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个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回母校任教,与自己原来的班主任在一个教学小组,要处处让着吗?

村姑说村事


我大学时期的班主任,就是因为上学期间学生工作做得非常好,才有机会留在学校做教务工作。相比教学老师来说教务工作更加琐碎,上下级、同事之间关系也更加复杂。在我印象中,她是一个性格比较强势的人,即便是面对自己以前的老师或者资历更深的老师,也会坚持争取年级和班级的利益,但是言语态度上一直都保持谦虚低调,向来都是对前辈用“老师”这一称呼。她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不妥,反而让大家都很服气。


都说大学生进入社会是新打鼓另开张,那么即便工作是在学校,师生关系也应该转换为同事关系,“处处让着”肯定不是最好的相处模式,反而让人觉得很奇怪。遇到这种情况其实不必压力太大,个人给出一些建议。

1、做好角色转换的思想准备

这种自己要处处忍让的想法主要是由于入职前没有做好从学生到同事的思想准备。在学生眼中,老师往往是威严的,对于通过读书走出农村的孩子尤其如此;而作为同事,两人是平等的,甚至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如果没有做好思想转变,曾经的老师在日常工作中一句不经意的话就有可能让对方错听成批评或者指令,从而产生自己要处处小心、忍让的感受。

2、老师没有要求“让”的动机

“让”这个概念多少有些受气、委屈的感觉在里头。正常情况下,自己的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努力立足社会,应该是一件高兴而且值得骄傲的事情;况且师生之间毕竟有四年的往来和感情,老师没有理由故意打压欺负学生,因此老师并没有要求处处被让着的需要。

工作中两人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很正常,通过协商、向上级汇报等等都能够解决,并不会因为曾经是老师,就要求对方完全听从自己的,或者做出不合理的工作分配。

3、礼貌和尊重是必须的

抛开师生关系,作为刚到岗位上的新人,对老员工本来就应该表现出礼貌和尊重。这一点放在哪种类型的公司都是一样的。这种尊重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为了在目前良好的关系基础上尽快的融入团队,毕竟老师只是自己的同事之一;而且这种谦虚的态度也方便老师在工作上助自己一臂之力。

4、防人之心不可无

高校对外招聘人数很少,新人的到来可能会让老员工感觉受到威胁,所以不排除刚刚入职时,自己老师短期内也难以接受这种变化,做出一些不当的言行。

首先,要从内心里接受这一正常现象,其次,不需要做出任何回应,只要对方没有特别出格的行为,自己做好本职工作,保持低调谦虚的态度即可。时间长了,别人就会慢慢卸下防备。当然如果个别同事,包括自己曾经的老师真的以各种理由来欺负自己,那您大可以找适合的理由和时机明示自己态度,不过还是要和颜悦色,不要产生直接冲突,说到底谁都不想丢了工作。

综合来说,个人的观点是没有必要处处让着,如果对方是个好老师和优秀的员工,她不会需要你让着;如果对方故意欺负,同样作为员工的自己没必要让着。所以,不要胡思乱想,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