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過去十年亨通光電錶現更優秀,我為什麼要選擇中天科技?


過去十年亨通光電錶現更優秀,我為什麼要選擇中天科技?

中天科技與亨通光電營業收入對比

過去十年亨通光電錶現更優秀,我為什麼要選擇中天科技?

中天科技與亨通光電淨利潤對比

在去年的文章裡,我對中天科技和亨通光電進行了對比分析,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過去十餘年,投資亨通光電比中天科技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在行業景氣度向好的情況下,亨通光電具有更好的成長性。但是,在實際投資的過程中,我還是選擇了中天科技,這一方面源於我相對保守的投資策略,比較看重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而中天科技抗風險能力顯然更強;另一方面源於中天科技更低的估值水平,在同等條件下,中天科技有望獲得估值迴歸的收益。

最早買入中天科技是在2017年6月,買入的邏輯是同行業亨通光電漲勢不錯,而中天科技明顯滯漲,有比較強烈的補漲預期,兩者的估值差距也不斷擴大,中天科技估值優勢越來越明顯,而當時光纖光纜行業尚處於比較景氣的階段,盈利水平很不錯。此輪買入中天科技的價格在11元左右,後面在2017年11月以14元左右的價格賣出,賣出的邏輯是公司2017年三季度的業績低於預期,單季度出現負增長,股價上漲疊加業績下滑,估值水平明顯提高,所以操作上選擇賣出觀望,後面股價繼續上漲了到16元左右就開始回調,而公司2017年四季度的業績繼續下滑,我也很長一段時間沒再買入。

第二次買入中天科技是在2018年9月,買入的邏輯是公司的業績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回升,業績反轉的跡象非常明顯,而股價卻跟隨大盤出現了大幅下跌,估值又到了一個非常低的水平。此輪最早買入中天科技的價格在8元多,但是後面公司股價隨著大盤繼續下挫,又補了一些倉,持倉成本降到了8元以下。2019年一季報出來之後,中天科技業績增速再次放緩,而同行業的亨通光電和長飛光纖的業績則出現明顯下跌,行業景氣度明顯下降,出於避險考慮,減持了部分倉位,進一步降低了持倉成本,因為這個時候股價並不算太高,而且對於中天科技的海纜業務有較高的預期,所以並沒有全部清倉。後面光纖光纜行業的業績和股價出現了明顯的雙殺,中天科技雖然多元化比較成功,但是也沒有逃脫業績下滑的命運,但是相對同行的其他企業來說,下滑幅度要小得多,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得到驗證。

投資中天科技不能算很成功,但是經驗還是非常值得總結的,可以給未來同樣情況下的操作提供參考。當初買入中天科技的核心邏輯是估值明顯低於同行業,而且業績還保持著增長態勢,當股價上漲疊加業績下滑導致估值明顯上升的時候,賣出是正確的選擇,可以有效避免後面業績和估值雙殺帶來的損失,當投資中天科技核心邏輯發生變化,即估值優勢喪失的時候,股價的反應是明顯滯後的,這其實給了理性投資者離場的機會,如果還抱有僥倖心理,不僅獲利會全部回吐,而且可能帶來較大的本金損失,在實際的投資過程中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理性處理非常重要。雖然市場上也會有一些股票在這種情況下繼續誘多,但是這屬於我們認知範圍之外的收益,也是小概率的收益,還是不要貪戀為宜。

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這段時間,中天科技業績和估值雙殺帶來的股價跌幅是非常大的,超過了50%,而淨利潤單季最大的跌幅也不過21%,累計還保持了兩位數的正增長。很多時候殺估值比殺業績來得更加猛烈,高增長轉為低增長,正增長轉為負增長,都可能導致估值水平的大幅殺跌,進而導致股價的大幅下挫,這個時候要謹慎介入,等到業績出現明顯反轉再買入也不遲。事實上,中天科技在2018年二季度業績出現明顯反轉之後,股價並沒有立刻止跌回升,還是出現了一段時間的慣性下跌,當然這裡面也有整體市場環境不好的因素,我在其業績出現反轉時再買入不僅不遲,反而是有些早了,變成了主動買套。這其實跟業績下降的時候殺估值一樣,市場的反應也會滯後,估值提升同樣需要一個過程。

總而言之,以估值為核心邏輯進行投資決策,需要關注企業業績的變化,如果業績的變化可能導致市場給予企業更低的估值,就要考慮賣出,除非可以確定業績的下降是不可持續的,比如一次性的減值損失,而且一般情況下市場都會給普通投資者賣出的機會(前提是不期望賣在最高點),因為殺估值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業績不是跟預期相差太遠,都不至於直接把股價打到跌停,只是會影響投資者的持股心態,投資者賣出的意願增強,而買入的意願減弱,盤面上表現出來的就是易跌難漲,時間一長,股價的跌幅可能遠遠不止一個跌停;反之,如果業績的變化可能導致市場給予企業更高的估值,就可以考慮買入,因為提升估值同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要為錯過最低的買點而猶豫不決。

這裡需要注意一個問題,有些企業為了配合莊家操盤,業績忽上忽下,毫無規律可言,這類企業是不適合上面的投資思路的,而且這類企業要儘量遠離,因為介入其中被收割的概率極大。要判斷一家企業是否存在這種問題,一方面可以根據歷史上其股價走勢和業績變化的關係來判斷,股價走勢和業績變化方向經常不一致的,大概率存在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根據行業景氣度來判斷,企業業績變化是否與行業景氣度相吻合,經常背離的大概率存在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