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希特勒为何敢撕毁和约、进攻苏联?

用户2658431598


我是“麻辣战争”头条号主编龙舞风行,希特勒敢于撕毁和约进攻苏联,有两个原因,一是有这个迫切的需求;二是自认为有灭亡苏联的实力。

德军在短时间内拿下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占领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灭亡法国,将英国逐出欧洲大陆,虽然连战连胜,但是,德国已经感觉到资源不足,难以支撑庞大的战争机器。

如果击败苏联并占领苏联的西部地区,第一,可以将大量苏联退役士兵补充进德国产业界,弥补产业界劳工不足的问题;第二,可以获得乌克兰的廉价粮食;第三,可以获得高加索地区大量的石油;第四,大英帝国将被进一步孤立;第五,雅利安人迁徙到苏联西部地区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根本性地改变德国资源不足,国土纵深不够的局面。

好处太多,值得干一票大的。

那么,为什么德军能击败苏军呢?

苏联从1930年开始的军队大清洗,大批苏军军官被处死或流放到开战时,有四分之三的苏军军官入职时间没超过一年,全是新手的节奏。

事实表明,苏军的战斗力遭到极大消弱,举一个明显的例子,1939年底苏芬战争爆发,面对常备陆军仅有3.2万人的芬兰,苏军竟然调集三十多万大军,一千多辆坦克,八百多架飞机,全面进攻芬兰,在进攻连连受挫后不断增兵,总计投入超过百万大军,花了三个半月时间,才艰难击败芬兰,最终还没能占领芬兰全境。

据苏联自己公布的数字,这次战役苏军伤亡约20万,损失坦克超过两千辆,而实际损失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所以希特勒认定,苏军不堪一击,而德军装备精良,具有充足的战斗经验,绝对的质量优势完全可以碾压苏军的数量优势。


麻辣战争


咱们看一下当时欧洲的局势。

一、德国的闪电战过于顺利,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比如,波兰27天沦陷;法国号称欧洲陆军最强,结果,德国稍一发力,高卢雄鸡就倒下了,只抵抗了39天;4小时,也就是开战当天,丹麦就宣布投降;荷兰只抗了5天。德军横扫欧洲,战无不胜,有虎狼之师,自信心倍增。

而且,德国需要苏联的无尽的工业原料和石油作为补给,比如,高加索油田。毕竟闪电战太顺利了,战线太长,消耗的多。

二、法国沦陷后,英国退守孤岛自保,天天被德军轰炸。而且英国几百年来一直奉行“光荣独立政策”,说白了就是只要某个欧洲国家变强大,他就联合第二第三名去斗那个第一名,比如19世纪初,反法联盟中搞倒了拿破仑。现在的脱殴也是这种理念的影响。

三、美国:美国还没有加入战争,国内孤立主义盛行。觉得战争离自己远得很,忙着卖武器和战争资源,闷声发大财。

四、苏联:在数年的苏芬战争中,苏联红军被芬兰掐在雪地里面吊打,丢尽颜面,丧尽人心,损失十分惨重。加上数年连续的“大清洗”运动,很多富有经验的将领都被迫害致死或者送去劳改。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反共的大环境下,作为一个被全球敌视的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如果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因为和英美关系恶劣,完全被孤立,所以不会得到外援,甚至是欧洲国家求之不得的结果。

同时,苏联的军备量是大得很,但是品质不是很好。战争初期坦克甚至都没有配备无线电通信设施,在巴巴罗萨开始阶段,较为低端的武器装备不太占优势。这点纳粹德国看得很清楚,巴巴罗萨之前德军虽然在实力上强于俄军,但在增长速度上落后明显,必须先发制人,毕竟,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可是大大超过德国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到了相持阶段,苏联不但技术提升的快,而且装备的量更大了。。。

五、看准了苏联蹩脚的民族政策。比如对波罗的海三国原住民的强制迁移,对乌克兰人的压榨,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背景下,不少乌克兰大饥荒的幸存者在苏德战争初期都箪食壶浆的迎接德军,甚至看作是对本民族的“解放”,积极“参军入伍”。比如,据统计,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三个苏联大加盟共和国,就给武装党卫军提供区区6万兵员...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守卫也不乏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党卫军。

