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德州:因運河漕運而興起

德州的故事從一條河說起,作為京杭大運河通往帝都的門戶,明朝德州成為冀、魯、豫、蘇、皖、浙、湘、鄂、贛等九省通往北京的漕運通道。德州因河而生,憑河而興。

德州:因運河漕運而興起

京杭大運河德州段,由衛運河和南運河組成,從德州市區及武城、夏津境內穿過,全長141公里,其中衛運河96公里,南運河45公里。屬漳衛南運河系。上游有漳河、衛河。兩河並行至河北省館陶縣徐萬倉相匯後稱衛運河,自四女寺水利樞紐節制閘至天津段稱南運河。

德州:因運河漕運而興起

德州,是受大運河惠澤較早的地域之一,隋代的永濟渠貫通後,大運河從境內穿過,德州迎來了賢達匯聚,商賈雲集,檣帆如林的繁榮發展機遇,金代德州運河上更是“舳艫首尾相銜,密次若鱗甲”,明清京杭大運河發展到鼎盛時期時,德州是運河上的重鎮,與天津、臨清、徐州、淮安並列為中央五大水次倉之一。

德州:因運河漕運而興起

德州段運河原為漢屯氏河,隋之永濟渠。自元朝至元十九年(1282年)始開通濟州河、會運河後稱大運河。當時,臨清至天津段稱御河,也稱衛河(因春秋時屬衛地)。至清代始稱南運河。1958年和1972年進行了兩次治理工程,20世紀50年代,天津經德州至濟寧一線,仍可憑藉帆船進行小量運輸。至20世紀70年代末因河道常年乾涸而停航。

德州:因運河漕運而興起

京杭大運河穿德州境內而過,是古時京城水路南下的首道關口。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運河德州段基本上是常年運輸,後來逐漸變成季節性的運輸,冬季封河2個月。許多地方是按月進貨的,在封河的兩個月內,雖不需要裝船,但貨場依然堆滿了貨物,碼頭上依然保持著忙碌的景象。

德州:因運河漕運而興起

通過大運河德州段航運運出去的貨物主要是煤炭、農資、建築材料等;船上運下來的貨物大部分是糧食、棉花、油脂等,運到德州後再轉運到其他地方。當時全國內河一年吞吐量在百萬噸以上的港口不多,德州港是一個。

德州:因運河漕運而興起

德州段運河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因水源不足而斷航,如今已沒有了往昔“帆檣如林,舟楫相連”的繁忙場面,德州碼頭裝卸航運貨物的功能也隨之消失。

因運河而生、依運河而興的德州文化,從古至今從未與運河文化剝離,只是表現形式不同。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後,運河給德州帶來了經濟繁榮,也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漕運文化。

德州:因運河漕運而興起

如今,京滬高鐵將北京與德州間的距離縮短為73分鐘,如今的交通方式日新月異,許多老德州人卻認為,同為交通工具,運河輸送貨物和文化,每到一處都能紮根發展,這是現代交通工具沒法比擬的。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施工,德州武城四女寺將成為新舊運河交匯的重要樞紐,這為德州修復、保護和開發運河文化提供了新的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