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恐慌、焦慮、絕望……疫情之下,你還需要心理防護

恐慌、焦慮、絕望……疫情之下,你還需要心理防護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孔明明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看不見的敵人除了無形的病毒,還有人們心裡的創傷和危機。

晝夜連續工作、因確診而感到恐慌、被隔離無法出門、因為信息轟炸而陷入持續的焦慮和失眠中……疫情之下,一線的醫療人員、被確診和隔離的患者、高度警惕的普通大眾,他們都有可能陷入到心理危機中。

國家層面,針對這次疫情的心理危機干預已經啟動。1月27日,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要求將心理危機干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和湖北省心理諮詢協會均已上線專門的疫情心理援助熱線。

社會和企業也在行動。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開通了針對這次疫情的心理支持熱線,許多社會自發組織的心理援助小組也開始提供免費的心理服務。互聯網企業中,京東、微博、壹心理、簡單心理等也已經上線了疫情心理服務專線。

主動參與社會自發心理援助團隊的北京心理諮詢師Joshua告訴燃財經,這次疫情重大,不僅是對一線工作人員的一次考驗,也是整個社會範圍內的一次災難,它會導致整個社會出現同時期的巨大心理創傷,並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在這次疫情中,種種狀況引發的社會心理創傷問題將會是一場需要更多時間應對的漫長戰役。

疫情之下的心理危機


在湖北孝感市一家衛生所工作的李醫生已經快要扛不住了。


李醫生12月21日接到通知,要對發熱病人進行特殊對待,自那時起他就一直處在焦慮狀態中。最近一週他接觸到了大量從武漢返鄉回家的病人,醫院裡的醫生只有口罩防護,其他的物資都非常緊缺。外界嘈雜的信息持續干擾,加之對未來的擔憂,李醫生每天都睡不著覺,“看不到前途”。

有流離在外地的武漢人表示,最近碰到一系列事情,被航空公司拒載、被民宿拒絕入住等,有家輾轉難回,又擔心家鄉親人,他心裡只有持續的憤怒、疲憊和緊張,經常一個人偷偷哭泣,也看不到未來在哪,時常感到絕望。

身在北京從事媒體工作的林然雖然沒有去到一線採訪,但工作原因,她也需要持續關注疫情信息,並要對信息分類整理。雖然看到一些援助動態會讓她心安,但她依然小心謹慎地採購了大量生活用品囤積起來,待在家裡不敢出門。晚上她持續睡不著覺,甚至一度面臨崩潰。

心理疏導志願者朱琳告訴燃財經,經過接觸她發現很多人目前都處在焦慮、恐慌的狀態中。因為在家無法出門,只能通過網絡獲取外界信息,大量信息轟炸之後,尤其是夾雜著很多謠言和中傷,很多人長期處於精神緊繃中。醫護人員更是在對抗疫情的前線,工作負擔重、工作時間長,情緒被刻意壓制,無處宣洩

朱琳是一名從業6年多的全職心理諮詢師。1月24日下午,在聽到越來越多的疫情消息後,她和身邊的朋友一起組建了一個心理援助團隊,現在有國內志願者600多人,海外志願者40多人,全天24小時在線,為武漢地區一線醫護人員及家屬、確診及疑似患者及家屬提供免費遠程心理疏導服務。“剛開始就想在網上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盡一份力、幫大家緩解心理壓力”,隨著加入的人越來越多、影響越來越大,朱琳在感動之餘,也開啟了幾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的超負荷工作運轉。

Joshua也表示,在他目前接觸的案例中,大多數求助者來自大型醫院的一線工作人員,他們超負荷運轉,身體和心理持續處在強大的壓力之下,出現情緒失控甚至幻覺。也有人因為看到了其他人太多的絕望和無助,自己也受情緒影響,也有人產生了某種程度的絕望甚至自殺念頭。

