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最有文化的省博物馆,因匾额字体潦草引非议,网友:有十几种读法

山东,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大省,也是著名的孔孟之乡,省内的风景名胜也不胜枚举,济南的趵突泉,青岛的崂山,泰安的泰山,曲阜的孔庙,尤其是庄严大气的山东博物馆,它是展示山东辉煌文明的重要平台,也成了很多外地游客到山东以后必去的地方,不过因为山东博物馆5个大字字体相当潦草,被无数游客所诟病。

最有文化的省博物馆,因匾额字体潦草引非议,网友:有十几种读法

​很多去过山东博物馆的游客说,其实那五个字谁都知道是“山东博物馆”,但是你把它分开以后,普通老百姓一定不认识,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书法造诣,还就真的认不出“山东博物馆”这5个字,大家感慨山东真是座文化大省,就连博物馆的匾额都这么高深莫测,甚至很多网友把“山东博物馆”读成了“山东某某馆”“心系某某那”“心东某某报”等多达10多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读法,那么这么有“文化”的字,又是哪位名人所题的呢?

最有文化的省博物馆,因匾额字体潦草引非议,网友:有十几种读法

​原来“山东博物馆”这5个大字,是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所题写的,经常喜欢在国内逛博物馆的朋友都知道,北京的故宫博物馆和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也是郭老所题写的,但是为何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和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题词我们大家一眼就能辨认,为何山东博物馆的题词会如此“潦草”,难道因为山东是文化大省的缘故?

最有文化的省博物馆,因匾额字体潦草引非议,网友:有十几种读法

​其实专业人士和爱好书法的朋友都会发现,郭老在为其它博物馆题匾而书的时候,都是正体书法,而当前山东博物馆匾额上的五个大字是用了郭老书法作品中自由草书题款的局部截图,这显然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准确的说如今“山东博物馆”5个大字不是郭老为山东博物馆题匾而作的,只是有某些人借用郭老的名气,攀名附会地制成了如今山东博物馆建筑上的五个大字。

最有文化的省博物馆,因匾额字体潦草引非议,网友:有十几种读法

​关于“山东博物馆”的读法,在网上也引发了热议,有的人说这么大的省级博物馆应该规范用字,不能为了显示有“文化”,而写一些不接地气,老百姓又看不懂的字,网上关于“山东博物馆”的荒谬读法,虽然其中有调侃恶搞之意,也确实反映出一些百姓的心声,虽然郭沫若的书法造诣很深,被世人誉为“郭体”,但是公共场所的匾额还是不应该用行草书,面对大众百姓的字,必须要让大众看得懂,而非部分有文化的人和专业人士看得懂。

最有文化的省博物馆,因匾额字体潦草引非议,网友:有十几种读法

​不过更多的文化人和书法家却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说文化的缺失导致了有文化的人要开始迁就没文化的人了,看不懂“山东博物馆”五个字的人,他们完全可以问,不懂可以学,连五个字都看不懂,还有必要去博物馆吗?博物馆的馆藏岂不是更加看不懂,不要为了将就某些书法盲,而去质疑专业书法家题字的合理性,只有那些心术不正,不怀好意的人,才会去曲解“山东博物馆”这五个字。

最有文化的省博物馆,因匾额字体潦草引非议,网友:有十几种读法

​小编觉得大家说的都不无道理,不过跟人认为,民情世俗和经典规范要雨客观实际相结合,不能为了体现“文化”,而脱离群众,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它既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又何尝不是一门大众的艺术呢?您去过山东博物馆吗?认识建筑上的那5个字吗?您觉得是要体现文化重要,还是接地气重要?谈谈您对这5个字的看法,期待您的精彩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