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人说杨振宁的成就能和爱因斯坦比肩,你觉得呢?

似水流年Ypkl


杨振宁是在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对一个伟人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捧不踩。

之前由于杨振宁的私生活问题,网络上一度贬低杨振宁。最近由于中国大型粒子对撞机建设问题致使网络对杨振宁的评价风向180度反转,这是好事。但是现在很多人矫正过头了,过度吹捧杨振宁,甚至有捧杀的嫌疑。

如果把杨振宁和爱因斯坦并列,我想杨振宁本人也不愿意。

杨振宁是华人圈乃至东亚世界对物理学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没有之一。不管是华人圈其他诺奖得主还是日本诺奖得主,其对物理学的推进作用还是与杨振宁稍有差距。

杨振宁因宇称不守恒获得诺奖,但他最耀眼的成就并非于此,而是杨米尔斯理论。

这是粒子物理学的大框架,杨振宁的理论就像是个平台,其他科学家借助杨振宁的平台也获得了不少的诺奖。

所以可以认为杨振宁的杨米尔斯理论是诺奖的孵化器。

但是这还远远达不到与爱因斯坦比肩的程度。

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成就分别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杨振宁主要从事高能物理,也就是量子色动力学,这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分支。

量子力学是群星璀璨的结果。而相对论,特别是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一人的力挽狂澜。

如果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并列,爱因斯坦就是相对论的创始人,而杨振宁只是量子力学旗下的量子色动力学重要的推动者。

用杨振宁和爱因斯坦对比,就好比公司的部门经理和创始人对比,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纵观历史,目前能和爱因斯坦比肩的只有伽利略和牛顿。

因为这三人都是划时代的人物,是开启全新时代的代表。其他科学家只是在他们开启的新时代上添砖加瓦。

伽利略和牛顿将人类从经验主义拉入科学主义。科学照耀全人类正是由伽利略牛顿等人开启的。

牛顿之后,科学经过两百年的发展,遇到了最大的瓶颈,那就是既无法解释微观世界,又无法理解高速世界。

如果这一瓶颈无法解决,科学将止步不前。

而第二次物理学革命就是打破经典力学的窘境,带头人便是爱因斯坦,普朗克,波尔等人。

爱因斯坦不仅一手建立相对论,还和普朗克一道建立了旧量子力学。

旧量子力学之后才是哥本哈根学派为主的新量子学派,随之发展出粒子物理学。这时候杨振宁才在粒子物理学初出茅庐。

所以爱因斯坦是第二次物理学革命的祖师爷,而杨振宁却是其中一个杰出的建造者。


科学认识论


杨振宁可以算是21世纪仍然健在的最伟大物理学家了,基本上现今科学界无人能出其右。

但是要比肩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时期的那帮新物理学的奠基人,就得谨慎一点了。

由于题目的问题是杨振宁能不能比肩爱因斯坦,所以我就不用耗费脑细胞去跟相片中那些物理大神一个一个对比了,跟爱因斯坦比还是比较轻松简单的(◔◡◔)答案很简单,三个字:比不上

杨振宁和爱因斯坦都是非常多产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多个领域都有重要贡献,但是我们评价这样的顶级科学家的时候,需要比较的是他们的顶级贡献,而不是所有贡献,因为这些顶级科学家的顶级贡献往往是一个秒所有。

我们可以挑出他们的最重要贡献来对比一下。

宇称不守恒VS狭义相对论

为什么要选这两个呢?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带来了一场时空观的革命。狭义相对论带来了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重新认识,把原本各自独立的时间和空间统一为时空。而宇称不守恒则带来了对对称性的信仰破灭,从前科学家一直认为对称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宇称不守恒的提出粉碎了科学家这种认知。

虽然在改革时空观方面,这两者不相伯仲,但除了提出全新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还是一套完整的运动力学理论。相比之下宇称不守恒就简单得多了。

另一方面狭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独自提出的,虽然前面已经有很多人的铺垫,但毕竟论文署名就他一个人,而宇称不守恒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提出的。所以很显然在这PK里,杨振宁稍逊一筹。

