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河南省丹蔘主要土傳病害防治技術要點

在戰勝新冠肺炎加快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相關專家,針對近年來河南省丹參各產區的發生普遍的丹參線蟲病、根腐病病害,結合河南省“四優四化”優質中藥材專項及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地共建等項目服務內容,開展了河南省丹參主要土傳病害防治的專題線上技術培訓。

河南省丹參主要土傳病害防治技術要點

丹參根結線蟲病


症狀主要危害根系。根結線蟲寄生後,導致植株生長矮小,發育緩慢,葉片退綠,逐漸變黃,最後全株枯死。拔起病株,可見鬚根上有許多蟲癭狀的瘤。

發生規律 土壤中或附著在種根上的幼蟲、成蟲和蟲癭為初侵染源。通常6月-9月為發病盛期。一般沙性重,透氣性好的土壤,易發病。

防治方法

①與禾穀類作物輪作或水旱輪作,避免在砂性過大的地塊種植。

②在無病地塊裡留種、育苗或引種無病種苗,種植移栽過程中堅決杜絕帶病苗。

③春季結合整地,用3%辛硫磷顆粒劑3千克/畝,撒於地面,翻入土中,進行土壤消毒。或每畝用10%福氣多1.5-2千克拌細乾土20-30千克,均勻撒於土壤表面,翻耕土層約20釐米後,當天定植丹參。

丹參根腐病

症狀 植株發病初期先由鬚根、支根變褐腐爛,地上部分莖基部的葉片變黃,後逐漸向上擴展,植株長勢較差,形似缺肥症狀。嚴重時全根腐爛變成黑褐色,僅殘留壞死的維管束呈黑褐色幹腐狀,地上部整株枯死。

河南省丹參主要土傳病害防治技術要點

丹參根腐病


發病規律 根段和土壤帶菌是該病害發生的主要初侵染源。5月-11月均可發生,高溫多雨季節發病嚴重。排水不良或地勢地窪地塊有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①合理輪作,特別是與禾本科作物如小麥、玉米,及蔥蒜類蔬菜輪作。

②加強栽培管理,採用高壟深溝栽培,雨季注意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早期發現病株時及時拔除。

③春季栽植前,用50%多菌靈乳油500倍液浸種(苗)10分鐘,晾乾後栽種;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5000倍液或70%託布津800-1000倍液澆灌或噴淋莖基部,每隔7-10天一次,連續施用2-3次。


供稿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鄭州綜合試驗站

河南省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豫北試驗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