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作為一個已經在奔三的路上走了一大半的乖寶寶,打小最高興的就是過年那幾天了。因為作為一個財迷和資深吃貨,過年可以收壓歲錢、放炮仗、吃好吃的了。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壓歲錢

過去幾年,由於上學和工作的原因,只有過年那短短几天能夠回家。可在家的這幾天,我卻感覺農村的人越來越少、年味越來越淡了,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年味去哪了

一. 幾十年的快速發展,農村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在經濟發展的大潮中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村的人情已經變得比任何時候都淡薄了。20年前的農村主要收入來源還是農業收入,由於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需要集體協作搶種搶收,一家有農活,其它幾家也會一塊過去幫忙,鄰居之間形成了一種比城市更強的互幫互助的協作關係,哪家有點好吃的也會跟其他家分一下,比如自己家的果樹的果子熟了,會打發孩子去人家送,感覺有一種特殊的情誼在,因而有句話叫“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如今已經成為過去式。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20年前的人工割麥子

20年後的今天,農業經濟收入在農民的經濟收入中佔比已經遠遠低於一半了,因為僅靠農業那點微薄收入,不用說給孩子買房子,就是孩子上學和日常花銷也不夠用。很多農民已經放棄了土地的耕種,成為進廠的職業打工者了,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繫並不多,只是過年的時候能見上幾面寒暄一下,一是實在沒有時間更多瞭解彼此的近況,畢竟短短的一段假期還要走親戚,同時也感到情分淡薄後的無從談起。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春節返鄉的農民工大軍

再說一說留在村裡的農民,由於機械化的大大提高,種地的農民也不需要相互協作了,就沒有了原來那種相對較強的聯繫,見面也就是“吃了嗎”這種常聽的沒有啥營養的問候語。經濟的快速發展,使農民之間的聯繫變得微弱,沒有了原有的人情味。

二. 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農村人口大量進城,農村人口的老齡化更加嚴重,農村失去了朝氣。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村裡的老齡人口

目前,我國的城市化率已經超過了50%,而且城市化進程還在不斷加快,為了還要有3億以上農民進城,農村的人力資源基本上已經轉移到了城市,畢竟城市的收入高,醫療、教育、基礎設施條件遠遠優於農村。進城的主流群體是40歲以下的農民和他們沒成年的孩子,而沒成年的孩子可以說是農村過年熱鬧的最強因素,沒有他們在村子裡放炮追逐打鬧,整個村子都顯得沒有朝氣和人氣。留在村裡的都是50歲以上和他們已經成年未婚的孩子,50多歲的人就不好動了,至於20多歲的小夥子和大姑娘已經被親戚朋友各種“考得怎麼樣,找女朋友了嗎,什麼時候結婚”的難堪問題轟炸了一遍,更不願出去被村裡的人問東問西,也就待在家裡不出去享受一下休閒時光,反正待幾天就開學或者要工作了。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呵呵

三.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對過年的期待就沒有那麼高了。20年前的農村,除非家裡來客人了,可能一個月都吃不上一頓肉,因而小孩子特別渴望能夠過年,可以連吃一個月的好吃的。現在的農村,吃肉已經不是什麼奢侈的事情,花個30塊、50塊的改善生活都已經很尋常了,大人孩子的肚子裡並不缺油水,並不指望過年這幾天改善生活。往往豐盛的年夜飯做好了,卻沒人吃幾口,一看都在網上搶紅包,之前也有新聞報道過老人因為子孫搶紅包把桌子掀了。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豐盛的年夜飯

四. 過去的過年更多的是一種忙了一年找個時間休息,是讓自己輕鬆點;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現在的過年好像成了一種形式和任務,過個年大家感覺都很累。過去春節正好處在是農村進入了最長的農閒時期,農民春種秋收、天天除草,忙活了一年,獲得了難得的休閒時光,需要在春節休息樂呵一下,生活在春節進入了一個慢節奏階段,農民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家的農活做不完了。由於農村的經濟形態的巨大變化,現在農村的春節和以往的含義發生了巨大變化,親戚朋友一年到頭都在外面打工,見不了幾次,春節成了溝通感情的寄託,需要在短短几天內走完所有親戚朋友。往往到親戚家說兩句話、放下東西連飯也不吃就奔向下一家,春節都在走親戚的路上過了,本應是休閒的節日卻比平常更忙。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走親戚的農民

上午在張家吃、下午在李家喝,一天不下酒桌,每天都喝不少,真真是錢沒少花、酒沒少喝、菜沒怎麼吃,春節過得能不累嗎?

五. 家族中也沒有能主事的大家長了,宗法制在農村徹底瓦解了,宗族之間不再具備原來的凝聚力,老的習俗也基本失去傳承,過年僅有的那一點儀式感也沒有了!以前過年的時候,同宗的小輩都要到長輩家中去拜年,問候老人身體,有時候小輩的夫妻鬧矛盾可能還需要長輩的調解,現在這一切在農村都不存在了,因為在我小時候那些七八十的長輩都已經和黃土做伴了,家族中已經沒有號召力強的家長了。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磕頭拜年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鄰居家的幾個叔叔,雖然早年上學出去了,不在村裡住了,但每年回家都去我家給我父親拜年,這樣就一直感覺原來的聯繫和情感還在維持著,不說了小編也要出去拜年了,請受小編一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