身體疲憊、物資緊缺、情緒蔓延,很多人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再加上災難面前,患者整體的恐慌苦惱、醫患之間的緊張關係,讓整個醫院氛圍趨向於極端

。對於心理求助者來說,這些狀況營造出了“類似於末日的感覺”。

“過度的恐慌心理,會讓人原有的個人心理失去秩序,產生除了恐慌心理之外的其他的一些亞情感,很多負面情緒都會被激發出來,這些情緒反而會給抵抗疫情帶來副作用。”Joshua說。

疫情之下,在病毒蔓延的同時,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也在蔓延,如果沒有專業輔助和救援,相關群體的心理創傷可能會永久留下。

“心理人”在行動


在朱琳組織的心理疏導志願者團隊中,武漢的100多位心理諮詢師按區域分成了10個組,湖北省武漢之外的地區有60多位心理諮詢師按區域分成了8個組。北京、上海、廣東、重慶等其他省市的450多位心理諮詢師按區域分成十幾個小組,海外組也有40多位成員被分成了2組。新的人員仍然在不斷加入進來。


志願者張雨是一名二級心理諮詢證書持有者。在疫情爆發時,她一邊焦慮一邊著急,希望可以幫湖北做點什麼。1月26日,經過朋友介紹,她被拉入了“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官方工作團”微信群,並從1月27日開始受領諮詢任務。


在她加入的微信群裡,每天由工作組統籌安排值班小組和值班時間,24小時都有熱線接線員,從上午9點到晚上9點有諮詢需求分派員,各小組心理諮詢師在本小組值班時間待命隨時接受諮詢任務。有志願者表示:“這一天,我聊了陌生人48位,建了8個工作組,進了24個群,出了十幾個通告和文件,喝了3杯水,走了100來步,但是(比起一線抗擊疫情)這又算得了什麼?”


恐慌、焦慮、絕望……疫情之下,你還需要心理防護

被援助者對心理諮詢志願者表達感謝 來源 / 受訪者


心理諮詢師程心告訴燃財經,這種緊急重大事件的心理援助對諮詢師本人也是一種考驗。在提供援助的同時,一些諮詢師可能會被諮詢者的負面情緒淹沒和裹挾,這就需要諮詢師在接受這份工作之前自我評估和判斷,否則諮詢師本人也會產生心理創傷


“但我還是願意盡我的一份力,因為有人需要我們的幫助,尤其是在這種天災面前,只要每個人提供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就可能會帶來好的連鎖反應。”程心說。


儘管客觀上一方有需求,另一方也有幫助的意願,但朱琳告訴燃財經,她們初期的心理工作展開得並不順利。“現在的問題是民眾焦慮,找不到我們,我們團隊著急,接觸不到更多的民眾,而且即便接觸到了,大部分人不太瞭解心理諮詢是幹什麼的,尤其在我們主動聯繫他們時,他們會表示拒絕,可能是因為不信任

。”為此,他們派出了志願者團隊,主動聯繫當地社區,為更多人提供幫助。


為了應對疫情地區的心理援助需求,互聯網企業如簡單心理、壹心理等專業心理服務平臺也在前幾天連續緊急加班,上線了專門的互助心理援助熱線和服務。京東、微博等企業也開設了專門的疫情心理服務通道。


Joshua是在1月20日開始陸續被朋友拉入了幾個自發組織的心理援助群,有12年心理諮詢與輔導從業經驗的Joshua 表示,在大的災難面前,很多人會選擇逃避或者極端對抗。但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大眾的情緒能被正確理解和引導,“這些事件反而會成為他們人生中的一個祝福,可以讓人在經歷中得到學習成長,甚至生命境界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1月27日,國家層面也啟動了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正規軍入場。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要求將心理危機干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湖北省心理諮詢協會、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等也相繼推出了專門的心理援助專線。


