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刘备、曹操、吕布、关羽,三国人名有一个共同点,发现了吗?

翻开一本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看看曹操、孙权、刘备、关羽、张飞、袁绍、董卓、孙坚这些人,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刘备、曹操、吕布、关羽,三国人名有一个共同点,发现了吗?

都是男人?

不对!重点是这些人都是单字名!不信你自己翻书瞅瞅,三国时期99%以上的人都是单字名。

你说不对呀,不还有诸葛亮、司马懿、夏侯惇这种三个字的吗?没错,那是人家复姓诸葛夏侯司马,名还是就一个字!

你可千万别笑,也别不当回事儿,为什么三国乃至东汉时期,绝大部分都是单字名呢?这里面有一段历史渊源了。

刘备、曹操、吕布、关羽,三国人名有一个共同点,发现了吗?

这都要怪另一个同样是单字名的人——王莽。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建立了新朝。为了巩固统治,他继续推行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

要说王莽最较劲的,还是在名字上面。

首先王莽自己的名字就很特别,王莽,字巨君。一般别人的字总是得有点含义,比如屈平,字原,出自《尔雅》:广平曰原;诸葛亮字孔明,亮对明;等等。但王莽的字,恩,看不出来有何玄机……

刘备、曹操、吕布、关羽,三国人名有一个共同点,发现了吗?

另外,王莽比较仇视匈奴人和韩国人,他曾经多次讨伐匈奴,意图将匈奴赶出北方草原。然后给自己募集的一支军队起名为“猪突豨勇”,猪突就是他首创的,表示英勇不怕死。

匈奴臣服之后,他把原来的封予高句丽、匈奴等从属国的王全都改成了候。贬“高句丽”为“下句丽”,改“匈奴单于”为“降奴服于”。

王莽对自家的"王"看得特别重,对许多刘姓皇族和有功部下赐姓"王",以示恩宠。

刘备、曹操、吕布、关羽,三国人名有一个共同点,发现了吗?

不仅他自己,王家的继承者们也都是一个字的:初,莽妻宜春侯王氏女,立为皇后。本生四男:宇、获、安、临。二子前诛死,安颇荒忽,乃以临为皇太子,安为新嘉辟。封宇子六人:千为功隆公,寿为功明公,吉为功成公,宗为功崇以,世为功昭公,利为功著公。大赦天下。——《汉书·王莽传》

看到了吧,王莽儿子们叫宇、获、安、临,孙子们叫千、寿、吉、宗、世、利,无一例外都是单字的。

《汉书·王莽传》中还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王宗,按说是皇长子了,没准王莽一开心,就跟朱允炆似的直接当皇帝了。但是,这个王宗性子太急,等不及王莽传位,自己悄悄准备篡位,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王宗一看不妙,就自杀了。

刘备、曹操、吕布、关羽,三国人名有一个共同点,发现了吗?

虽然人死了,但王莽还是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的名字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改成"王宗"的,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

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之前的人名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由于王莽的法令,从他那个时候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说话不算数了,但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然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

刘备、曹操、吕布、关羽,三国人名有一个共同点,发现了吗?

当然,因为字就这么多,单字很容易造成重名,因此我们能看到三国时期有很多重名的人,比如吴国有一“神将”马忠,蜀国也有一个马忠;司马懿灭了一个孟达,但曹魏也有一个太守叫孟达,等等。

不过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活动范围、交际范围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是现在,那可能就麻烦了。

刘备、曹操、吕布、关羽,三国人名有一个共同点,发现了吗?

比如当时文章和姚笛事件爆发,吃瓜群众纷纷跑到他微博下去留言骂人,没想到同名的另一方博主躺枪,也是很无辜了……

所以说,重名有危险,取名需谨慎呀!

【支付宝】年终红包再加10亿!现在领取还有机会获得惊喜红包哦!长按复制此消息,打开最新版支付宝就能领取!Zdapdn22B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