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經典史話(22):漢獻帝與焦作

經典史話(22):漢獻帝與焦作

漢獻帝與焦作

焦作市修武縣古漢村有一座高高的墓陵,高約7米,周長250米,陵前有一墓碑,上刻“漢獻帝劉協之墓”。 陵墓四周,植滿蒼松翠柏。同時,陵前還有享堂四間,石碑3通。其中一通石碑系清乾隆年間河北鎮總兵王普所立,上刻“漢獻帝陵寢碑”。至此,人們不禁要問,東漢歷代帝王駕崩之後,墓陵大多在京都洛陽周圍,而漢獻帝劉協為何葬在太行山下?山陽國源於何朝何代?漢獻帝與山陽國(今焦作市區一帶)又有哪些聯繫?諸如此類疑問,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篇章,看一看一代亡國之君漢獻帝與焦作市區一帶百姓所結下的一段不解之緣。

禪讓帝位

劉協生於東漢末年,父皇漢靈帝對其疼愛有加,賜名協,後因生母王美人遭受何皇后謀害,改由祖母董太后撫養。

中平六年(189)四月,漢靈帝駕崩,皇位由17歲皇兄劉辯繼承,何太后臨朝執政。此時,宦官開始干擾政事。

不久,大將軍何進聯絡軍中校尉袁紹,欲將宦官一網打盡,不料事情敗露,何進被宦官張讓、段圭誘殺。

袁紹聞訊,率軍衝進京都,火燒皇宮,追殺宦官。

張讓、段圭走投無路,投河自盡。

同時,隴西豪強董卓事先接到何進誅殺宦官傳令,率兵直撲洛陽,當得知張讓、段圭已投河自盡,劉辯依舊被宮中變故嚇得哆哆嗦嗦,泣不成聲,待掌控了朝政,乾脆廢了劉辯,改立劉協為皇帝,改年號為永漢元年,史稱漢獻帝。

初平三年(192)四月,董卓被司徒王允和部將呂布設計殺死。

興平二年(195),漢獻帝見董卓部下相互爭戰不休,設法離開洛陽,一路顛簸去了安邑(今安陽市),接受了曹操擁戴朝拜,改元建安。

建安四年(199),曹操依靠征戰手段,實現了北方的統一。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將女兒曹憲、曹節、曹華三姐妹送人宮中,封為夫人。

建安十九年,曹操為了全面掌控漢獻帝,下令將伏皇后家族及兩位皇子殺害,改封曹憲、曹節、曹華為貴人。

建安二十年正月,漢獻帝迫於曹操淫威,將曹操女兒曹節由貴人立為皇后。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病逝於洛陽。

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繼承了王位。同年十月,曹丕見時機成熟,威逼漢獻帝禪讓帝位。漢獻帝被迫無奈,將皇位禪讓給曹丕。曹丕在許都(今許昌)改漢稱魏,史稱曹丕為魏文帝。

曹丕稱帝,相傳曹丕在考慮漢獻帝的封國、封號和最後歸屬之地時,為了顯示一下自己的帝王氣度與胸襟,曾向漢獻帝及胞妹曹皇后說: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如今漢王朝雖然已經走進了歷史,但你們倆作為大漢王朝最後一位帝王、皇后,在這大魏廣袤的土地上,你們想要哪一方土地,朕就將那一片土地作為您倆的封國,世代世襲王位,決不食言。同時,為了報答您的禪讓恩德,你倆在封國之內,可建宗廟以奉漢祀,可乘龍輦鳳鸞,可行天子禮儀,遇事進宮面聖,可免跪拜之禮,封國百姓可免皇糧雜稅。

漢獻帝聽了,心裡是五味雜陳,但又不敢直說,只能裝出一幅感恩戴德的樣子,口口聲聲說:聖上如此厚待一位亡國之君,堪稱寬宏大量,胸懷天下,此乃魏國百姓之萬福也!陛下大恩大德,微臣沒齒難忘。至於微臣棲棲之地,不知陛下可否考慮讓微臣前往懷川一帶度過餘生?

曹丕一聽,眉頭緊皺,顯得有些敏感道:什麼?懷川一帶?哪可是當年光武帝龍興之地?莫非您……

漢獻帝見此不妙,連忙磕頭如搗蒜說:陛下,微臣哪有什麼非分之想,只是考慮懷川一帶與列祖列宗陵寢隔河而望,每年清明時節圖個祭祀方便。再說,那裡雖然山清水秀,物產豐裕,但畢竟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微臣只想遠離塵世,討個清淨無為的地方,以此了卻餘生,僅此而已。

曹丕見自己想多了,於是話鋒一轉說:這個嗎?可以答應。

之後,曹丕一道聖旨,將河內郡山陽縣(今焦作市區)改稱山陽國,以作為劉協的封國,冊封劉協為山陽公,食邑萬戶。擴建山陽縣城池,以作為國公王城。同時,還在封地建造了一座宮殿,名曰濁鹿城(今修武五里源一側),又稱清陽城,以作為國公行宮。

傳說濁鹿城行宮落成,漢獻帝率領著皇室人員離開許都北行,曹丕為顯示一片惜別之情,面帶得意,親自率領著文武官員送了一程又一程。

雙方話別,漢獻帝說:皇上,魏國剛剛立國,天下尚未完全平定,陛下又是為微臣擴建王城,又是建造行宮,實在令微臣子感激涕流。眼下,陛下不顧國事繁忙,親自率領著文武百官,送了一程又一程,其大恩大德,令微臣至死難忘。