剛開始的漫長戰役


這場關於心理援助的戰役才剛剛開始。


按照專家目前的判斷,疫情大規模爆發在2月中旬之前,真正的心理救助在此之後需要將近幾個月到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幫助他們慢慢恢復正常,開始有愛、有盼望、有信心去面對當下的生活”,同樣參與此次心理援助、具有2000個小時個人心理輔導經驗和應急輔導資格認證的心理諮詢師Salinna說,“不僅僅是武漢和湖北,全國其實都在經歷某種程度的心理創傷,包括對政府的信任、區域之間的信任、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等”。


朱琳建議,對於普通民眾,應該要儘量“減少信息輸入”、“安排好作息時間”、“增加娛樂活動”等,她希望大家在和別人溝通時多表達鼓勵與支持,如果實在無法排解情緒,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對於緊張、疲憊的一線工作人員,朱琳建議他們要勞逸結合,一定要留出時間和別人聊工作以外的事情,比如可以拿出休息時間的十分之一和諮詢師簡單溝通,緩解焦慮。如果仍然無法面對病人的死亡,不斷產生恐懼壓抑的情緒,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干預。

Joshua 也提到,在當前情況下,普通大眾最好多對朋友、家人說一些鼓勵和讚美等正向鼓勵的話。他認為,失眠焦慮是身體的基本反應,可以嘗試吃一些基本的助眠藥物解決失眠。平時可以多保持室內的基本運動,多做一些能讓自己安靜下來的事情,比如讀書、聽音樂等,合理飲食,保證蔬菜和水果的足夠攝入。

Salinna則建議,在居家封閉時間裡,可以控制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給親密的人高質量的陪伴,制定切實可行的階段性目標,必要時尋求專業的幫助。她還建議嘗試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並激發有益於身體的積極情緒,比如歡樂、信心、盼望、勇氣和愛等。

Joshua表示,在目前狀況下,湖北甚至全國人民的心理問題都需要人們真正去關注,動用社會、國家的力量去幫助前線的醫生群體、患者群體、患者家庭,以及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人們,同時也需要一個立體、權威、系統性的治療方案和輔導方案,讓這些人能夠儘快走出心理陰影。

朱琳觀察,從這次危機中的民眾反應和需求角度看,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大眾會出現恐慌心理,呈現焦慮狀態,很多人有軀體反應,需要專業心理援助緩解焦慮情緒會變成一種常態。她建議,各個城市應該建立一支更加專業的危機干預團隊,也希望政府把對大眾的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工作放入日常工作中。


(正文已結束)

附:心理症狀彙總和專業心理援助信息(由微媒控股旗下WeMedia發起的#一條心#心理援助公益活動整理彙集)

需要撥打心理援助熱線的症狀彙總:


如果你出現以下症狀或者感覺需要傾訴,均可選擇撥打心理熱線求助。


以下症狀整理來自疾病預防控制局1月27日的最新通告。


一、確診患者

心態:麻木、否認、憤怒、恐懼、焦慮、抑鬱、失望、抱怨、失眠或攻擊等。

心態:除上述可能出現的心態以外,還可能出現孤獨、或因對疾病的恐懼而不配合、放棄治療,或對治療的過度樂觀和期望值過高等。

(三)發生呼吸窘迫、極度不安、表達困難的患者

心態:瀕死感、恐慌、絕望等。

(四)居家隔離的輕症患者,到醫院就診的發熱患者

心態:恐慌、不安、孤獨、無助、壓抑、抑鬱、悲觀、憤怒、緊張,被他人疏遠躲避的壓力、委屈、羞恥感或不重視疾病等。

二、疑似患者

心態:僥倖心理、躲避治療、怕被歧視,或焦躁、過度求治、頻繁轉院等。

三、醫護及相關人員

心態:過度疲勞和緊張,甚至耗竭,焦慮不安、失眠、抑鬱、悲傷、委屈、無助、壓抑、面對患者死亡挫敗或自責。擔心被感染、擔心家人、害怕家人擔心自己。過度亢奮,拒絕合理的休息,不能很好地保證自己的健康等。

