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山西大同市南郊出土北魏人物動物紋鎏金銀高足杯

北魏人物動物紋鎏金銀高足杯於1970年大同市城南軸承廠北魏建築遺址出土。

山西大同市南郊出土北魏人物動物紋鎏金銀高足杯

高10.3釐米,口徑9.4釐米。銀質,鎏金。杯敞口,微束頸,深鼓腹,高足。人物和動物均為高浮雕,杯口雕相對而臥的8只鹿,杯身雕女性手持器物。間飾以淺刻“阿堪突斯”葉紋,葉上承託高浮雕男性頭像。屬於波斯薩珊王朝飲器,是一件舶來品。

山西大同市南郊出土北魏人物動物紋鎏金銀高足杯

北魏時期的大同,是北魏中心。北魏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朝代,採用漢文化的同時,兼容著西方文化。特別是印度的佛學文化。我們從中國四大石窟的建築時間,可以理順印度佛學傳播的途徑。先從敦煌莫高窟開始,到天水麥積山,到大同雲岡,後至洛陽龍門。並沒有直接從天水麥積山到洛陽龍門,而是走了遠途,先到大同雲岡。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腹地,輕易不能融合外來文化,而做為少數民族的北魏,很容易接受外來文化。在接受印度文化同時,接受了中亞的波斯薩珊王朝文化。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和波斯間的友好往來較頻繁,《魏書》記載,波斯使臣來中國交聘達數十次之多,給北魏皇帝帶來的各種禮品,有各種珠寶、馴象等。

1970年,在甘肅張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薩珊王朝銀幣。

所以,大同擁有大量的舶來品出土。

山西大同市南郊出土北魏人物動物紋鎏金銀高足杯

與北魏人物動物紋鎏金銀高足杯同時出土的還有,北魏鎏金高足銅杯。高11.5釐米,足徑5.4釐米,口徑9.6釐米。杯口外侈,腹部束腰形,高足。腹部裝飾五組纏枝葡萄紋,葡萄枝蔓纏繞成環,環內飾童子採摘葡萄紋樣,藤蔓間飾有禽鳥。杯體底部飾“阿堪突斯”葉及聯珠紋,足部飾忍冬紋,通體鎏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