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何意?古人的生活經驗

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何意?古人的生活經驗

臘月,印象裡家家戶戶都進入喜氣洋洋、準備迎接新年的狀態,但是,在我國古代,有這樣一句俗語,讓很多人感到費解,那就是: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臘月寒風凜冽,天氣以嚴寒為主。對於今人來說,臘月和平日沒什麼區別,但是在古代卻並非如此,因為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不論是社會結構還是人民的生活方式都存在巨大的差異。

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何意?古人的生活經驗

先說“人怕臘月生”。臘月出生的孩子,在古代生存率都不高。其主要原因有兩點。一點,古代沒有現代的農業技術,大多數窮人在冬天,都要依靠鹹菜甚至醃菜度日。這就意味著,新生兒如果出生在臘月,單就營養這一關就無法保證。而有生物常識的朋友都知道,嬰兒如果營養不良,就會體弱多病、難以存活。小編有個朋友,出生的時候就因為原生家庭貧窮而導致打小就營養不良,這種營養不良導致其至今依舊身子骨孱弱。此外,還有第二點:古代不比現代有暖氣、地熱等取暖工具。雖然古人作詩說“紅泥小火爐”,但那是地主階級的專利,窮人砍柴也好,燒炭也罷,很少捨得自己去消費,往往要賣掉用來給自己添置其他生活必需品。而冬天的陰冷,無疑又讓臘月出生的嬰兒存活率再度降低一些。因此,有感於這一點,古人得出“人怕臘月生”這個說法。

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何意?古人的生活經驗

再說“又怕臘月死”。臘月裡,家家戶戶籌備過年,本是喜慶的日子,這個節骨眼上辦喪事兒,無疑是給家裡添堵的現象——不過生老病死自己做不得主,這點不能苛責。而臘月裡如果有人故去,少不得要操辦葬禮,而寒冬臘月操辦葬禮,少不得會讓鄰居感到糾結:雖然礙於人情需要幫助鄰居,但是大冷天躲在家裡避寒更好。並且,在古代,葬禮的費用是很高的。而窮人過去把過年又叫“年關”,原因在於資金吃緊——因為一方面籌備過年的用品需要花費不少。

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何意?古人的生活經驗

而另一方面,過去窮人時常有青黃不接的時候,這時候地主和高利貸者會趁機逼迫窮人立下高利貸,到年關,地主和高利貸也會前來追債,這兩方面的開銷,已經讓窮人感到難以應付,如果這時候再來一筆喪事兒,可想而知窮人的日子多半也沒法過了——要知道,《駱駝祥子》裡面,祥子多次想創業,想擁有自己的財富,但每一次都因為意外情況而導致功敗垂成,其中有一次,就因為祥子的積蓄拿去辦喪事,而導致計劃落空。由此,古人有了“又怕臘月死”的經驗。

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何意?古人的生活經驗

在當下,中國社會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是“臘月生”還是“臘月死”都和其他時候並無區別。這讓我們不得不感恩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不過,想起古人的痛苦生活,當代人應該意識到珍惜當下的來之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