四、與患者密切接觸者(家屬、同事、朋友等)

心態:躲避、不安、等待期的焦慮;或盲目勇敢、拒絕防護和居家觀察等。

五、不願公開就醫的人群

心態:怕被誤診和隔離、缺乏認識、迴避、忽視、焦躁等。

六、易感人群及大眾

心態:恐慌、不敢出門、盲目消毒、失望、恐懼、易怒、攻擊行為和過於樂觀、放棄等。

心理援助熱線信息彙總:


提示:由於當年汶川地震部分不專業心理諮詢師的介入,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二次傷害。所以我們在選擇平臺的時候,剔除了大量無法辨別資質的平臺熱線。同時,請疫區群眾在撥打熱線的時候,儘量選擇資質健全、有心理諮詢師資質及從業經驗的專業平臺

一、官方心理諮詢熱線

1、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官方免費心理服務熱線):

電話號碼:027-85844666

服務時間:09:00-21:00

2、湖北省心理諮詢協會:

電話號碼:15342296955

服務時間:09:00-21:00

以上兩條心理援助熱線已經在官方微信平臺公佈,且被人民日報官微轉發。

二、高校心理諮詢熱線

1、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針對新冠肺炎開通的心理支持熱線

服務通道:撥打電話4001-888-976

服務時間:1月27日上線,每天6:00-24:00。

2、北京大學心理援助熱線

服務通道:010-62760521

服務時間:24小時運營

三、專注心理諮詢的互聯網平臺

1、壹心理疫區公益心理援助專線


服務通道:


恐慌、焦慮、絕望……疫情之下,你還需要心理防護


服務時間:1月27日—2月8日,每天9:00-22:00

同時,壹心理已經上線創傷應激陪伴團上線,服務通道如下:

恐慌、焦慮、絕望……疫情之下,你還需要心理防護


2、簡單心理疫情免費服務“守護專線”

服務通道:

恐慌、焦慮、絕望……疫情之下,你還需要心理防護


服務時間:1月26日上線,每天18:00-24:00。

3、Knowyourself

服務通道:請掃描下面二維碼,聯繫KY小管家。

恐慌、焦慮、絕望……疫情之下,你還需要心理防護


服務時間:每天09:00-21:00

4、心理門

服務通道:先關注“心理門”公眾號,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預約,預約時需先填寫詳細的資料。

恐慌、焦慮、絕望……疫情之下,你還需要心理防護


服務時間:和預約諮詢師具體商量。

四、社區組織諮詢熱線

1、武漢社工提供肺炎防治支持性志願服務

服務通道:關注微信賬號“武漢社工(ID:WHSocialWork),可掃碼入群。目前服務對象為專業醫護人員和居家隔離者。

服務時間:每天8:00-24:00。

2、北京市社會心理聯合會“iWill心理援助志願者行動”

服務通道:心理援助熱線:800-810-1117;座機可撥打:010-82951332。

服務時間:24小時。

3、藍天心理心理諮詢服務熱線

服務通道:諮詢電話:027-88569324,也可聯繫藍爸爸:18163557690,藍妹妹:18163553723。

服務時間:每天8:00-23:00。

五、互聯網公司

1、京東免費心理疏導電話

服務通道:可撥打電話010-89128254,打開京東APP,搜索“”京東義診“”,即可看到相關信息。

服務時間:每天08:00-20:00。

2、微博

服務通道:微博上線了“支持疫區——心理人在行動”專題頁面,裡面將實時更新心理科普輔導及免費諮詢援助。

服務時間:和服務選擇對象商議決定。

以上均經過專業人員篩選,所整理的是目前看到的比較專業、靠譜的心理援助熱線和服務渠道。艱難時刻,我們眾志成城,必能度過難關!


*題圖來源於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然、張雨、程心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