杨米尔斯理论VS广义相对论

这公认均是两人最重要的科学贡献,两大理论在科学界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有人认为杨米尔斯理论甚至比广义相对论更为基础。杨米尔斯理论可算是量子力学里的一个基础框架,在这个框架上统一自然界除引力以外的三种力(目前强力仍未成功)。而广义相对论则是目前描述引力的唯一可靠理论。

跟狭义相对论一样,广义相对论也是爱因斯坦独立完成的,这一理论如此伟大,让爱因斯坦直接跻身史上最伟大科学家之列。而杨米尔斯理论虽然是两个人的名字,但后来根据米尔斯的说法,主要贡献是杨振宁的,他只是做了一些启发性的讨论和计算工作,话说这些工作在爱因斯坦构建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时希尔伯特也做过,所以在这两个理论上,我们可以认为都是两人独立完成的。

既然两个理论同样重要,也都是两人独立完成的,那么这场PK能打平吗?

很遗憾,不能……

广义相对论是一套完整的理论,它从理论的构建到完善,都由爱因斯坦独立完成。而杨米尔斯理论不同,它在提出时是有问题的,在他提出之初,泡利就指出它无法解释场的质量来源问题,这个问题杨振宁自己并没有解决,也正因此这个伟大理论一开始并没有得到科学家的重视,最终这个问题是由别人解决并最终使杨米尔斯理论焕发光彩。

因此这第二场的PK杨振宁依然是稍逊一筹。

科学界的瑰宝

虽然杨振宁的成就还无法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但他在科学界,特别是物理界的地位也是相当崇高了,亚洲之最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他是中国人的骄傲。

在网上一些关于杨振宁的文章的评论区里,经常看到一些人贬损杨振宁,我对此感到非常气愤,但我拿这些人一点办法也没有,我只希望更多正常人能认识到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可贵,好好珍惜,他是世界科学界的瑰宝,更是我国的瑰宝。


星宇飘零2099


杨振宁在物理上的成就确实是不小的,但是还远远不能跟爱因斯坦比肩。

杨振宁大家都熟悉,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到底有多强,有人统计过,他本人的科研工作中有至少13项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列表如下。这些研究工作横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和场论多个领域,可谓是贡献极广。

而最能够反映一个科学家成就的,无疑就是整个学术界都承认这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把这些成果写到教材里,作为传授给下一代科学家的知识,而杨振宁就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是物理教材的目录,其他东西看不懂,汉语拼音Yang应该看得懂吧?这里就是指的杨振宁,能够用自己的名字放在物理教材某个章节的标题里,真的就没有几个人了。

所以说,杨振宁的科学成就是很大的,说他是现在在世的理论物理学家中最厉害的几个人之一,一点儿都不为过。

但是,爱因斯坦作为上个世纪物理学两大新领域: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其贡献程度在物理学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能够比肩恐怕翻空人类历史只有牛顿一人,这样的神级人物,即便是厉害如杨振宁,也只有仰望的份儿了。

所以说,杨振宁的成就确实不小,但是跟真神爱因斯坦比起来,还远远不能到“比肩”的地步,说这个话的人基本上就是在捧杀杨振宁。

最后,那些拿杨振宁私生活说事儿的人,只能用鲁迅的两段话来说明了:

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鲁迅 《“题未定”草》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鲁迅《战士和苍蝇》

不过,我还是会很乐意于有人看到上面两段话会对号入座的。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由于杨的同门师兄邓稼先回国搞原子弹,而杨不想回国吃苦,留在美国,结果他和其团队得了诺贝尔奖。80岁左右带着诺贝尔奖的光环回国,挂上多个大学的名誉教授,到处做报告。杨振宁被非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有邓稼先作对照,在爱国方面被人质疑。二是到了晚年,科学上没有进展了才带着光环回耒,回耒后认真在高能物理试验室做试验就行了,何必到处挂名,到处吹牛,娶了个比他小半个多世纪翁凡也是被非议原因之一。现在有人为杨打抱不平,不断在头条上发表文章,介绍杨振宁的伟大,我认为不必要了,由它两面评说在人间吧。


