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十年清知府 竟遭扒官靴 --棗莊牛山孫氏與清官張玉樹的故事

到過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於棗莊市薛城區周營鎮牛山村“孫氏宗祠”的訪客,也許還記得宗祠享堂大門上方懸有“恪遵世德”的楷書匾額,這是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68年)時任嶧縣縣令張玉樹為褒揚嶧陽牛山孫氏家族的題贈。豈不知,張縣令在嶧縣的歷史上與牛山孫氏的淵源還遠不止如此,與其有關的,還曾發生過牛山孫氏秀才孫毓磐“扒官靴”的故事。

十年清知府 竟遭扒官靴 --棗莊牛山孫氏與清官張玉樹的故事

張玉樹題贈牛山孫氏家族

張玉樹,字德潤,號蔭堂,陝西武功縣人,清乾隆四十年至五十年(公元1765—1785年)任嶧縣知縣。張玉樹在嶧縣為官十年,清正廉潔,勤政奉公,興利除弊,敢同惡勢力及不法刁徒作不懈鬥爭。他在發展農業生產,興修水利,發展煤炭、陶瓷及手工業和文化教育等諸方面,取得了卓著政績。他特別關心民間疾苦,貼近平民百姓,為嶧縣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在明、清兩代近百位縣令中,唯張玉樹官望名垂後世,“張青天”的美譽,至今眾口稱道。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清官,怎麼還被牛山孫氏秀才孫毓磐扒了官靴呢?請看現任嶧城區作家協會主席邵明思先生蒐集整理的《清官張玉樹軼事——縣官不廉》所講的故事。

十年清知府 竟遭扒官靴 --棗莊牛山孫氏與清官張玉樹的故事

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四十九年(公元1782—1784年),山東巡撫國泰、江西巡撫郝碩等犯貪汙罪先後被判斬刑。只因他們上行下效,狼狽為奸,山東的一大批府、州、縣官員受到株連而獲罪,但是時任嶧縣縣令張玉樹卻出淤泥而不染,“十年清知縣,一派讚揚聲”。期間,以嶧縣孝廉孫蓉衫、副貢張藍坡等賢達智士為首的八十餘名各界頭面人物,代表全縣士民屢次上書陳情,反映張知縣勤政廉政、禮賢下士、愛民如子……經過他們多方懇求,好不容易才留下張玉樹屆滿連任。

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兩屆期滿,吏部下來公文,張玉樹因在嶧縣兩屆任上政績卓著被提升為膠州知州。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奔走相告,驚動全縣上上下下。縣衙門前天天人山人海,有的人手捧香盤頂禮膜拜,有的獻上“萬民傘”請求張縣令再續留任。張玉樹聞知,出衙敬勸,好言慰撫,說明他在嶧縣連續兩任,已經破例了,話說事能再一再二不能再三,況且上諭難違,敬請鄉親們諒解。

張玉樹臨行的那天,縣城裡從士紳名流到工匠販夫,幾乎傾城出動,鄉下的農桑漁樵等平民百姓也從四面八方趕來,在嶧城南門外夾道歡送。張玉樹一行只見到處是人山人海,沿街一路擺宴,還有的手捧酒壺,眾口一詞:為縣大老爺餞行,祝願青天大老爺步步高昇!張玉樹走到眾人面前,一一表示叨擾,並吩咐跟班的取出制錢回敬,以表謝忱。

十年清知府 竟遭扒官靴 --棗莊牛山孫氏與清官張玉樹的故事

這時,有幾匹快馬一路奔馳而來,為首的是陰平社名士——張玉樹的文友——嶧陽牛山孫氏秀才孫毓磬。孫秀才滾鞍下馬,急匆匆上前,攔住了張玉樹的馬頭,說道:“縣臺大人請留步,大人還欠我們嶧縣士民一筆賬目,請結完賬再走。”說話間,孫秀才示意讓隨從打開“賬本”,隨從人員展開的卻是兩軸對聯,在場的百姓都圍上去觀看,有識字者還高聲念出:縣官不廉,看我青山飲我水;小民無禮,攔君坐騎脫君靴。

眾人一看,歡呼雀躍,齊聲喝彩……張玉樹感動至極,淚沾衣襟……這時,老百姓一齊上前,把張玉樹的官靴扒了下來。

嶧縣士民代表一直把張玉樹送到三里堂,張玉樹最後一次向眾人躬身告別。臨別前,老百姓跪求張玉樹囑咐幾句貼心話,張玉樹沉思片刻,語重心長地說道:“窮死別落志,餓死別做賊;靠山吃山,靠地吃地;出力吃飯,憨厚做人。”

十年清知府 竟遭扒官靴 --棗莊牛山孫氏與清官張玉樹的故事

孫毓磬秀才導演了一場“扒官靴”的正劇,深受嶧縣百姓的讚賞。之後,他們在嶧縣城南門裡的城牆上挖了一個洞,把張玉樹的官靴放在洞裡,洞外鑲上玻璃,上寫“賢侯遺履”四個大字,藉以紀念這位清官張玉樹,更是藉以期望後來的縣官,都能走清官張玉樹的路子。

孫毓磐,因“扒官靴”而一時揚名全縣,成為嶧陽牛山孫氏家族中的一代名士。他所導演的“扒官靴”這場行為藝術,從現代人的視角來看,不僅僅是他個人的紳士行為,也代表了嶧陽牛山孫氏家族一貫的不畏權貴、懲惡揚善的傳統家風,繼而凝聚成為魯南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