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氯喹“兩兄弟”用藥需辨明

編審專家:

張鐳 中日友好醫院 藥劑科 副主任藥師

近日,有新聞報道,武漢市一名女子雖然未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但因害怕感染,自行購買相關藥物,並在一日內吞服18粒,約1.8克,導致精神異常、心律失常,最終在週日(2020年2月23日)被送往武漢市普仁醫院搶救。目前,女子已脫離生命危險,但仍需留院觀察。據悉,女子服用的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截止2020年3月4日已更新至第七版)中提到的磷酸氯喹的“兄弟藥物”——硫酸羥氯喹。


氯喹“兩兄弟”用藥需辨明


目前,市面上應用的氯喹類藥物主要有兩種,即磷酸氯喹和硫酸羥氯喹,有片劑和注射劑兩種劑型。兩種藥雖然化學結構相似,但並不是同一種藥物。兩者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的適應證、用法用量等均有較大差異。

磷酸氯喹的適應證為:治療對氯喹敏感的惡性瘧、間日瘧及三日瘧。並可用於瘧疾症狀的抑制性預防。也可用於治療腸外阿米巴病、結締組織病、光敏感性疾病(如日曬紅斑)等。湖北省衛健委早前發佈的《關於嚴密觀察磷酸氯喹使用不良反應的通知》中提到“根據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通報,磷酸氯喹在成人中的致死劑量2~4克,而且是急性致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磷酸氯喹治療新冠肺炎的推薦劑量為:18~65歲成人,體重大於50公斤者,每次0.5克,每日2次,療程7天;體重小於50公斤者,第一、二天每次0.5克,每日2次,第三至第七天每次0.5克,每日1次)。

硫酸羥氯喹獲批的適應證為:治療盤狀紅斑狼瘡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羥氯喹在用於紅斑狼瘡等免疫系統疾病治療時,第一次劑量是每天400毫克,分次服用。當療效不再進一步改善時,後續可以把劑量減到200毫克/天,繼續維持治療。如果是在正常劑量下規範使用硫酸羥氯喹,一般是比較安全的,某些病人可能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比如噁心、腹瀉、厭食、腹痛等不良反應。減少劑量後,不良反應可自行消失。除此以外,骨髓抑制、暴發性肝衰竭、心肌病等嚴重不良反應很少發生。羥氯喹的安全劑量是每天400毫克,或6.5毫克/千克體重,一旦超過這個劑量,就很容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如頭痛、視力失常、心律失常、驚厥、低血鉀、節律和傳導障礙等,甚至導致死亡。

由此可見,磷酸氯喹和硫酸羥氯喹這對“親兄弟”,雖然“長相”“姓名”都很相似,但決不能隨意替代。此外,無論是硫酸羥氯喹,還是磷酸氯喹,都是處方藥,需要嚴格按醫囑使用,普通民眾決不能擅自購買使用。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市民應避免過分焦慮而偏激服藥,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損害。

參考文獻

1.https://politics.gmw.cn/2020-02/19/content_33570407.htm

2.https://mp.weixin.qq.com/s/kSHdLBB0FzH8j99Tl3E7HQ

3.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藥和生物製品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4.胡大一.默克家庭醫學手冊.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氯喹“兩兄弟”用藥需辨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