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今年閏四月,陰雨天特多,是不是與節氣閏月有關?對農事有影響嗎?

農家樂786


今年是閏年又閏月,是閏四月不假,但陰雨天多與閏年閏月閏四月沒必然關係的,而閏什麼月必然是與節氣有關的,與氣候與農事有沒有影響,我認為是沒必然關係與必然影響的,這瞭解了閏年閏月閏什麼月的特點和來龍去脈後就清楚了,否則,總會使人生錯覺的。

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同歲月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切隨歲月而生,一切隨歲月而逝。然而人類一直致力於認識歲月,把握歲月。年歲四時,是怎樣影響著人類的生活?一部曆法史,就是一部人類對年歲四時的認識史。從神話傳說中的天文曆法留下了遠古人類探索的蹣跚腳步;從物候歷到天文歷,人類逐漸揭開了歲月四時的神秘面紗;科學歷的制定,人們終於發現歲月並不神秘。閏以正時,時以作事。在月亮與太陽永難相合的追逐中,人類找到了契合的臺階一一閏。以閏來棄有餘補不足,定四時成歲,使太陽月亮歷能有機結合,這就是我國曆法特點。

我的農曆是陰陽合曆。現世界通行的公曆,是從古埃及的改造而成的,我國的陽曆,實質是節氣歷。閏年中的閏日是從陽曆說的。現行公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那是因為一個太陽迴歸年需用時365天5小時48分46秒,不是整數的原因,曆法天數是要計整無零頭的,所以就採用四捨五入法,平年計365天,積5小時48分46秒於四年差不多近一天時就用五入法閏回來,成了四年一閏,閏回來的一天放在2月,閏年就有366天了。閏回不足一天,少44分56少,集夠一天後,就減少一閏。閏年是以4整除為閏,不能用4整除就不是閏年,這在一定時限內是有規律的,不會隨便而閏。

我國使用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運行規律特點而制定的,節氣歷不存在閏年現象,節氣歷是嚴格以太陽迴歸年時長而創制,從這春分到下次春分,時長就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我國使用節氣歷,就是想依時盡節氣而好好生活好好做好農事,因為節氣反映了四季寒暑冷熱變化,物候農事特點,依歲時節氣而為,有益處。

說閏月是以陰曆而言的,陰曆是月亮運行特點而創制的,陰曆反映體現的是月相變化。月亮圓缺週期用時為29天12時44分3秒,用四捨五入法後,取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因這原因,十五月亮有時會十六才圓。同是十二個月,陰曆年就只有354天或355天,與陽曆年天數差十到十一天。要使陰陽曆合用無差,就要解決日差不同的問題,不然多年後,日差多了,季節就大不同了,兩歷就無法一起共用了。這樣,就讓陰曆遷就陽曆,採用了閏月辦法來補足陰曆日差。經陰曆閏多一月後,一年就有十三個月,384天,但不叫十三月,只叫閏某某月。經計算,形成了19年7閏月法。即陽曆19年的天數,與陰曆19年閏7個月後的天數是相等的,有差也僅是一天之差,不大了。至於某年某月設閏,是不可隨便的,要經過依法嚴格計算,到了無中氣那月才設閏。閏月無中氣。所以閏月必與節氣有關,這是人造曆法而定的,同氣候氣象變化無直接必然關係,不能賴閏年閏月而影響了氣候氣象,那是本末因果倒置了。


樹德漢碩


今年是閏年閏月雙春年,雙春指的是一個農曆年中有兩個立春節氣,閏月則指的是有13個農曆月,有閏月的年份便是閏年。由於2020年第一個立春在正月十一,第二個立春為臘月二十二,再加上今年有兩個農曆四月,所以今年便是閏年閏月雙春年。農村老農說,在有閏月的年份,陰雨天氣會比其他年份多,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對農事有哪些影響呢?

雖然剛過了雨水節氣,但是和往年相比,今年春季的降雨量比往年卻多了很多。我們華北地區年降雨量很少,尤其是“春雨貴如油”的春季,記得有些年份中,春天一場雨都看不到,為了不耽誤農時,農民只能自己抽水來種瓜種豆,但是今年截止到現在,我們這裡已經下了兩場小雨,未來4-5天還會再次新一輪降雨。

對於今年雨水多的情況,爺爺卻說,別看今年多一個月,但是卻多做不了一個月的工,因為閏月的年份降雨比往年多,一下雨農民就不能像往常一樣正常勞作,只能待在家中,所以在農村還有“吃得了閏月的飯,多做不了閏月的工”。

我們先來看一下為何會出現閏月,很多人會將農曆和陰曆劃等號,其實農曆並不等於陰曆,農曆是在陰曆的基礎上,再結合陽曆而來,閏月便是陰曆和陽曆結合後的產物。陰曆是月球圍繞地球一週的時間為一個月,12個月加起來的時間為354天,而陽曆是根據太陽圍繞地球一週的時間為一年,共365天或366天,當陽歷和陰曆結合在一起時,陰曆年份每年都要比陽曆少11天,為了減少兩者之間的差距,便每三年就會有一個閏月的出現,有閏月的年份便是閏年。