用户70238714298


杨振宁的成就是足以跟爱因斯坦比肩的,不过比起爱因斯坦等人类历史上最顶尖的几个物理学家,杨振宁还是稍微逊色了一点。

毫无疑问,杨振宁是华人科学家中成就最高的,近代物理学起源于几百年前,而物理学史上几次划时代的进步,分别来自牛顿开创的经典物理学、麦克斯韦统一的电与磁、爱因斯坦开创的相对论揭示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普朗克海森堡狄拉克等人共同开创的量子力学,然后就是来自杨振宁在量子力学框架下开创的标准粒子模型。

总的来说,杨振宁是自爱因斯坦之后的又一个物理全才,众所周知,杨振宁因为证明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而和李政道一同摘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的时候他还是中国国籍,也就是说,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他还做出了很多杰出的贡献,历史上,因为二流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并不多,爱因斯坦算一个,杨振宁也在列。

杨振宁最突出的贡献并非是宇称不守恒,而是杨——米尔斯方程,这个方程有什么意义呢?这么说吧,在自然界中有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这个学过高中物理的人应该都知道,分别是引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以及电磁相互作用力。对于这四种基本力,物理学家一直想通过一种理论将它们统一起来,这就是大一统理论。这个理论有多难搞呢?反正爱因斯坦后半辈子全部都在搞这个,直到去世的那天下午还在推算,可是还是没有成功。



而杨振宁的规范场论提出之后,基于这个理论,物理学家就统一了电磁力和弱核作用力,基于此创立了电弱统一理论,再以此为基础,又可以把强核作用力统一进去,也就是说,杨振宁的规范场论一下子就统一了自然界中的三种作用力,就差引力没有统一,完成了大一统理论的75%,而规范场论的论文其实在1954年就发表了,只是没有获奖,你说杨振宁厉不厉害?此外,杨振宁的成就其实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以及场均等四个领域都有开花结果,在这四个顶尖领域,杨振宁做出了13项诺奖级别的贡献,可以说如果不是诺贝尔奖不可以两次颁给同一领域的同一人的话,杨振宁绝对可以再得一次!



镜像科普


对待这个问题我们要不吹也不黑的来看,杨振宁的科学成就无法和爱因斯坦比肩,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著名科学杂志《自然》评选出了过去1000年间最伟大的20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位列其中,排在十四五名的样子,他是唯一入选的华人也是唯一在世的物理学家。而排在前三名的是爱因斯坦、牛顿和麦克斯韦。

实际无论是多么权威的机构或者个人来评选这个榜单都不是绝对的,因为没有确定的评判标准,科学贡献大小又无法量化来比较,有的人说根据获得的科学奖项来比较,但这也有弊端,基于时代历史背景等有些科学成就往往没有获得诺奖。例如相对论由于过于超前,即使诺奖的委员会也不敢轻易的让相对论获得诺奖,最后只好退而求其次,把诺奖颁给了爱因斯坦的另一项科学成果-光电效应。



虽然科学成就无法量化,但是某些科学理论成果对整个体系作出的贡献和影响还是清晰可见的。二十世纪前半叶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被称为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它们的地位可见一斑。而爱因斯坦独自撑起了这半座江山,提出相对论同时对量子力学的奠基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即使到现在为止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依然是作为物理学大树的主要枝干,而之后的物理学家在做的事情就是开枝散叶。

这就好比一个新兴行业,龙头永远都是那些最先进入行业的人,他们会占去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剩下的才是后来者瓜分的小蛋糕。在科学上也是如此,只要在当前的科学体系之下,做的事情只能是开枝散叶。除非有一天出来一位科学家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整合让它们不再“对抗”,这个成就就是开创性的。