同时,芬兰为了报复苏联挑起的苏芬战争,收复故土,也加入了纳粹集团。

与德国士兵联谊的乌克兰农家女孩儿

与德国国防军士兵愉快交谈,看表情和动作比较自然,不太象是摆拍。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希特勒进攻苏联主要是,第一,出于他本人信念上的仇恨,第二,惧怕苏联向德国西边发起主动的进攻。其实,不仅仅是希特勒仇恨苏联,即使是整个西方,都对苏联非常的厌恶。希特勒代表了当时的德国,可是,邱吉尔,罗斯福这些希特勒的对手,他们也非常不喜欢苏联。在西方人看来,苏联比德国更加可怕。如果说同盟国对德国的厌恶指数是100,对苏联的厌恶指数就是200。希特勒一直就讨厌苏联,对苏联是深恶痛绝,占领苏联,把北极熊打趴下,是希特勒的梦想。只是出于战略蒙蔽的目的,希特勒才和苏联签订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但希特勒随时打算亲手撕悔这个条约。之前,俄罗斯曾经入侵过波兰,被波兰打了回去,俄罗斯吃了亏,死了不少人,这个仇就结大了。斯大林执政时期,看希特勒打算搞波兰,他就和希特勒搞了联合作战,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算是报了仇。希特勒把老林子这种卑鄙手段看在眼里。他明白,只要苏联一有机会,肯定会背信弃义,别看现在德国军队很厉害,但是摊子铺的很大,说不定哪一天苏联就会主动向德国进攻。希特勒把老林子的为人看的清清楚楚,为了避免战略上的被动,不如先下手为强,一鼓作气把来自苏联的威胁彻底解决了,然后利用法国的工业基地,凝聚力量与美英一决雌雄。这是希特勒当时的真实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希特勒任用曼施坦因等人实施了"闪电战",想一举把苏联粉碎。可是,这次他失算了。如果倒退十年,苏联不是德国的对手,可是现在苏联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强国,打败它的难度增加了10倍。


怀疑探索者


希特勒为什么会在还没有完全征服欧洲大陆,和孤悬大陆之外的英国之前,就迫不及待的撕毁苏德条约,情愿冒着双线作战的风险进攻苏联呢。

入侵苏联其实是希特勒称霸世界野心战略,其中的重要一环和既定方针。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被剥夺了大量的领土,希特勒上台时就在拼命鼓吹恢复1914年疆域,而且德国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只是“恢复1914年的疆域”,而且还要实施“迈向未来的土地政策”,而为了实现这一政策,不可避免的要实行扩张。扩张“首先考虑德国及其周边国家”。这是希特勒对于一战时德意志帝国称霸世界的扩张主义思想的继承。

另外希特勒十分垂涎苏联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位于高加索地区的石油和乌克兰地区的粮食资源,这些都是德国战争期间急需的物资。“幅员辽阔的俄国拥有无尽的宝藏,德国必须在经济和政治上控制这一地区”,基于这一点德国才能有能力对各大洲作战。

还有就是希特勒固有的种族主义偏见以及对欧洲革命的恐惧,暑期采取一贯的仇视社会主义苏联的态度。他宣称斯拉夫人是“劣等种族”,认为苏联会是日后德国称霸世界的一块绊脚石。

为什么希特勒甘愿承受双线作战的压力呢。

当时德国陷入对英作战的僵持中,希特勒对于跨过海洋的登陆作战没有太大成功把握,即使德军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海上运输到达英国沿海,还要面临着英军十分完善的岸防部队和火力系统,会给德军造成巨大的伤亡损失。

另外希特勒曾经多次说明,即使是战胜英国曾经庞大的日不落帝国会土崩瓦解,但是德国却无法从中获得任何好处只能是其他国家坐收渔翁之利,这是不划算的。

与此同时,位于东线的苏联积极的扩军备战,长此以往,拖下去德国对于苏联的战略优势将会不复存在。

另外长时期对英作战计划的耽搁,停滞不前,德国国内已经涌现出厌战情绪和和平思潮,因此急需要一场战争来转移国内舆论。


一盘拉条子


虽然之前,纳粹德国和苏联一起进攻波兰,并瓜分了波兰,还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是苏联最终遭到了德国的进攻!因为德国注定是要进攻苏联的!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德国一直有称霸欧洲大陆的野心,它就必须打败苏联。只有苏联能威胁到德国,并且苏联实力雄厚!