由於今年是閏四月,距離閏四月還有三個月的時間,但是現在馬上就要到了驚蟄節氣,隨著驚蟄節氣的到來,降雨量也會增多,農民在耕作時,便不能按照以前的農曆月份來安排耕作,而是應提前春耕,因為節氣已經到了農民春耕的日子。

雖然現在距離閏四月還有一段時間,但是由於現在已經馬上就要到了驚蟄節氣,所以已經到了降雨較多的時候,儘管現在僅僅在農曆二月的中旬。農村中關於節氣的俗語都是老農們根據生活和勞作經驗總結出來的,還是很有道理的。據氣象部門推測,今年出現澇災或旱災的幾率要比以往年份大很多,所以今年農民要提早做好抗澇抗旱的準備。


悠悠鄉村路


年歲閏月與否,和當年雨水情況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相反,每年的氣候變化和大氣環流有莫大的關聯,而大氣環流是一個系統、一個整體。大氣環流和氣候在高緯與低緯之間、海洋與陸地之間,由於冷熱不均出現氣壓差異,在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地球上的大氣環流。

因此國外的氣候變化也有可能間接導致我國的氣候變化,去年的氣候變化也有可能導致今年的氣候變化。

對於2020年來說,前不久國家水文氣象部門的預測值得注意:

據預測,今年汛期區域性暴雨洪水和乾旱可能重於常年,極端氣象水文事件可能多發,有可能發生流域性大洪水,水旱災害防禦形勢嚴峻。


鄉村軼事


閏月和二十四節氣有關,給陰雨天的多少沒有什麼關係。這時候離清明時節還遠陰雨天氣多,只是氣溫回升變化慢點,對於春耕春種沒有什麼影響!你說的老話:閏年閏月早稻遲麥,只吃得了閏月的飯,多做不了閏月的功。意思是說:不管閏年還是閏月,只是相比之下推遲和提前了稻子和小麥的農曆收割時間。一年內多吃了一個月的飯。二十四節氣還是那點農活沒多幹一點。


宜洛遊俠


2020年是閏四月。

  農曆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月年,但現在習慣上也稱為閏年(因此易於和公曆閏年混淆)。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

  農曆沒有第十三月的稱謂,閏月按照曆法規則,排放在從二月到十月的過後重複同一個月,重複的這個月為閏月,如四月過後的閏月稱為閏四月。

  農曆閏年的規律是3年一閏、5年二閏、19年七閏,閏月具體加到哪個月,依照農曆曆法規則推斷,主要依照與農曆的二十四節氣相符合來確定,通常將只有一個節氣的月份(一般是小月)設置為閏月以進行彌補。農曆的閏月天數與正常月份天數一樣,為29或30天。

  農曆基本上19年為一週期對應於公曆同一時間。如公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這個日子,都是閏四月初五。

  公元1849年至2031年除4月外的閏月數據統計圖:

  閏二月:1890、1909、1917、1928、1947、2004、2023。

  閏三月:1860、1879、1898、1936、1955、1966、1993、2031。

  閏五月:1857、1865、1876、1884、1895、1903、1914、1922、1933、1952、1971、1990、1998、2009、2028。

  閏六月:1873、1892、1911、1930、1941、1960、1979、1987、2017、2025。

  閏七月:1854、1881、1919、1938、1949、1968、2006。

  閏八月:1851、1862、1900、1957、1976、1995。

  閏九月:2014。

  閏十月:1870、1984。

  由統計圖我們可以發現:其中以閏五月次數最多,而沒有閏正月、閏十一月和閏十二月。閏月的分佈並無規律性。

所以下雨多少與閏月並無關聯,但是雨水多了,對農事會有影響。


YOYOandy


節氣,有二十四個,是根據太陽年劃分的,一個太陽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365天5小時48分46秒)。兩個節氣之間約十五天多一些。

曆法,曆法年必須取整數。公曆為太陽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4年1閏。所以節氣在公曆上有1至2日之差。

農曆,雖為太陽曆與月亮歷合曆,但總體上以太陽年制走的歷法,平年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閏年十三個月三百八十三天。十九年七閏,平均為一個太陽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由於農曆平年與閏年相差一個月,所以節氣在農曆上的日子有十多天之差。

陰雨天,與氣候變化有關,而氣候變化與太陽年有關,與農曆閏月無關。


趙日金141


還沒到四月。您怎麼會知道雨多呢。



天水老陳


農事看節氣是終極科學,再參照央視天氣預報心裡就跟踏實了。“閏年閏月,早稻遲麥。只吃得了閏月的飯,多做不了閏月的工。”這句蘊含著華夏農耕文明智慧的諺語包含著華夏文明淵源的終極理論基石原理,照著做就對了,有空時更應該做實證研究,畢竟,科學是不斷髮展的,像日月不息的河流一樣,不進則退,這也是我們所有炎黃子孫的責任。


六季如歌


四月是春季,今年又潤四月,所以春長了。農諺語說,春長雨水多,雖然農諺不是百分之百準確,但八九不離十,那是我們祖先,幾千年來積累下來的的切身經驗。


善水真榮


陰雨天多對閏四月有關,這是不科學的,對農作物不會有影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