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有的人看书少,成绩还是那么好?

joewy


我教过很多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也遇到过,不过不是很多。一般说来,这种学生有自己与众不同之处。

首先:勤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成绩好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善于思考。他们针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善于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找规律,找差异,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也许他们读书不多,但是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比起泛泛而读的学生,更牢固,更扎实。


其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懂得劳逸结合,不搞疲劳战术。学霸型的学生都注重预习。现在,很多学生利用假期预习下学期的课程,已成常态。也就是在寒假时,自学或者跟辅导班已经学完了老师要讲的课程。新学期开始,他们已经领先一步,哪些知识容易,哪些知识难,他们心明如镜,学习起来有的放矢。所以,在别人看来人家毫不费力,其实,他早已走在了别人的前头。再者,课后复习,单元总结等,他们不仅会按照老师的布置完成任务,还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一般不会搞疲劳战术,该玩时,痛痛快快地玩,该学习时聚精会神的学,学习效率特别高。


第三:天赋的差异。这个也是不容忽视的。有的人,天生理解能力强,有的人天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有人爱唱、有人善跳;有人会写,有人爱画。因为遗传因素的印象,也使得某些人在某一方面要比他人好一点。但,这绝对不是主要因素。因为人的智力差别不大。特别聪明的人和特别笨的人,只占少数,后天的努力才是关键。

最后,我想用冰心的话作结: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腺,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切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静静助学


当时上高三班上有个人就是这样的,这位同学还是我的舍友.他在下课休息时间、吃饭闲余时间里都基本上不在教室学习的,基本上是课间时间他在外面走廊里玩,中午、晚上吃饭的间隙时间他在外面的篮球场玩篮球,上课的时候在认真听讲,但是他的学习成绩却是相当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当是是高三重点班,他在班上的成绩排名经常是在第五名左右。

而班上的其他同学基本上是课间时间有人在教室学习,吃饭间隙时间有人在教室学习,晚自习也是最晚走的,但是成绩就是没有这位舍友的高,然后大家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大家在宿舍讨论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这位同学在教室上课的时候特备的认真,基本上本节课可以“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因为知识理解的快,所以代课老师所讲的内容基本上也可以快快的完成,所以就有时间去玩,这就是学霸的基本特征吧。


1927年的古董先生


不可否认,学习这种事情真的和脑子有关系。成绩能一目了然,咱们都能从一组数字里看见最高的那一个,但是一个人看过的书和走过的路却没法第一眼就看出来。

我上学那会,班里有个女同学,各科成绩门门第一,而且总成绩远远甩第二名的总成绩,她不认输,必须是第一名。
我总是能看到她独自一人在专心致志的做题或背书。上课的时候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总是对老师的问题很认真的去听,她的笔记记得满满当当,而且总结的很好,夜晚寝室休息的时候她在看习题。


我们视她为学霸中的战斗机。

那么,她是不是看过很多书呀?答案是不,她不仅不怎么看书,反而连最基本的常识还是我告诉她的,她曾经一度以为孔雀已经灭绝,仅仅是去动物园没有看到而得出的结论。我问她,你不看电视或是书吗,那样也可以了解一点的呀,她却很少看,她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做题上,我相信她做过的卷子加起来比一本书还要厚。

从她以后,我就知道,不能把一个看过很多书的人就下意识脑补成绩一定很好,更不能觉得一个人成绩好就一定没事看书,我不能否认,看的书越多,你的积累就越多,你的有些学科会学的很好,但是不代表所有的成绩都好。



那些在我们看来看书很少,成绩依然狠狠甩我们一大截的同学,也许在你没看到的时候再努力学习,他们不是不看,而是他们看的时候你没看而已,如果光看书而不去思考看了也没什么意思,我认为,他们是在悄悄的努力,才让自己看起来毫不费力。


红小柚有话说


学而不思则惘。

成绩好的人与看书的数量没有太大关系,但与看书的质量有直接关系。

吃透一本书,是走马观花看一百本书都抵不上的。

一日看尽长安花能和一日只看一朵花,对花的认知谁浅谁深谁透谁浮,基本是不用质疑的。

有时候总会被问是不是读过许多书?我常常如实相告:没有。

但也会被追问:怎么感觉你读过许多书?

我还会如实相告:我喜欢真正的阅读,从没有把读书当成炫耀的资本,而是细嚼慢咽反复读,更会在读的时候掩卷沉思,所以能把一本书读出多本书的味道来。

帕斯卡尔说,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觉得思想之于一个人特别重要,可是有很多人只把阅读放在眼睛的盛宴上,却很少用心去思考,所以这种无深入思考的阅读甚至称不上阅读了书。

当然,成绩好的人还有特别科学的学习技巧和方法。

记得我上初中时,英语单词的背诵从来不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利用走路时的零碎时间完成的,给自己紧张的学习生活节约了不少的时间,去做更多的其它环节的练习。

如今流行一句话:你不过看似很努力罢了。

总之,成绩好的人绝对是专注和沉思之人,我们所看到的看书少只是表象,就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什么孤篇就能横全唐?