2.德国一直坚持反共的立场,还与日本,意大利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它的反共立场,就决定了它迟早会进攻苏联,将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扼杀掉!

3.英美的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他们希望德国进攻苏联,西方和纳粹德国在反共反苏上是高度一致的!后来的英美推迟开辟欧洲第二现场就是出于这个考虑,让两个敌人苏联和纳粹德国相互撕杀和削弱,他们好渔翁得利!他们乐意见到德国进攻苏联!

4.虽然德国很快征服了法国,法国投降,但是在进攻英国的过程中,希特勒没占到便宜,没能征服英国。希特勒不得不转而进攻苏联。

5.苏联拥有丰富的资源,无论是粮食,还是煤炭,铁矿,还有石油,这都是很重要的战略物质!如果德国打败了苏联,他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战争物资的供应,将战争进行下去!所以,德国为了资源,也迟早会将枪口瞄准苏联!

6.苏联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斯大林不相信德国会进攻它,他太麻痹大意了。这就给了德国可乘之机!!!

7.德国已经得知了,苏联经过大清洗运动,损失惨重!很多优秀的将军和指挥员被斯大林处决,苏军空前的虚弱,德国就更加胆大,认为苏军不堪一击,认为苏联很快就会战败,于是进攻苏联!


高中数学邓老师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意识形态上的矛盾。这一点在希特勒的《我的奋斗》有明确的阐述,德国和苏联在这方面是根本矛盾的。

其次,生存空间需要。德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豪斯霍费尔先生提出过四大泛区理论。其中德国将控制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并因此成为四大国中的首强。希特勒吸收了豪斯霍费尔的思想并有所发展,实际上是歪曲了该理论,提出生存空间论。而这个生存空间就在苏联。有趣的是豪斯霍费尔始终讨厌希特勒。

在此,对苏联进攻德国的担忧。德国和苏联都很清楚二者将会开战,区别是,斯大林认为德国不会在打败英国之前就对苏联开战,斯大林的预测是1943年。希特勒也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军事优势将得到加强。因此,时间不在德国一边。

最后,打败英国的现实需要。希特勒确实希望拿下西欧之后再攻打苏联。但是面对英国的顽强抵抗,希特勒认为,英国顽抗的原因在于美国的援助和对苏联的希望。因此,快速击败苏联也就断了英国的念想。迫使英国屈服………因此本末倒置了………


地缘分析君


现在东欧只剩俄罗斯庆祝二战胜利大游行,乌克兰,波兰,波罗的海三国,都不认为德国是入侵者,恨苏联比恨德国还多,说明苏联失道寡助。

连斯大林故乡格鲁吉亚都反对斯大林,不承认他是格鲁吉亚英雄,还和俄罗斯干架,欢迎北约入驻。

说明希特勒比斯大林更受东欧民众欢迎,希特勒才敢在没准备好的情况下,撕毁和约,进攻苏联。

如果不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拖入二战,整个西方世界是希望看到希特勒打败苏联。

二战,日军,苏军是公认的最坏的两支军队,所有参战国家都很讨厌这两国军队,认为没有人性,不配称作军人。

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也认为斯大林不配做苏军统帅,比希特勒还冷血。


光芒万丈34957


希特勒撕毁和约是迟早的事,假如不跟苏联翻脸,把整个德国抵押给苏联还债都不够!希特勒这是债欠多了跟债主翻脸,刚好可以赖账不还了!整个德国在希特勒执政后,德国人的粮食大部分是由苏联提供的,德国发动进攻西欧的战争所需燃料全部由苏联提供!也就是说,没有苏联的物资供应,德国基本没法占领西欧!

当时,德国的粮食跟燃油必须依赖进口,而进口的渠道只有两个,一个是海运走波罗的海,一个是走陆路经波兰从乌克兰进口。希特勒选择后者,因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就是因为英国海军封锁了波罗的海!德国当时跟苏联谈判,由德国帮助苏联改进工业生产系统,交换苏联乌克兰地区的食品燃油交易权。但是,德国赖账,苏联的食品跟燃油不断输送到德国,德国却一直没有动手帮助苏联更换工业系统。

苏联当时非常怕德国,因为俄国人常年跟日耳曼人打仗,一直都是被虐的!而且苏联比法国更了解德国,知道德军的恐怖!因此,苏联一直表现得很低眉顺目,不管德国提什么条件都会满足!这是希特勒狂妄的叫嚣三个月灭苏联的主因!


