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周身無處不纏絲

周身無處不纏絲

袁鏡儀抄出那杆棒,紮了個四平大馬,將手在膝側托住了杆棒,棒頭點在地上,而後順著手、肘、肩、頭連成一線。而後丹田運勁,周身松沉,隨著骨節貫穿,向梢節催進。

就見擰腰、揉身、開背、順肩、纏臂、活腕、繞指——腕子一翻,那杆棒就在手上轉了一圈。杆棒翻轉的同時,腰胯又反向做著纏絲,如此周身就連綿不斷地圓活起來,那杆棒便活物一般地聽話。

宋景泰不能相信,這跟太極拳的纏絲理法完全一樣,而且還走了僕步下勢,這就比姜積德那套的難度高多了。如果各骨節沒有鬆開,根本不可能做成周身纏絲的動作。不禁讚歎道:“這才是高明的練法!如此一做,不得法都不行!”

袁鏡儀步子一換,一個僕步將身鑽了下去,本是右手鬆松託著那杆棒,接著過去將左臂貼著右小臂一穿滑過,將杆棒挑在手背上,左右連換了幾次,流淌一般自然而然,就是再靈敏的野獸,也做不成這般動作。

一個抖腕,將那杆棒彈起稍許,倒插僕步,從背後又接了杆棒,順著指尖到後腳跟,都能明顯看到一道纏絲的軌跡。

童倚橋也投以了贊同的目光,“一處不順,那杆棒也得脫手。”

“童掌櫃!”袁鏡儀叫了一聲,將棒子扔了過去,童倚橋矮身一閃,卻把左臂往後一展,從後面捲住了杆棒,身子旋繞,胳膊翻滾,兜棒子捲上了小臂。左腳僕步,右手順著左臂一搓,也不動手,就讓棒子粘著胳膊翻轉。

隨著起身把棒子立了起來,右腳一勾抄起,棒子凌空翻轉起來,一個穿掌插過去,棒子頂著指尖又滾上了右臂。順著一穿將頭偏轉,連帶身子都穿了過去,那棍子就貼著原地轉了好幾圈。

童倚橋那酒罈一般的身子也轉起圈子,那棍子順著背部又滾到了左臂,身子又猛然一蹲,順著左步撐開,左右一個海底撈月,將棍子自肩頭打起來……

袁鏡儀是人操棒翻,而他卻是人隨棒轉,這一路耍得更要圓滑,而且在輾轉時動用暗勁彈動棒子,這才使得棒子不至那麼死板。就這幾步換掌,直接把姜積德比了下去。這種功夫也不怕偷,就是看到也仿不上來。

買明倫對袁鏡儀道:“老表,我多句嘴,這個練法有點兒戲了。”

童倚橋含沙射影道:“不就是個遊戲麼?拳練得是個功力,花巧的東西都無所謂,只有那些不懂得什麼是功力的人,才在花招上下死力氣。偶然得了個端個碗兒、託個碟兒的小功法,就稀罕得當寶了,以為開了智慧,那才是井蛙之見。”

——鐵萼奇蘭國術實體小說三部曲之第一部《六合拳宗·猛虎出籠》

第二部《帝國鏢路》

第三部《真武百年》

鐵萼奇蘭(孫龍慶),自幼習武,項城張府武師傳人,得心意、形意、太極、八卦諸拳真義,祖上為鏢行世家,幼時耳濡目染,過往武林和拳師記憶深入骨髓。成年後遂追隨祖輩蹤跡遊歷,精誠求真,拳藝有成。有諸內而行諸外,乃援筆著作,以國術武技、商幫武行、民間武備體系為本,述拳真實深刻,鞭辟入裡;寫人風骨凜然,如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