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惠州小夥吃7斤荔枝後高燒39℃ 醫生:成人每天300克

惠州小夥吃7斤荔枝後高燒39℃ 醫生:成人每天300克

時下正是荔枝大量上市的季節。 記者周楠 攝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眼下正是荔枝大量上市的季節,不少荔枝愛好者正大快朵頤。然而,一些市民滿足口欲的同時,卻出現了發高燒等“荔枝病”。此外,日前一篇名為《空腹吃荔枝10個孩子死亡!醫生的呼籲為所有人敲響警鐘》的微信文章也在朋友圈瘋傳。吃荔枝真的會吃出病嗎?吃荔枝時應注意什麼?近日,東時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案例1

惠州小夥猛吃荔枝後發高燒

據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消息,6月17日下午,惠州市90後小夥子小黃去果園摘荔枝,在摘荔枝的過程中,小黃大快朵頤,吃了個過癮。沒過多久,他覺得喉嚨隱隱作痛,次日下午竟發起了39℃高燒!所幸,由於小黃平時抵抗力挺好的,經過吃藥治療後很快康復了。

小黃回憶說,自己當天在果園待了兩個多小時,一直邊摘邊吃。回到家後,小黃仍然覺得意猶未盡,剛好家裡又有親戚送來了荔枝,小黃於是晚上接著又開始吃荔枝。對於究竟吃了多少,小黃表示:“當時在果園邊摘邊吃,回家又吃了很多,我感覺吃了差不多有七斤多吧。”小黃說。

案例2

有文章指出兒童空腹吃荔枝易得病

日前一篇名為《空腹吃荔枝10個孩子死亡!醫生的呼籲為所有人敲響警鐘》的微信文章在朋友圈瘋傳。該文中介紹,荔枝病是一種少見的疾病,發生在荔枝成熟的季節,死亡率高。

那篇微信文章表示,國內有醫院介紹,1999年6月中旬到7月曾接診71例“荔枝病”患兒,年齡集中在2至10歲,其中10例患兒死亡,這個數據來自一個截圖,截圖顯示的研究報告《小兒荔枝病71例臨床分析》在2000年10月15日發表於《廣西醫學》雜誌,作者為廣西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劉瑩。

記者查閱發現,這個話題在前幾年只要到夏季就會傳出來,如同“蹭熱點”,而且該文章僅有一個截圖,各微信公眾號都在用。對於該雜誌是否真有刊登這篇文章很難確定。

為了證實文章的真偽,有媒體記者撥通了廣西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電話。該院院辦一位姓陳的工作人員稱,醫院兒科的確有一名叫劉瑩的醫生,不過目前已經退休比較久,暫時無法聯繫。關於論文,是醫生的個人行為,具體內容他們也無法考證,但該院最近沒有接到類似病例。

雖然文章內容無法考證,但不少醫生指出,空腹吃荔枝確實不建議。

關於“荔枝病”,也並非僅有此論文,1992年8月28日,《食用兒科臨床雜誌》曾刊登《小兒荔枝病的診斷及防治的探索》;2015年4月,《臨床研究與報道》也曾刊登福建省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急診內科《荔枝中毒48例急診救治分析》,荔枝中毒,指的正是“荔枝病”。

惠州小夥吃7斤荔枝後高燒39℃ 醫生:成人每天300克

醫生提醒吃荔枝不要過量,也不要空腹吃。

醫生解疑

過量會致病

民間有一種說法叫“一顆荔枝三把火”,很多人吃多了荔枝後會出現咽喉發炎、口乾舌燥、牙齦腫痛等“上火”的症狀,有關“荔枝病”的消息亦在朋友圈廣為流傳,引發了大量關注。

廣東省名中醫、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中醫師鍾啟騰曾在一次採訪中介紹,“荔枝病”不是吃了荔枝就會得病,而是吃了過多的荔枝不吃飯,才會引發“荔枝病”。

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內科副主任葉自力介紹,人體所需要的糖分是葡萄糖,我們所說的血糖指的是血液裡的葡萄糖,但荔枝的主要成分是果糖。

鍾啟騰說,荔枝含有大量的糖,進食過量的荔枝,就會出現飽腹感,會影響食慾。但荔枝中的果糖不能直接為機體利用,必須經由肝臟轉化為葡萄糖,才能被機體利用。這樣,若吃了過量的荔枝,就會有過多的果糖進入到人體血液,肝臟改造果糖的轉化酶“供不應求”,致使大量的果糖充斥在血管內,卻轉化不了能被人體利用的葡萄糖。而此時由於飽腹感沒有再進食,機體就得不到必需的營養補充,人體血液內的葡萄糖不足,就出現了系列“低血糖症狀”,頭暈、心悸、疲乏無力、面無血色、蒼白、腹痛腹瀉、口渴等,這就是所說的“荔枝病”。據瞭解,“荔枝病”甚至還可表現為發熱、抽搐、昏迷等。

醫生提醒

不要空腹吃

鍾啟騰說,避免出現“荔枝病”,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進食荔枝量,不要空腹吃,一次不能吃太多,尤其記住吃了荔枝一定要再進食。吃完後可喝一點淡鹽水,如能喝點冬瓜、綠豆、荷葉糖水來驅荔枝之火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有醫生建議,成人每天不要超過300克荔枝,兒童一次不要超過5顆;最好飯後半小時內食用。怕上火的可將荔枝去殼撥核,將荔枝肉浸入淡鹽水中,然後再取出食用。

鍾啟騰表示,荔枝的營養十分豐富,含有大量的果糖、維生素、蛋白質、檸檬酸等,對人體有補益作用,適用於年老體弱多病之人,更適用於產後血虛的婦女。然而中醫認為,荔枝是屬溼熱之品,再加之現在夏季炎熱,兩熱夾擊對陰虛內熱、溼熱體質的市民來說,吃荔枝就要慎之又慎。特別是對於一些口舌生瘡,扁桃體發炎等慢性炎症尚未痊癒的市民來說,此時吃荔枝就會引發炎症再次發作。

“老人的身體機能走下坡路、小孩子發育尚不完全,這兩類人群尤其不能多吃荔枝。”葉自力說,此外,有咽喉幹疼、牙齦腫痛、鼻出血、慢性咽炎、喉嚨腫痛、口腔潰瘍、扁桃腺疾病的人要忌口,吃了荔枝後這些不適感會加重。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吃荔枝,糖尿病患者尤其不能貪吃。

恵報全媒體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周婷婷、程秋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