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別慌!這種女性最容易得的腫瘤,要這樣應對

  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容易得的一種良性腫瘤,主要是由平滑肌,以及結締組織形成,因此也有了“子宮纖維瘤”、“子宮平滑肌瘤”等名稱。它最常見於30歲到50歲的女性,並且發病率會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子宮肌瘤在育齡期女性中的患病率超過1/4,甚至個別情況會達到50%。不過,不必恐慌,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其惡變率不到0.5%,惡變的可能性相對較小,治癒希望也比較大。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良性”並不是代表完全沒有危害。儘管有約80%的子宮肌瘤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症狀,但如果出現了症狀,將對女性的生活質量產生不小的影響。

別慌!這種女性最容易得的腫瘤,要這樣應對


  典型的子宮肌瘤,一般有如下症狀

  典型的子宮肌瘤所表現的症狀還是值得一提:

  1、月經量增多

  用了一個很通俗的方法來判斷月經量是否變多,以前生理期可能半包衛生巾就夠,但長了子宮肌瘤後一包衛生巾都不夠用。

  嚴重者,月經量連續幾個月增多後導致貧血。婦科門診中常會遇到因為貧血來看病的女性,後來發現是長了子宮肌瘤。

  2、腹部摸起來有腫塊

  這種肌瘤一般特別大,一摸腹部直接可以感受到,特別是早起沒有排尿前,此時膀胱會把子宮頂起來,肚子就能摸到一個大包。


別慌!這種女性最容易得的腫瘤,要這樣應對


  位置不同,影響不同

  子宮肌瘤的症狀以及嚴重程度,主要與其所在的位置有關,肌瘤的大小,也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症狀。

  月經改變是最常見的症狀,主要見於粘膜下肌瘤的患者。患者常常會出現月經出血量增多、經期延長、月經週期縮短等等情況,而這些症狀又比較容易被女性朋友們忽視,最終可能會導致貧血。如果肌瘤較大時,可能壓迫到膀胱、直腸等等,會對排洩產生影響,引起尿頻、排尿困難、便秘等等。有些患者還可在腹部捫及包塊,出現下腹疼痛等情況。

  特別要注意的是,粘膜下肌瘤會影響宮腔的面積以及血供,導致懷孕困難,或者反覆流產等。

  很多女性在體檢中發現了子宮肌瘤,平時自己完全沒感覺。如果沒有月經改變、不規則陰道流血、腹部腫塊、尿頻、排便不適、貧血等症狀,遵醫囑定期隨訪即可,不需要進行特殊的治療。

  當然,如果已經出現以上症狀或不適,就要考慮干預治療了,婦科醫生一般還會考慮以下3個因素綜合判斷:


別慌!這種女性最容易得的腫瘤,要這樣應對


  子宮肌瘤的大小:子宮肌瘤越大,越容易引發陰道異常出血等症狀。通常來說,如果瘤子的大小在五六釐米以上,就可以考慮手術。如果瘤子過大,手術前可能會先通過藥物治療,讓瘤體變小。

  子宮肌瘤的數量:曾有患者通過手術取出45個肌瘤,從外看患者像懷孕好幾個月的孕婦。

  子宮肌瘤的位置:有些患者的子宮肌瘤數量很多,但長在肌壁間,身體卻沒有什麼症狀。有些瘤子雖然很小,但長的位置特殊,比如凸向子宮腔導致月經量增多,比如瘤子長在連接輸卵管的子宮角附近導致不孕症,此時都要考慮手術治療。

  如果已經完成生育功能,或者肌瘤有惡變的嫌疑(尤其是絕經後女性,這種風險更高),醫生會建議子宮全切。子宮肌瘤複發率極高,切除子宮可謂是一勞永逸的做法,但大部分患者和家屬都很難接受這種手術,醫生往往要做很多工作。

  子宮肌瘤到底要不要治療,用哪種方法治療,最好讓醫生綜合子宮肌瘤的大小、位置、症狀、患者需求等多個因素來綜合評估,不要諱疾忌醫,延誤治療。

  一旦查出子宮肌瘤,也不用太過焦慮,治療並不完全等同於完全切除子宮,有些情況可以通過藥物緩解症狀。當然,如果需要進行剔除手術,也不要拒絕或者拖延,生命安全比子宮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