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無城之城” 殷墟之謎,殷墟是否盤庚所遷的都城?

“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

這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郭沫若先生讚美安陽的詩句。詩中的帝都指的就是中國商王朝後期都城遺址——殷墟。殷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兩岸,地處洹河沖積平原上,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人類理想的居住地。

商湯滅夏後,最初的都城是在西毫,或以為是現在的鄭州商城,或以為是偃師商城。公元前14世紀,商王盤庚遷都於殷,至紂亡國,共傳8代12王,前後達273年,故商朝也被稱為殷朝或殷商。周滅商後,曾封紂之子武庚於殷都故地,後因武庚叛亂被殺,殷民遷走,逐漸淪為廢墟,故稱股墟。

郭沫若先生稱:“股墟的發現,是新史學的開端。”輝煌而又獨具東方色彩的殷墟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的重要貢獻。因此,殷墟的發現和發掘被評為“20世紀我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盤庚遷都,史無疑義。但遷都於何處,是不是現在的殷墟呢?

1928年至今的大量考古發掘取得了巨大成果。最重要的是在小屯發現了53座宮殿宗廟建築基址,在侯家莊西北岡發現了王陵,並獲得一批甲骨文青銅器和玉器等珍品。多數學者根據文獻及這些發現,認為安陽小屯應是商代後期王都的所在地。

“無城之城” 殷墟之謎,殷墟是否盤庚所遷的都城?

殷墟作為商王朝後期的故都,始於盤庚。《古本竹書紀年》雲:“自盤庚遷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史記·項羽本紀》更明確記載殷墟在“洹水南”。《括地誌》說得更加具體:“才相州安陽本盤庚所都,即北蒙殷墟。南去朝歌城四十六里。……(鄴)城西南三十里有洹水,南岸三里有安陽城,西有城名殷墟,所謂北蒙者也。”

而且從甲骨文來說,這裡發現了大量與商王及王室生活有關的甲骨卜辭,年代從武丁開始直延續到帝乙、帝辛時期,充分說明這裡乃是當時都城所在地。

但有學者認為盤庚未遷殷墟,而是遷都於亳,即今偃師商城,主要文獻根據是《史記殷本紀》所載:“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安陽殷墟與鄭州商城、偃師商城的性質不同。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應是商王居住和處理國家政事的王都所在,安陽殷墟不是商王居住和處理政事的王都,而是商王武丁至帝辛時期的宗廟區、陵墓區和大型祭祀場所。

另外,隨著殷墟的考古發掘資料更加豐富,研究不斷深入,有學者對殷墟作為商王都的建都年代亦提出懷疑,認為殷墟可能不是盤庚始都,而是武丁始都。殷墟的考古發掘發現給世人以驚喜,不斷豐富著人們對商民族的認識,但時光荏苒,滄海桑田,殷墟帶給人們更多的是謎,我們相信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這些問題都將會水落石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