杨振宁杨老科学成就也是非常高的,有一点和爱因斯坦比较相似,虽然获得了诺奖,但是诺奖成果却不是自己最重要的科学贡献。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7年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为这个理论摘的诺奖桂冠。而公认的杨振宁最伟大的科学成果却不是这个,而是和科学家米尔斯共同提出来的杨米尔斯理论。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这个理论具体讲的是什么,其实也不用了解透彻,只知道现在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建立主要的依据就是杨振宁的理论。在这个标准模型中已经出现了多位诺奖得主,而最终一直吵的挺火的正负电子对撞机,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希格斯粒子的性质。


不仅仅如此杨振宁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以及场论领域都有非常突出的贡献,爱因斯坦就曾因为杨振宁和李政道关于统计力学的一篇文章,和这两位年轻的学者交谈了一个半小时。


爱因斯坦和杨振宁都是顶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的整体高度尚不能和爱因斯坦比肩,但杨振宁作为在世的物理学家第一人这实至名归,即使在历史上也能排进前二十,这个成就已经非常高了。一些人盯着杨老的私人问题肆意攻击实属不应该,其实大家可以去搜一下排名前二十这些物理学家的个人生活,你肯定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



科学黑洞


先给结论,这个观点没毛病。

我心目中的物理学界大神排名,一牛二爱三麦,杨振宁先生是坐五望四的存在。至于论当世活着的诸位而言,杨先生则无愧是当世第一人。

如果你清楚的理解物理学发展的过程,就应该明白这绝对不是吹牛。

物理学的主线剧情——大统一之路

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现象,有的跟物体运动相关,有的跟声音、光、热相关,还有的跟闪电、磁铁相关等等。科学家们千辛万苦的研究,终于总结出了一堆关于力学、声学、光学、热学、电学之类的定律。问题随之而来,定律太多了!

在纷乱的表面现象之下,有没有可能最终用一套最基础的理论来描述所有的已知的事情?这是物理学家们的终极梦想,凡是在“大统一”上留下名字的人,大家就公认他是大神!

祖师爷牛顿

“自然和自然界的规律,隐藏在黑暗里。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成为光明。”好吧,牛顿的确可以承受任何的赞美,谁叫人家有无与伦比的实力呢。

牛顿以一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创了现代科学这个门派。然后他利用业余时间,一举拿下了当时天上和地下所有的力!大至天上的行星,小到地上一块石头,其运动轨迹都按牛顿的意思运行不悖。

电气时代的奠基者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以其最优美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一举统一了电、磁以及光。将宏观世界里面,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在微观层面第一次统一了起来。

简单的说,没有麦克斯韦的努力,你今天连刷手机的机会都没有。

19世纪末期,人类所有已知现象背后的力就都归结为引力和电磁力,其中引力由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描述,电磁力由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

所以,他们两个的封神毫无争议。

颠覆者爱因斯坦

你如果认为爱因斯坦靠的只有相对论,那么你根本不理解爱因斯坦。

1905年有一个叫做爱因斯坦的年轻人横空出世,他给出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很牛,因为它一方面能够完美的包容麦克斯韦方程组,另一方面使得牛顿力学中除引力之外,大部分的东西只要稍稍修改一下,也能完美入驻其中。

但是这只是起点,十年后,1916年,广义相对论来临,一举拿下顽抗的引力。至此,爱因斯坦用狭义相对论融合了电磁力,又用广义相对论驯服了引力,大统一的工作做了一半,因此顺利封神。

杨振宁的贡献呢?

我先给结论吧,杨振宁给出了他的——杨-米尔斯理论。杨-米尔斯理论是一套非常基础的理论,基础到什么程度呢?

盖尔曼从杨-米尔斯理论出发,创立量子色动力学(QCD),完整的描述了强力,然后获诺贝尔奖。

格拉肖、萨拉姆和温伯格,遵循杨-米尔斯理论,进而完成了电磁力和弱力的统一,然后获诺贝尔奖。

目前物理世界已知的四种基本力,除了引力之外,剩下的电磁力、强力、弱力都是用杨米尔斯方程描述的。杨振宁先生的理论从诞生开始的几十年时间里面,至少完成了物理终极理想的75%!