优己


希特勒对苏作战的准备,从德军进攻法国期间就已经悄悄开始了,斯大林趁德军主力西指,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染指东欧政权,再加上与德军曾经共占波兰领土,实际上希特勒早已狂怒于胸了。

这两个欧洲大国是早晚有一战的,希特勒敢于对苏作战也是有底气的。



一,首先是德军通过波兰战役、西欧战役和北欧及东南欧的军事行动,实战经验非常丰富,装备与战术的磨合达到新高,尤其是古德里安等将帅用战争实践了高速突破和大纵深合围的“闪电战”理论,以及现代空军对地面部队攻击的有效配合,应该说纳粹德军在质量上确有一定优势。

二,斯大林战前对苏联红军高层的清洗,纳粹德国是秘密参与了的,包括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叛国”的信件和证据都是海德里希领导盖世太保伪造的,他们再以高价卖给苏联人。要么是苏联情报机关无能,要么是斯大林明知假的但确可用,总之苏军大批高级军官被杀掉,5名元帅杀死3名,4名大将杀死3名,12个上将杀的一个不剩,67个军长杀掉60个,苏联红军在德国人的帮助下确实伤筋动骨了。



三,苏军装备当时普遍落后 ,最新型战斗机的速度还赶不上德军的轰炸机,坦克装甲甚至机枪子弹都可以穿透 ,斯大林与希特勒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就是在争取时间为苏军换装,到1941年上半年苏联已经有一些新型武器如T34坦克、雅克歼击机和火箭炮等开始列装,然而部队未及掌握,数量还少时,战争就爆发了。

四,由于斯大林政策的失误,以及民族问题等方面原因,从立陶宛到乌克兰大片地区的民众对斯大林政府非常不满,希特勒认为,只要德军开到,这些地区定会“簞食壶浆”欢迎纳粹军队 ,反戈一击共同对付苏军。



所以希特勒蔑称:斯大林的苏联就是一座破房子,脚一踹就会倒掉。为此他集中了史上最大规模的550万陆空部队,准备仍以闪击战在三个月内打垮苏联,指令参谋总部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45分,苏德战争爆发。


度度狼gg


为什么希特勒敢不顾原来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攻苏联?,其实是有两个原因的,其中一个是因为进攻苏联是他统一世界的进程中必须要的一步,第二个原因当然是元首自己认为自己拥有能够彻底战胜苏联的实力。

因为在进攻苏联之前,德军的闪电战可是让整个世界都被吓得瞠目结舌,能够非常快速的占领法、波兰这些欧洲强国,大英帝国的30多万远征军也被打得多丢盔弃甲。一场胜战接着一场胜战,无论是谁在拿到这样的成绩之后肯定都会非常迷信自己的实力。

于是这个时候德国就已经自信心膨胀了,虽然德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战争机器,但是要是维持这样的机器运行那可是要有很多能源做支持的,但不幸的是德国没有那么多能源供军队使用,所以他们不得不去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事实上,德军闪击欧洲的钢铁、航空铝、粮食、石油等物资,都是斯大林同志提供的,这位独裁者甚至幻想着加入轴心国一起瓜分世界。

而且在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也是很快的就占领了苏联的西部主要地区,这样一来可以让苏联的人去德国做劳工,就拥有了更多的生产力;抢夺来的农田和油田、矿山基本可以保证德国战争机器的运转,这才是德国人想要的,将战争资源牢牢抓在手里。

希特勒之所以顶着将领们的压力,坚持暂缓进攻莫斯科的战役而去争夺乌克兰,就是因为他眼里争夺资源才是闪击苏联的真正意图。这样的资源可是战争的战略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哪一方面能够将这些资源准备的非常到位的话,那么战争在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赢了将近一半了。所以仅仅是为了能源这个基本的问题,德国就有足够的理由进攻苏联,因为这样做的好处很多,还不止上边说的那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