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姥姥是普通话,外婆是方言?这场纷争终于有了结果

姥姥是普通话,外婆是方言?这场纷争终于有了结果

近日,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的一篇课文中,“外婆”被改成了“姥姥”。有人说:“姥姥”属于北方,外婆”属于南方?“这是否也代表了南北方言之争?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翻阅了一下历史资料,发现“外婆”一词的出现要早于“姥姥”。“外婆”最早出现于唐代,而“姥姥”最早出现于明代。

姥姥是普通话,外婆是方言?这场纷争终于有了结果

“外婆和姥姥,最初可能都来自方言甚至是外族语言,但它们早就进入汉语普通话词汇系统,变成通用语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

那为什么会有南北方之争的说法呢?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南方人都喜欢叫“外婆”,而北方人常称呼“姥姥”。据专家介绍,其实“外婆”和“姥姥”的使用并不是以地域来划分。

姥姥是普通话,外婆是方言?这场纷争终于有了结果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就曾在他写的《我的母亲》一文中将两者同时使用:母亲的娘家是在北平德胜门外……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老舍先生的祖籍是北京满族正红旗人,而他虽然是北方人,却也有使用“外婆”一词的习惯。

姥姥是普通话,外婆是方言?这场纷争终于有了结果

自古以来,中国汉语文化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让人遗憾的是,方言的淘汰,是历史的自然进程,就算你通过编纂方言词典、举办各种方言活动等个人的奋斗,强行为其续命,也续不了多久。这种进程,固然导致一些文化湮没在历史长河里,让人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却也是文明进步、经济繁荣的必然结果。

早在先秦时期,“猪”这个字是方言,随着时间的推移,“猪”已成为我们通用语。还有“爸“”妈”在先秦时叫“父”“母”。而“爸”大概在三国时才出现,“妈”大概在宋代才出现。在早前,“爸妈”都是方言,而现在应该没有人再会把它当作方言了。笔者认为,如果方言需要刻意的教和学,那也就失去了意义了,方言应该是环境的造就,顺其自然,才不失其价值所在。

姥姥是普通话,外婆是方言?这场纷争终于有了结果

如果外婆都改成姥姥。是不是我们以后就可以说,摇啊摇,摇到姥姥桥。姥姥的澎湖湾。小红帽与狼姥姥。在北方,姥姥的另一层意思也有骂人的含义,不知这些民间的语言会不会也被统一。关于外婆和姥姥的争议,上海市教委也是责令出版社整改并致歉,目前已经将教材里的“姥姥”恢复成“外婆”,舆论让他们不得不遵循传统,也显现出了知识产权的越来越被人重视。

姥姥是普通话,外婆是方言?这场纷争终于有了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