你说这样的成就,坐五望四,是不是很谦虚呢?

结语

我当然知道大部分同学连听都没听过什么——杨-米尔斯理论。很简单嘛,谁有事没事会学习群论、规范场论、研究对称性呢?


那么没有办法,所以我一开始就说过,大部分同学无法理解杨振宁先生的成就是正常的,因为普及研究生教育,在现阶段的中国,遥不可及;而深刻理解杨-米尔斯理论,你必须具备理工科研究生的水平。对于只看明星八卦、搞笑小视频的同学,那实在太难了。

正如刘慈欣先生在《三体》里面说过——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请对科学给予尊重,请对科学家抱有敬意!


猫先生内涵科普


首先我反问一句,大家能说出爱因斯坦和牛顿的理论给他们的国家带来了什么具体的贡献和实惠吗?他们和杨一样,都是为世界物理学创造了理论,所谓理论不是说具体哪个国家的事情,理论都是指引全世界物理学方向和探索的,不是哪一国的独家秘方,咱中国人非要这么自私吗,真是无语了!

初中高中研究牛顿,麦克斯韦,高中大学研究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研究杨振宁理论的至少要博士级别,硕士都不行,没到那个层次,理解不了,但是乱喷就愚昧了……

黑杨振宁的都是大文盲。。。是不是都没上过大学啊!实话给你讲,你听好了,杨年轻时就是世界超顶级的物理学家,他当时回国有个毛用啊,中国那时候连个理论物理学的一根毛都没有,别说50年前没有,现在也没有啊。。。意思就是说即使他现在想在中国搞他的学术研究,中国也帮助不了他,还是会托他后腿。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当时作为国民党高官的女婿,回来就死定了,就算不死也是一个庶民,国家觉不允许他搞科研,回来有个屌用,命都没了。他的伟大成就是解决了爱因斯坦没解决的问题,然后又解决了牛顿和爱因斯坦共同存在的问题。。。他至少可以和爱因斯坦同一个地位。。但他终究还是回国了,虽然不是回来搞他的研究(前面已经说了),但他对中国的贡献是:1、他给中国物理学发展指明了方向。2、他用他的影响力引入大量外援和资源,帮助了中国众多物理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的成长。3、建立了清华物理系和高能物理研究所,靠人脉给清华带来了大量的设备技术和资源。4、把美国的房子卖了,把诺贝尔奖金都捐给清华物理系了,清华给他的年薪一分也没要。5、不主张中国搞高能对撞实验其实是帮中国,实验室一年的耗资就能比得上3个三峡大坝。耗钱不说,关键是美国人玩了几十年都没玩出东西,不希望中国走火入魔劳民伤财。6、他是钱学森等国家一级物理学家都非常非常尊敬的导师,包括人品,当时国内顶尖知名科学家去国外读博士机会多数都是他写信推荐的,否则人家根本不收。也就是说没有他就没有钱学森和众多科学家的成就,也就没有两弹一星和其他科学成果。所以说先别看他的个人伟大学术成就,就说如果没有他,中国有多落后你们知道吗?都懂了吗各位大文盲?劝各位多读书,否则真快成傻逼了。


师太知我心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一同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有史以来最快速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位物理学家,因为大家知道的,诺贝尔奖的评比非常的慢,通常时隔十几年之后才评选当代的成就,除非这个发现足够震撼,才那么快的会评选上,这就是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

为什么足够震撼?

