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黄秋葵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黄秋葵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关注,黄秋葵由于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黄秋葵是近几年流行的特色保健型蔬菜之一,在冀中南地区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笔者介绍了适宜黄秋葵生长的环境条件、在本地区种植表现的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黄秋葵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帮助。

黄秋葵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 黄秋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黄秋葵性喜温暖,不耐霜寒,耐热力强,土温在15℃以上种子发芽,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30℃,12℃以下发芽缓慢,甚至不发芽,温度低于10℃即停止生长。因此在进行露地栽培的时候要选择温度较高时进行播种。植株生长发育期间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果期最适合温度为26~28℃,当月均温度低于17℃的时候就会影响开花结果,夜间温度低于14℃,黄秋葵生长不良。耐高温,在夏季35℃高温下仍可不断结果。黄秋葵属于短日照植物,喜光,在较强的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照不足会影响其开花结果,因此在黄秋葵整个开花结果阶段要保证有足够的光照,如果种植过密,互相遮挡,则生长不良,会影响黄秋葵的产量。如果连遇阴雨天,植株易出现徒长,从而造成落花、落蕾。对土壤的适应性广,在粘土或沙质壤土中均可正常生长,黄秋葵忌连作,其吸肥性强,施肥时氮、磷、钾肥要配合施用。

黄秋葵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 黄秋葵在冀中南地区的生物学特征表现

黄秋葵在冀中南地区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可露地直播,也可保护地育苗露地定植。根为直根系,主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多分布于50~60cm土层中。植株生长高度达1.5m左右,茎粗2~2.5cm,茎杆直立,表面绿色。叶互生、呈掌状,多为5裂深缺刻。叶柄细长、中空,无限花序、单花,雌雄同株,异花授粉,花常在上午8:00~9:00开放,下午凋萎,花从下向上依次开放,具观赏价值。果为蒴果,圆锥形,形如羊角,有5~6条棱(5~6个心室,横切面呈5~6角形),果长约l0 15cm,横径1.5~2.0cm,嫩果绿色或浅绿色,成熟后为黄色,最后成褐色,自然开裂,有5~6个心室,种子数十粒或更多,种子近圆球形,种皮灰绿色,种子发芽年限3~5年,千粒重约55g。

黄秋葵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3 高产栽培技术

  • 3.1 整地施肥 黄秋葵根系发达,所以应选择保水保肥、土层深厚的壤土栽培。入冬前,收获前茬后施入有机堆肥(每667㎡施人优质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然后深耕耙平。黄秋葵忌连作,也不宜选果菜类作前茬,否则易发生根结线虫。选根菜类、叶菜类等作物作前茬效果较好。
  • 3.2 播种育苗 黄秋葵既可育苗也可直播。
  • 3.2.1 育苗 3月中旬在阳畦或日光温室播种,可利用果菜类育苗后的床土,也可直接配制床土,按菜园土6份,腐熟有机肥3份,细沙1份的比例配制。播种前种子用30~35℃水浸种24h,然后用纱布包好放在25~30℃下催芽,约3~4d即可露白。在畦中按行距、株距均10cm点播,覆土厚约2cm。播种后应保持床土温度25℃,一般4~5d可发芽出土。在幼苗具有2-3片真叶时定植,苗龄30~40d。
黄秋葵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3.2.2 直播 选择耕层深厚肥沃、土壤湿度适宜的菜地播种。直播时最好整成小高畦,开沟或挖穴播种,每667㎡用种0.25~0.40kg,播种前先浇足底墒水,水渗后播种,覆土厚度2~3mm,然后轻轻镇压。

3.3 种植密度 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700~3000株/667㎡,行距为70cm,株距30~45cm,高秧品种种植密度可小些,矮秧品种种植密度可大些。

黄秋葵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3.4 中耕培土、除草

中耕除草及培土幼苗定植后应连续中耕2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1朵花开放前应加强中耕,适当进行蹲苗,以促进根系的发育。开花结果后,幼苗的生长加速,每次追肥浇水后都应进行中耕,植株封垄前(6月中旬)结合追肥浇水进行中耕培土,防止雨季植株发生倒伏。7~8月份进入高温雨季,杂草滋生很快,应及时拔草,防止出现草荒。

黄秋葵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3.5 肥水管理

黄秋葵吸肥力强,结果期又长,因此要保证充分的养分供应,除基肥外要多次追肥,本着“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的原则。每次每667㎡开沟追施活性有机肥300kg或氮、磷、钾复合肥20kg,每隔15d左右追肥1次,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3~5次硼肥和磷、钾肥,可以用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加0.5%浓度的尿素混合喷施。

黄秋葵发芽期土壤湿度过大,易诱发苗立枯病。幼苗期需水量不大,但应避免土壤过分干旱,而延缓幼苗发育。开花结果期植株长势逐渐增强,其抗旱能力也相应增加。6~8月正值黄秋葵收获最盛期。过分干旱会降低植株长势和果实品质,所以应适当灌水。同时,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止死苗。

黄秋葵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3.6 整枝摘叶

主干结果,及时整去侧枝、侧芽,稀植时可每株留4~8条侧枝结果,其余整去。株高50~60cm时摘心,以提高前期产量。及时摘除下部老叶,一般底果下留2~3片叶即可,以利通风透光。

3.7 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因生长旺盛抗病力强,很少发生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立枯病,可在播种前或定植前2000倍敌克松或多菌灵500倍消毒土壤或灌根。发生蚜虫时用一遍净1000倍喷雾或菊酯类药防治。

黄秋葵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4 收获

开花后7d可采收嫩荚,注意不要采收过迟,以荚鲜嫩、种子未老为商品标准,平均果重10~15g,采收期在100d左右,每株收果30~60个。及时剪去已老的果荚,以免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结果。

结语:综上所述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大家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笔者会根据情况来给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笔者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