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縣第二人民醫院:中藥材開出扶貧「新藥方」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近年來,淅川縣第二人民醫院不斷探索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結合包村實際,利用滔河鄉蔡家村地域優勢,通過成立中藥種植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就業,讓中藥扶貧成為全縣精準扶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開闢了一條助力脫貧攻堅的特色之路。

淅川縣第二人民醫院:中藥材開出扶貧“新藥方”


蔡家村位於滔河鄉南部山區,位於豫鄂兩省交界處,是滔河鄉建檔立卡深度貧困村。

淅川縣第二人民醫院:中藥材開出扶貧“新藥方”


今年58歲的蔡家村村民胡華真,之前住在深山區,患有高血壓,多年前因中風引起左半身癱瘓,行動十分不便。兒子兒媳常年在外地打工,家中孫女正在上中學,因沒有勞動能力,生產生活十分困難。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員在全面瞭解他家的情況後高度重視,先後多次派出診斷小組上門“把脈問診”,商討對策,多方聯繫協調,使其享受了易地扶貧搬遷、公益性崗位補貼等政策,並順利的住上了寬敞明亮新房。胡華真家中還種植柴胡等中藥材3畝,預計人均年增收超過1000餘元。

淅川縣第二人民醫院:中藥材開出扶貧“新藥方”


蔡家村村民胡華真說:“經過這次下來以後,政府給予補助照顧,孩子們上學也有了生活補助費,我這個病人有了醫療保障,現在報銷的也高,幾次報銷,吃藥也吃得起。下來以後,我這個心情也好了,指望盼著這個好日子好天下我慢慢過著。”

淅川縣第二人民醫院:中藥材開出扶貧“新藥方”


蔡家村地處滔河鄉深山區,當地百姓有著悠久的中草藥種植歷史,但長期以來,老百姓採用的單一的自主種植和銷售模式,沒有形成規模產業優勢。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縣二院認真按照縣委、政府的要求,在滔河鄉黨委政府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駐村工作隊與該村黨支部積極探索“黨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黨建工作模式,依託結構調整中形成的優勢特色產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村兩委班子戰鬥堡壘作用,摸清了底子、吃透了村情,理清了對口幫扶工作的思路,制定了幫扶工作的方案,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全村現有各類中藥材面積達1500餘畝,其中:黃姜種植面積710畝,柴胡種植近200畝,丹參種植260畝,桔梗、牡丹、黃芩、防風等中藥材種植近100畝,枳殼(zhǐ qiào)、簿殼核桃和軟籽石榴12600棵。中藥材發展已初具規模,初步形成豫西南地區和湖北近鄰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名副其實的中藥材基地。

淅川縣第二人民醫院:中藥材開出扶貧“新藥方”


縣二院駐蔡家村第一書記杜保勤說:“今年以來,通過抓黨建促脫貧,村組幹部引領示範,部分群眾先種植,使村民信心大增,馬上我村要大力種植丹參、牡丹、益母草等中藥材,爭取我村達到無糧村。”

據介紹,蔡家村2017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76戶,307人。中草藥種植是利用該村地處深山區、適宜中藥材生長的優勢選出的扶貧種植項目,目前藥材根壯葉嫩,長勢喜人,按目前市場價,每畝中藥材將為該村貧困群眾人均增收至少1000元以上,還讓他們學會了種植、管理技術,給貧困群眾開出了脫貧的“新藥方”、指明瞭“新路子”。

淅川縣第二人民醫院:中藥材開出扶貧“新藥方”


縣第二人民醫院院長梁訓太在採訪中介紹說:“自承擔蔡家村扶貧任務以來,我院緊緊結合醫院行業特點和蔡家村的自然條件,依託天順中藥材合作社,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我院採取補貼種子、技術指導、保底收購等方式,幫助貧困戶發展中藥材產業。目前,全村已種植柴胡、丹參等中藥材近千畝,每年可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餘元,確保蔡家村年內如期脫貧。”

王瀚 連明正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