是因为这个理论刚出来时,绝大部分的物理学家都是一笑置之,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但当他们二人的搭档吴健雄宣布她的实验结果后,物理学界被震惊到了,原来物理学中的对称守恒之美是可以被打破的。

但这个宇称不守恒并不是杨振宁最突出的成就,杨-米尔斯规范理论,这是杨振宁最大的贡献,仅次于爱因斯坦、玻尔、狄拉克这些人的成就,杨-米尔斯规范理论通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物理学家将自发对称破缺与渐进自由的观念引入到其中发展成今天的标准模型,通过研究他的理论而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就有六人之多。


有人说杨振宁的成就能与爱因斯坦比肩,这并不是有人说,而是有很多人说。

在1994年的美国鲍尔奖颁奖仪式上,颁奖词如是说,杨振宁的成就足可以与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相提并论,《自然》科学杂志曾评价杨振宁将是影响物理学发展千年的物理学家。

这些评价是最客观的评价,是对杨振宁对于物理学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最中肯的评价,说他的成就能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真的不为过,戴森这位物理学家也曾说过,“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20世纪卓越的物理学大师!”

个人的浅见,你们有什么要补充说明的嘛?


科学船坞


科学家的历史地位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是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不是牛顿提出相对论,爱因斯坦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好回答,那就是时势造英雄

牛顿和爱因斯坦分属两个开拓创新的时代,牛顿所面临的的局面是近代科学几乎一片空白的情况,而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正好是解决我们肉眼可见的世界的物理学。

而爱因斯坦所处的年代正好是经典物理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的时代,急需新的理论来解决问题。因此,爱因斯坦的时代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而他恰恰是那批理论物理学家中最杰出的。

而中国呢?在牛顿时代,对应的中国的时代是:清朝。而到了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开创性的四篇论文时,中国还是没有科学的土壤。而这四篇论文中的后两篇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狭义相对论。

而我们也知道,爱因斯坦之后,物理学的出现了两个新的地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近100年来,科学家几乎都是沿着这两条路径在发展科学。因此,如果非要说从整个理论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待科学的发展,只有三位是以一人之力建立了一个统一理论,这三位就是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他们毋庸置疑是第一梯队的存在

这当中牛顿和麦克斯韦是英国人,爱因斯坦的国籍总在变,可以把他姑且看成是犹太人。全世界有将近200个国家,分三个人,概率也仅有不到1/60,因此,没有其实并不是丢人的事情。

那中国科学家有没有能够和这三位仁兄媲美的呢?

答案比较直白:没有。但并不是说中国不行,实际上,之所以没有就是因为在这些开创性的时代,中国连最起码的科学土壤都还没有出现。

中国真正开始具有科学的沃土是在民国时期,当时有很多出国学习和交流的学生。而这些人当中出现了很多世界级的科学家,比如: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等人。

杨振宁

其中杨振宁是理论物理学界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这是因为杨振宁在4个主要领域都有极其巨大的贡献。

我们就说一下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方面的贡献。在上世纪50年代,物理学家发现了100多种粒子,并且还发现宇宙中存在着四种作用。

于是,他们一直在寻求将这些统一起来。具体来说,他们就是基于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建立起来了一套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像当年量子力学发展一样,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物理学,其中就有杨振宁,温伯格,希格斯,费曼,盖尔曼等人。杨振宁在其中的贡献主要是杨米尔斯理论和宇称不守恒。其中杨米尔斯理论成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骨架理论。

但仅仅有杨米尔斯理论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温伯格等人的电弱理论和希格斯机制,杨米尔斯理论也无法发挥出如此大的效用。因此,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并非是杨振宁一个人就完成的,而是集结了众多极为杰出的科学家一同努力的结果。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杨振宁虽然并不在第一档当中,但是杨振宁绝对是在第二档,而且是蛮靠前的位置。而在这档当中,还有量子力学的创立者们,比如:普朗克、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泡利等人,还有各个细分领域的奠基人,比如:伽利略、玻尔兹曼等人。

未来可期

虽然,杨振宁是属于第二档的,但也是最接近第一档的中国科学家了。当然,以上我们仅仅从理论物理学的视角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杨振宁,爱因斯坦,牛顿本质上都是理论物理学家。

因此,目前中国还没有能够超越牛顿、爱因斯坦的科学家,而杨振宁算是比较接近的。不过,也相信未来中国可以出现一位超越前者或者比肩前者的科学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