曹丕笑說:國公不必客氣。論國事,你為一方國公,朕為天下人帝王,君臣之禮,當送;論家事,朕有手足3位小妹嫁給你,你為妹夫,朕為大舅哥,手足之情,當送。此事於公於私,朕都當遠送才是。至於軍國大事嗎?天下無不人心思魏,國家一統,指日可待。

漢獻帝聽後,哭笑難當,心裡直罵:虛心假意,口是心非,算你狠!赤裸裸一個強盜,搶了別人江山還賣乖,多虧皇后、貴人系你手足。否則,老子非被你這個強盜宰了不成。但心裡話歸心裡話,漢獻帝表面還得裝出一副致謝的樣子,苦笑道:那是,那是。

漢獻帝等一路顛簸來到封國,住進了國公行宮濁鹿城,算是回到了先祖劉秀龍興之地,在懷川開始了長達14年的隱居生活。

至今,修武縣李固村一側的濁鹿城行宮遺址,依然清晰可見。

行宮遺址,呈方形,縱橫各1000米,護城河輪廓清晰。東側、北側城牆,已蕩然無存;西側、南側城牆,各殘存數百米。

經典史話(22):漢獻帝與焦作

圖片:修武縣古漢村漢獻帝禪陵(來自網上)

隱居山陽

東漢末年(220),漢獻帝劉協兼於曹丕淫威,將皇位禪讓給了曹丕。曹丕登基稱帝,改漢稱魏,冊封劉協為山陽公。漢獻帝一行來到封地山陽國(今焦作),在最初一段時間裡,漢獻帝每日夜晚,都是惡夢連連,總擔心會遭到曹丕滅門,整日提心吊膽,度日如年。後見朝廷並無加害之意,這才漸漸放鬆了思想警惕,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後來隨著時間推移,漢獻帝不斷尋思:自己作為一位亡國之君,每天吃著山陽國百姓供奉,該為當地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免死後遭到當地人的唾罵。此時此刻,漢獻帝想到了行醫。下面,讓我們透過漢獻帝在懷川10餘年的生活軌跡,來感受一下這位亡國之君的最後人生之路。

雲臺山百家巖天門壁上,有一處平臺,大小數丈,兩側以古棧道相連,人稱漢獻帝避暑臺。

當年,漢獻帝攜曹節等人來到山陽國隱居,每日躲在行宮之內,噩夢連連,魂不守舍,門也不敢出,總擔心會遭到曹丕滅門。

說是有一年夏天,由於天氣太熱,漢獻帝與曹節兩人,悄悄來到雲臺山避暑,由於擔心遭受曹丕暗算,兩人在山裡轉來轉去,發現百家巖天門壁上有一平臺,距地面高出十餘丈,兩側以古棧道相連,風高涼爽,易守難攻,於是將壁上平臺選為避暑之地。

一日午時,驕陽似火,倆人在平臺上避暑,似睡非睡,風聲起處,忽從臺下傳來一陣嘈雜聲,由遠而近,聲聲刺耳。

漢獻帝驚醒,心思是魏文帝曹丕派人前來斬殺自己,連忙坐起,一陣驚呼:王后,大事不好啦,皇上派來殺手,要殺本公,我們還是快些逃吧!

曹節醒來嚇出一身冷汗,連忙起身查看,見是一群當地百姓,有的拿著酒,有的拿著肉,有的拿著鮮果,說是前來看望山陽公,這才鬆了一口氣,連忙向漢獻帝說明了實情。

漢獻帝獲悉深為感動,急忙起身相迎,兩眼含著熱淚說:本國公身為亡國之君,初來咋到,並沒有為你們做過什麼,不值得你們如此厚愛!

百姓們說:什麼亡國之君,不亡國之君的,百姓管不了那麼多。我們只知道自從國公來了之後,這裡的各種苛捐雜稅全給免了。作為一國之君,您給當地百姓帶來了福音,我們不感謝您,又該感謝誰呀?

漢獻帝聽了,心裡一怔,連忙說:各位子民百姓,話可不能這樣說。要說山陽縣改為山陽國,當朝免除各種苛捐雜稅一事,應該感謝當今曹皇帝才是。否則,此話若是傳到許都,本公可是犯了妄言殺頭之罪,切不可亂言啊。

百姓們感覺漢獻帝說話在理,紛紛表示以後不再亂言。

漢獻帝、曹節兩人死後,人們稱天門壁上平臺,叫漢獻帝避暑臺。

此事過後,漢獻帝總感覺屬地百姓如此又淳樸又善良,自己身為一國之君,當為百姓做些什麼?後經與曹節再三商議,兩人確定利用在宮中所學醫術,應該走村串巷,為百姓治病防病才是。

主意已定,隨著時間推移,當漢獻帝、曹節兩人感覺當朝皇帝曹丕並沒有要除掉自己的意向,自身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倆人乾脆帶上一個行醫箱,開始走街串巷,為山陽百姓診病治病,救死扶傷,而且不計任何報酬,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同時,每當懷川一帶遇有災荒年景,漢獻帝還請求朝廷減免當地賦稅,和懷川百姓一同節衣縮食,共渡難關,留下不少美名。

經典史話(22):漢獻帝與焦作

圖片:焦作市區山陽城遺址(來自網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