因为少的表象下,其实蕴藏着巨大的个人宝藏。






小程2099


我觉得在一所学校,有的孩子学习好,看过之后就能明白,老师只要点拨就可以,这样的孩子是少数的尖子生,全面发展,各学科知识学得轻松,知识点掌握了,所以无论怎样考试会举一反三。所以成绩要好些。

还有一少部分孩子是上课就迷糊,也不知道他晚上都干什么了,天天都是迷迷糊糊的,这样的孩子也是极少数,不管怎样看书多,也很难提高。

在一个班级里,大多数的孩子是中等生,或是偏上,或是偏下,这与孩子的想法有直接的关系,喜欢所学的学科,再难,他也喜欢,就会提高的快些,看自己喜欢的学科,其它的学科看的少,就会出现偏科现象,总成绩也不会太理想。

一篇长篇阅读题过来,“哎呀好难,我看不懂!” 一道计算应用题过来,“哎呀好复杂,我不会!”直接留白扔那边,“我去做会做的题。”做一百遍会做的题,难的还是不会。花点精力,耐下心来认真剖析一下题目,看看有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捡漏的都不做。畏难情绪一上来,马上脑子也不想动了。 有时候不会做的题也会找人问,人家在那边讲,他也会好像很认真从头听到尾。但是呢?什么解题思路都没有记住。题干中词语变一下就跟没做过这道题一样。他用了脑子了吗? 注意力根本就不集中,这与从小没有培养专注力有关系吧。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取得好成绩。不要对任何所学的学科有畏难情绪。先从心理上改变自己的想法,爱上每一个学科,学好,总成绩才能提高,才能好!

希望每一个学科的教师和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哟!


风动字舞


一、天赋差异

人都是平等的,但不得不承认每个人天赋各不同。有的孩子听一遍就能灵活掌握,而有的孩子却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才能明白,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15岁就能上北大的原因,但这样的人并不占大多数。


二、有自己的判断力

“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有的人看书多看的都是无用书,有的人看书虽少却看的都是有质量的书,并且能够从其中阐释自己的看法,加以灵活运用。就拿教科书来说,不一定要全本书都会背,只需要理解并将知识点掌握学精,然后举一反三肯定会学会好几个题型。

三、科学的方法

不仅要有一个灵活的大脑,还需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学习中上课认真听讲是必要的,课下勤加练习是必要的,如何更好的掌握记牢时常温习更是必要的。成绩好并不是看书的多少,而是看书的精细。

有的同学看似整天不学习成绩却相当好,是因为他有科学有效的方法:上课立马进入状态能听懂每个知识点亦或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可能在努力,而有的人不过是看似很努力罢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腺,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柠檬橘子与香茶


其实,把教科书读懂读透就有好成绩。

至于将来应用,就要多读别的书了。大学毕业也只是掌握了常识而已,要精研深钻,要博学多闻,学校只不过打了个坚实的基础,扫除了知识障碍。

终身阅读才是硬道理,独立思考才是硬道理,发明创造才是硬道理。

但是,在校读书是剔除愚昧和谬误,所以更多的是遵从、积累,遵从已有的真理,积累已有的常识。没有这个基础,所谓独立思考和发明创新就是空中楼阁、自以为是,会走很多弯路,做很多无用功。

学生,先读懂教科书吧。


大悔忆智冰


实际人的学习,不能单从在表面上去判断。很多孩子,在你眼中似乎很随意,学习也不是特别用心,看书也不是很多,但就是成绩好,这可能和人家有一定的天分有关,也有可能是背后默默付出的那种。我以前有个哥哥,他就认识这样一个同学,特别的有心计。我这个哥哥当年高考前,成绩是清华的苗子,然后这个哥们天天喊他打篮球,看电影,然后回家我哥哥就休息了,这孩子挑灯夜读,可以说是白天陪着你玩,晚上自己熬夜学习那种,最后高考我哥哥落榜,这孩子考上了好大学,真真让人想不到的。

我自己的同学里,也有这样的好学生,不是人家刻苦,是人家一直学习都很好,在课程上没有拉下什么内容。在高中的时候估计大家也都知道,上课这个东西,只要你没有拉下,基本脑子不差不会出现搞不懂的情况。这个同学就是我们当时班里第一,知识点都掌握了,但是学校每天晚上都要上晚自习,人家爹妈给请了假,回去自己看电视剧,貌似那时候演《笑傲江湖》,大家都没法看,很难受,这哥们自己悄悄在当时一集没拉,都是毕业后才告诉我们的,所以你说好学生都就特别刻苦,实际也不太对。

我觉得现在想的孩子们,可以成绩不错无非就是两种人,一种是自己一直跟着老师的进度,更的很紧,没有拉下,所以你觉得人家很轻松,但人家都能听懂,所以成绩好。另一种就是人家表面上看上去不用工,但是回到家里是用工的,这一点也会导致成绩好。所以说,最终的学习还是需要靠自己,不是靠眼睛,只要你认准一个目标去学习,认准一个难题去公关,肯定会有所突破,不能单纯看身边同学,觉的 人家学习你也学习,人家不学自己也就不学了,这样的想法最容易自己给自己设置好圈套,都是自己一厢情愿“跳”进去的。


垂两


这算啥…我上学的时候有个偶像,叫刘X兵,是个附近有点名气的流氓了,上课从来不听讲,从来不写作业,高考人家考复旦了。念一年在上海打架被捅了一刀,被复旦开了。转年考上香港大学…他一天到晚生活丰富多彩的,没时间看书,就是会考试,天才…怪物一样的存在,据他妹说,她哥就考试前翻翻书…没办法,人比人,气死人啊。

所以,成绩好坏,不取决于看书多少。


真我85918


课堂知识掌握牢固,灵活性强,会举一反三。无论是哪门学科,知识点都来自课本,只要你用心把书本学精学透,成绩当然会好。

有的人看的书多,不会灵活运用,走马观花,成绩未必就理想。看书的多少与我们成绩好坏关系不大。

成绩来自卷子,认真加灵活是最好的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