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透視技藝|機械錶鏤空的藝術魅力

透視技藝|機械錶鏤空的藝術魅力

將腕錶鏤空或許看起來非常酷炫,好像是迎合新時代潮流的一種與眾不同的作法。不,它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出現在人類的製表世界。

據說是在1760年,幾大現今相當知名的品牌都還沒有問世的年代,法國製表師André-Charles Caron創造了第一隻具鏤空結構的懷錶;他認為,如此一來才能讓人們看見計時器究竟如何運作。

透視技藝|機械錶鏤空的藝術魅力

Audemars Piguet

皇家橡樹雖然將螺絲直接表現於表圈之上,又往往傳遞出非常強烈的運動風格,但此係列每一隻腕錶在細節方面的處理絕不亞於任何高級品牌的優雅之作。而若要將面盤鏤空,勢必也能非常清楚地呈現品牌對於機芯修飾的高標準。

很多采用鏤空設計的錶款都會將擺輪表現於面盤,讓佩戴者直接觀賞那最具動感的畫面;AP的這件作品也是。

透視技藝|機械錶鏤空的藝術魅力

然而若將腕錶翻轉,會發現機芯前後都有完整的擺輪、遊絲以及固定擺輪的橋板,即所謂的「雙擺輪」結構。當來自發條的動力傳送到擒縱系統,兩個同軸的擺輪便會同時、同向運轉,而遊絲則以反方向縮放,互相補償方位差;如此一來就如同陀飛輪一樣,可消弭地心引力造成的影響,提升約30%的走時精準度。擺輪之外,這枚3132自動機芯的鏤空零件也令人讚歎。觀者所見的每一處倒角及其鏡面拋光,都必須由人手逐一完成並組裝,十分不簡單。而這也是從外觀上最值得欣賞之處。

透視技藝|機械錶鏤空的藝術魅力

Cartier

卵石形錶殼雖然不比及圓形普遍,卻是1960至70年代非常盛行的設計;表耳由向錶殼外延伸,在不間斷的線條下劃一道弧形,塑造出的錶殼有如鮑魚,因此又稱作「鮑魚殼」。

卡地亞旗下的Clé de Cartier系列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卵石形錶殼,加上宛如鏡面的拋光處理,更加動人。而法文「clé」代表「鑰匙」,也是古時候為計時器上鍊及調校的「關鍵」,直到被現代人們所熟知的錶冠所取代。也因此,卡地亞以clé作為靈感,用於錶冠設計,並如同品牌一貫的做法鑲嵌一顆長方形藍寶石。

透視技藝|機械錶鏤空的藝術魅力

其實在一般的Clé de Cartier錶款中,面盤上另有彷彿鑰匙孔般的樣式,呼應錶冠所代表的鑰匙。不過這件改採鏤空設計的計時作品不一樣,因為沒有錶盤,也就直接了當顯露內載的機芯。但它還是有時標,而且是富有古典風味的羅馬數字時標,就在其機芯橋板上,既有結構上的實質意義,又有滿足讀時需求的功能,可謂非常聰明的做法。

驅動腕錶走時的是9621 MC型自動機芯;雖為自動上鍊,鏤空的表面卻不見自動盤的蹤影,直到翻至表背才發現原來它也採鏤空設計,難怪能隱藏得天衣無縫!機芯功能看似簡單,卻又因為獨特的輪系設計而非比尋常,在展現卡地亞身為高級品牌所具備的創作能力。

透視技藝|機械錶鏤空的藝術魅力

Patek Philippe

1970年代,面對纖薄、小巧又精準的石英機芯,百達翡麗開始研發新一代自動上鍊機芯,也就是於1977年問世的Caliber 240。240機芯雖是一枚基礎機芯,然而它在百達翡麗發展史中非常重要;不只是推出之時便以2.4毫米的厚度成為世界級的超薄機芯,也因為它為百達翡麗日後許多世界時區、萬年曆甚至天文功能等複雜錶款奠定深厚的基礎。而在1970年代,它憑藉著高級品牌對於機械的執著以及遠高於石英機芯的「優雅」,鶴立雞群。

透視技藝|機械錶鏤空的藝術魅力

今年,240機芯誕生40週年,百達翡麗特別以Calatrava 5180/1R-001鏤空腕錶紀念這個大好日子。

這件計時作品以2008年推出的Ref.5180/1G為藍本,將原先的18K白金錶殼、鏈帶改為18K 5N玫瑰金,呈現飽和、溫潤的色澤。

採用全然鏤空的設計,將機芯零件去蕪存菁,並透過工匠巧手以130多小時的時間在上頭做漩渦、藤蔓等精細雕刻;十分困難,卻是最能夠清晰、完美表現240機芯的作法;而同樣採18K 5N玫瑰金材質的12條機芯託環則可作為時標。具Calatrava 十字標幟的發條盒外側,刻有「Patek Philippe Genève」字樣,翻轉至表背也可見微型自動盤上的PP印記。

搭載品牌專利的Spiromax®擺輪遊絲,由Silinvar®硅物料製成,可抵禦磁場、溫度變化、抗衝擊;末端弧線使其朝同一中心擴張及收縮,解決一般遊絲收放規律不均的問題;輕量化則減少離心力與地心引力產生的影響,進而提升精準度。而Gyromax®擺輪的C形砝碼也是百達翡麗自1949年以來的重大發明,使維修人員可輕易調校。

集結創新於各個時代的種種設計,Calatrava 5180/1R-001鏤空腕錶可說是兼具歷史與精湛工藝的計時作品。

透視技藝|機械錶鏤空的藝術魅力

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於1920年代開始創作鏤雕機芯,並非最早,但卻是品牌持續至今的一大強項。與直接拿掉面盤展露機芯構造的不同之處,在於鏤雕挖空了一大部分的材料,並在剩餘的零件上頭雕刻圖案。這當然是十分費工的作法,但表現出來的工藝卻相當精緻、美麗,無話可說。

鏤雕的圖案取決於品牌想要傳達的概念,以這款Métiers d’Art鏤雕機械腕錶為例,便是將19世紀後期火車站廳內拱頂上的飾紋、站內必備的大型時鐘及其羅馬數字時標,完整重現。18K白金錶殼內所搭載的4400 SQ手動上鍊機芯其實就是將江詩丹頓頗受好評的4400機芯雕空、修飾的成果。

然而從最終的作品便能看出,這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每一個零件、每一處凹槽都不是先進的機器所能快速、大量製造,包含12點鐘方向用以裝飾發條盒的馬耳他十字,以及上面用斜角切面做出的三角形圖樣。機芯修飾常用的倒角也出現在各細節處,採鏡面拋光讓其線條與啞光打磨的部分交錯、對比。此外,鏤空時標底層運用了大明火琺琅技術,反映出深具質感的光澤。

透視技藝|機械錶鏤空的藝術魅力

歸功於僅有2.8毫米厚的機芯,腕錶得以7.5毫米的纖薄尺寸呈現。也正因為空間有限,更令人佩服如此細膩、無暇的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