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養老護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中國養老護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我國推行“9073”養老模式

我國推行的養老模式主要為“9073”模式,這一模式最早在“十一五規劃”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顧,7%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享受機構養老服務。前瞻認為,我國機構養老、社區養老、養老護理用品前景均較大;另外,近年來養老服務業PPP模式獲政策支持,養老類項目數量、金額井噴。

中國養老護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養老服務機構數量整體呈增長趨勢

進入21世紀,隨著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社會福利失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全國推進了社會福利社會化政策,原有的養老服務模式在不斷變革中求生存,同時,各種新的養老服務形式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養老服務可分為三大類,居家養老、機構養老以及社區養老。

2010-2017年,我國養老服務機構數量整體呈增長趨勢。具體來看,截至2017年底,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5.5萬個,比上年增長10.6%,其中:註冊登記的養老服務機構2.9萬個,社區養老機構和設施4.3萬個,社區互助型養老設施8.3萬個。但根據歷年數據前瞻推測2018年中國養老服務機構數量仍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速,機構數量保持在17萬家左右。

中國養老護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中國養老產業10萬億市場規模

結合養老產業需求以及我國老年人口潛在消費力來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8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潛在規模不斷增加。2010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僅僅達1.4萬億元,截止至2017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增長至5.6萬億元。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達6.6萬億元左右。

2010-2018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中國養老護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隨著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養老產業已進入投資窗口期,伴隨養老意識普及,需求還將進一步提升。但經過前階段高速發展,未來養老產業規模仍將擴大,但增速趨於平穩。2019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7.5萬億元,到2024年預計將突破10萬億元。

2019-2024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中國養老護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中國養老護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我國養老護理行業發展困境分析

1、養老護理人才缺口大

首先當前護理隊伍整體素質較低。現有從業人員多來自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和城市失業下崗人員,且多為“40後、50後”,文化素質普遍不高;且其大多未經崗前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不具備養老護理員執業資格,專業水平、業務能力、服務質量等方面均存在很大不足,不能有效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其次是行業人才吸引力太小。由於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社會認同低、工資待遇差、職業保障少、從業風險高等原因,養老護理員對於社會勞動力而言缺乏有效吸引力,難以吸引專業人才。因此養老產業人才尤其是護理人才的匱乏問題日益突出。

2、公辦、民辦養老機構供需嚴重失衡

目前養老行業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即公辦養老機構“一床難求”,而民辦養老機構“床位閒置”,而且公辦養老機構的一張床位有時甚至要等一年之久,然而儘管如此,大多數家庭寧願久等也不願去有空缺床位的民辦養老機構,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我國養老行業的正常發展。其原因在於二者之間在收費和公眾信任度上有所不同。關於這一現象,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服務和醫療水平存在的差距、收費差距和硬件設施差距,這其中對比不同性質的養老機構來看,公辦公營養老機構和公辦民營養老機構在“管理水平”、“收費差距”和“社會觀念”原因反饋上要比其他性質養老機構高。

3、老年護理用品行業秩序混亂

目前國內的老年用品市場尚未成熟,法律也不十分健全,行業監管缺失。一方面,不少老年用品市場魚龍混雜、亂象叢生,出現一些以次充好、坑蒙拐騙的欺詐行為。這些欺詐行為嚴重損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常常使他們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國內產品科技含量低,國外產品價格昂貴。國內老年用品整體科技含量較低,性能單一,缺乏創新,高端產品被國外壟斷,但其價格高昂又使老人難以負擔,並且國內老年用品市場信息交流不暢,廠家與用戶的需求對接不上,使得產品華而不實。

中國養老護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中國養老護理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1、利好政策切實提升老年護理服務水平

2016年1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了《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要大力發展老年護理服務事業,全面提升老年護理服務能力。加強老年護理服務、醫養結合及安寧療護機構能力建設,不斷完善相關服務指南和規範,進一步規範護理服務行為。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切實提升老年護理服務水平。

2017年2月,國務院發佈《“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以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健全養老體系。《規劃》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相關制度設計,如普遍建立完善老年人優待制度,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老年人監護制度,健全全國統一的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和服務評估制度等。這將有利於推動中國特色的老齡事業和養老體系更加成熟定型。

2018年6月,為進一步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一部委聯合制定發佈了《關於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了護理服務體系健全完善、護理隊伍得到長足發展、護理服務供給更加合理、護理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四大主要目標,完善護理服務體系,增強服務團隊建設,提高服務供給及服務能力。

2019年10月民政部發布了《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將從業人員的“普通受教育程度”由“初中畢業”調整為“無學歷要求”;將五級/初級工申報條件由“在本職業連續見習工作2年以上”調整為“累計從事本職業或相關職業工作1年(含)以上”;明確未取得小學畢業證書的考生,理論知識考試可採用口試的方式,主要考核從業人員從事本職業應掌握的基本要求和相關知識要求。

2、老齡化進程驅動產業快速擴容

由於我國出生率的大幅下降和預期壽命的不斷增加,老齡化進程呈現加快趨勢。根據民政部發布的《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齡人口2.31億人,佔總人口的16.7%;而2017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增長至2.41億人,佔比上升至17.3%,其中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58億人,佔總人口的11.4%。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佔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

養老產業的潛在需求取決於人口老齡化的進程,老齡化加速養老產業的需求釋放。隨著未來5-10年建國後第二次“嬰兒潮”一代逐漸進入老年,中國老齡化進程將會進一步加速,“養兒防老”的家庭模式愈發難以維繫,養老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階段”。

3、老年人消費能力提升

隨著國家養老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經濟水平的發展,我國老年人的消費能力在不斷的提升。此外,老年人的消費觀正發生轉變,現在的開放老年人正在逐步拋棄“為了下一代,自己無所謂”的傳統觀念,開始朝著向健康、養生、積極、進取、樂觀的思維轉變。老年用品市場將會發展得越來越迅速。目前,我國市場上的老年用品中老年保健品和老年護理產品是整個老年用品市場中比重最大的。新增老年人口可支配財富更多,從這部分高淨值人群的消費需求來看,高端醫療和養老護理將成為未來的主要消費需求。

4、居家養老服務成長空間大

由於中國傳統孝文化,老人們不願意離開家養老,居家養老仍將是未來主流的養老模式,提供老年人最關注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照顧陪伴、健康教育等的養老企業將最為符合當前迫切的服務需求。我們認為“互聯網+”的養老公司面對的居家養老服務“藍海”市場未來彈性會更大。此外由於居家養老的老人需要醫療、健康、家政等服務,未來對養老護理人才的需求很大,佈局醫療器械、康復器械、遠程醫療以及護理培訓等領域的公司未來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5、機構養老護理存在剛需

失能、痴呆等無自理能力,以及需康復治療和日常護理的老年人是機構養老的剛需。隨著我國老齡化加速,失能老人比重也將持續增加。國家有關部門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含失智老人)4063萬人,完全失能1000多萬人,他們最需要醫養結合、養老護理等服務,但目前的醫療服務體系不能完全接納,而養老機構具備醫療服務功能的只有20%,根本無法滿足這一巨大老年服務需求。參考日本企業經營的經驗,這類養老機構設施規模不大,普遍採取“集團化、連鎖化、標準化”經營,儘可能地降低經營風險與控制成本,提高精細化管理與服務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