簡單,臺積電業績預報弱,說明蘋果等廠商的CPU要貨量肯定減少了,CPU減少了,蘋果的產量和銷量自然會下滑。

當然,股市上一時得失,或者一天兩天三天的變化與大動盪,都不能立即下定論——蘋果很危險,更不會像某些自媒體誇張地說,蘋果崩潰!這次,嚴重了!!

坤鵬論認為,股民們對於蘋果未來走勢的擔憂,其中還摻雜了更多的原因,比如:

1.中美貿易戰一旦爆發,蘋果會不會受到連累?

毋庸置疑,中國人愛蘋果,這個愛是直接用錢來表達的,2017年,在包括港澳臺地區和中國大陸在內的大中華區,蘋果的總收入超過460億美元,相當於其年總收入的19%。

而蘋果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是11%。

坤鵬論:傳美國正在調查華為 蘋果股價大跌真的只是因為銷量嗎?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封殺”中興,4月19日美國福布斯網站刊登文章:《研究:如果中國封殺蘋果報復美國製裁中興、華為,結果會怎樣?大規模裁員、股市崩盤》。

文章認為,一旦出現這種局面,蘋果將失去19%的收益,也會失去世界上最大的銷售市場,而這個市場將是未來強大的增長引擎。

不僅如此,市值蒸發,將迫使蘋果公司裁員10%到20%,最多會達27000人。

但眾所周知,蘋果採用的是全球化供應鏈,在中國也有龐大的人群與其息息相關,3月21日,蘋果在其官網更新信息表示,在中國已經創造了接近五百萬個工作崗位,包括供應鏈、採購和投資領域的300多萬個工作崗位、IOS的App Store開發領域的180多萬個工作崗位,以及一萬多名蘋果員工。

所以,要想動這隻蘋果對於中國政府來說,也會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在當前的全球產業鏈中,美國更多負責科技和品牌,中國更多負責生產和製造。在這個鏈條中,拔出胡蘿蔔帶出泥,誰也離不開誰。

如果強行扯斷全球產業鏈,必將引爆系統性風險,美國同樣也在劫難逃!

2.全球進入貨幣緊縮時代,縮的是貨幣,擠的是泡沫。

哪裡的泡沫最大?自然非科技莫屬,就拿蘋果來說,10年市值暴漲了1112.14%,在今年1月的全球市值排行榜統計中,前十名中科技公司佔了七個席位,客觀講,這幾年科技股中就有不少投機在興風作浪。

不過,我們絕對不能把當下的科技公司和2000年的互聯網公司相提並論,所以此輪科技股的瘋漲與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有著本質區別,因為從財務報表上看,當下最牛的科技公司都極其優異——淨現金狀態、淨利潤含金量高、自由現金流充足。

比如:蘋果在2017年淨利潤達到484億美元,現金流高達2850億美元,負債為1220億美元,淨現金流為1630億美元。

再比如:一直被稱為虧損王的亞馬遜2017年淨利潤43.3億美元,自由現金流84億美元。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這五家最牛的科技公司,賬上現金及等價物和有價證券總和超過5000億美元,而這五家公司的有息負債總和約為1600億美元,如果將它們看成一個整體,則其處於十分充裕的淨現金狀態。

之前坤鵬論也沒少在文章中引用過騰訊和阿里的經營數據,它們也同樣具備上述的特點。

所以,很難想象它們會被一場金融危機所擊垮,即便估值水平短期下移,一旦危機過後仍可能在不長的時間內恢復。

唯一一個懸在科技公司頭上的魔咒可能就是,根據以往經驗,科技公司一旦出現衰退,用不了兩年,銷售額就會蒸發四分之一甚至更多。

3.美債10年收益率突破3.0%,一個重要的危險信號。

前兩天,全球金融業最大的新聞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破3.0%的重要關口,為2014年1月以來首次。2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2.5%,也創下2008年9月以來新高。

為什麼全球金融業會一片譁然?

因為美國10年國債收益率的走勢,和各類金融危機的時間點非常巧合,基本上每輪金融危機,都伴隨著美債收益率的階段性走高。

坤鵬論:傳美國正在調查華為 蘋果股價大跌真的只是因為銷量嗎?

所以,新債王Jeffrey Gundlach一直將3%收益率水平視為紅線,警告稱一旦突破,意味著資金的“價格”升高,錢比以前更貴,資金的閘門將關得更緊,股市將下行,牛市將不可避免地終結。

而事實是,此後美國三大股指暴跌,標普跌1.37%,納斯達克跌1.7%,道指跌1.74%;歐洲和亞太股市開盤後,也悉數下跌。

坤鵬論:傳美國正在調查華為 蘋果股價大跌真的只是因為銷量嗎?

同樣還是這個新債王Jeffrey Gundlach在3月說了這麼一段話:

美國金融市場離爆發一場危機的“真實時刻”已經不遠。以當前預算赤字增速,疊加美聯儲縮錶速度計算,美國需要發行2萬億~3萬億美元新美債,“情況將在2019年大爆發”。市場將從明年將開始出現淨緊縮。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3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3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4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