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越過高考這座山卻發現無人等候——你的志願誰做主?專家支招

【2018後高考季·不負青春不負夢】

緊張、焦慮,這幾天,蘭州考生劉莉一直懸著的心,並沒有因高考成績的公佈而放下。她知道,考多少分很關鍵,但怎麼報志願同樣很重要。如何不浪費手中的每一分,拿到心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是她目前的頭等大事。

23日前後,各省份陸續開通高考查分系統。拿下了分數,考生距離“勝利的彼岸”卻還差最後一步——志願填報。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形成的巨大需求,催生了日漸火爆的諮詢市場——服務手段越來越上檔次,各類報志願APP讓人眼花繚亂。

越過高考這座山卻發現無人等候——你的志願誰做主?專家支招

這些“神器”真的有效嗎?

你的志願,誰做主?

越過高考這座山卻發現無人等候——你的志願誰做主?專家支招

填報高考志願沒有“神器”

在孩子備考時,山西考生家長殷琦就開始研究填報志願,也因此被周圍家長稱為“專家”。在她看來,所謂的填志願“神器”,多是指那些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噱頭的軟件,裡面包含了各大院校歷年錄取分數線等信息,“這些APP太多了,但有些數據確實不靠譜。”

記者在手機商店輸入“高考志願”後,出現了幾十個相關APP。記者隨即下載了幾個排名靠前的軟件,發現“同步多省考試院官方數據”“AI+大數據幫你填好志願”等宣傳語出現在載入頁面的顯著位置,而其內容不但囊括了詳盡的院校分數線、專業信息等,還包括了性格測試、VIP志願分析報告、專家一對一服務等個性化指導。

“這些APP有的能用,但數據真假不好辨認;有的一看就知道是騙錢的,頁面粗糙,反應也慢。”殷琦下載了14個報志願的APP,“說實話,這些APP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付費項目很多,便宜的項目十多塊,但貴的就可能上萬元了。”

殷琦的感受並非個例。據360手機衛士去年發佈的消息,僅高考之後,360手機衛士就截獲到假冒高考填報志願APP106個。

除了線上的“瘋狂”,線下的陣勢也不小。湖南考生家長林石告訴記者,前幾天他去一個高考志願諮詢機構轉了一圈,填了一份基礎材料,這幾天便不斷收到信息。“我也去現場問了問,光排隊找專家就等了半小時。”

“價格如何?”記者問。

“整體來說,還是偏貴。有的大幾千元,也有上萬元的。”話雖如此,但林石還是咬咬牙為孩子報了一個比較便宜的諮詢產品,“畢竟高考都走過來了,不希望孩子在最後‘摔倒’。”

“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只能綜合往年信息,結合今年招生計劃進行填報。針對這一情況,機構可為考生、家長提供大數據處理服務,即對往年數據進行處理,減少考生、家長選擇學校、專業的工作量,如果機構使用的數據真實,且分析處理數據符合高考錄取規則,那對考生和家長填報志願有一定參考價值。”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坦陳,但由於准入門檻低,高考志願諮詢服務也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有的甚至存在虛假宣傳情況,誤導家長。“因此,家長務必要理性對待、慎重選擇。”

“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什麼神器,最重要的是家長和孩子準確認識自己,充分分析利弊,並有效結合興趣和職業規劃,這才是通向志願與未來最好的路徑。”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農村教育實驗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湯勇提醒道。

越過高考這座山卻發現無人等候——你的志願誰做主?專家支招

越過高考這座山卻發現無人等候——你的志願誰做主?專家支招

避開高分陷阱和低分陷阱

“儘管填報志願存在一些規律和技巧,但這些更多的是經驗的長期積澱和積累,不是依靠大數據計算出來的。一些服務機構所謂的‘大數據分析’,其實跟過去在志願填報中所作的人工信息分析與處理差不多,只是他們利用計算機擴大了數據的採集範圍。然而,數據採集範圍的擴大並不意味大數據可信度的提高。”湯勇說,相反,如果過度依賴大數據,還有可能適得其反。比如,運用大數據推測出某個專業的錄取分數會很低,這容易誤導家長和考生蜂擁而至填報這個專業,結果把分數線人為抬高,讓一些考生因“大數據”的誤導而落榜。

報志願,這個讓廣大考生、家長“百般算計”的事,究竟要遵循哪些原則?

“非市場化原則、量力而行原則。”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陳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高考是國家制度,具有較高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因此,教育部官網提供了詳細的院校接口和信息查詢,並定期公佈野雞大學名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等定期公佈的高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和學科評估結果,可作為評價一所大學及其專業水平的權威依據,其公信力和客觀性比市場化的評估結果要高。這些信息都是免費和義務的,不需要通過市場手段獲取。”

“高考志願填報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院校和專業,不能好高騖遠。一般而言,高分可以選擇相對較好的學校和專業,而低分的選擇面會小一些,但如果策略得當,低分也可能上好學校和好專業,比如利用地區差異實施錯位選擇。在這裡要避開兩個陷阱,即高分陷阱和低分陷阱。高分陷阱即過分拔高自己,最後卻沒有被錄取,從而失去自己中意的學校或專業;低分陷阱則是指輕信低分錄取甚至無門檻錄取而被坑騙。”陳超告訴記者。

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大學排行榜,這也成為考生、家長填報志願的重要參考因素之一。對此,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特別強調,看排名,但不惟排名,更不要在乎一兩個名次的差別。“每一個排行因其衡量的指標體系不一樣,排名也會不同。即便是同一個排名,因為尺子權重的調整,排名也會發生大幅變化。”

越過高考這座山卻發現無人等候——你的志願誰做主?專家支招

6月23日,考生家長在江西省一高招諮詢會上了解高校招生情況。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攝

越過高考這座山卻發現無人等候——你的志願誰做主?專家支招

加強生涯規劃教育 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事實上,報志願讓考生、家長如此“犯愁”,透露出的深層次問題是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欠缺。

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蔡紅建仍清晰記得,去年,他在參加某省一級重點中學招生諮詢會時,與一位本校高考成績第三名學生的對話——

“打算報考哪個學校”“想學什麼專業”“今後打算從事什麼工作”,面對蔡紅建一連串的提問,這位學生的回答均為“不知道”。

“可以說,這個現象不是個案,很多中學生都存在這種問題。”蔡紅建感慨道,學生選擇什麼樣的專業志願,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進入大學後的學習狀態和畢業時的就業方向,在某種程度上說選專業就是選擇自己的未來。

“生涯規劃教育是學校應該給學生進行的重要教育,但不少高中,只關心學生的高考成績,並不重視對學生的生涯規劃指導。”在熊丙奇看來,讓其真正落地,很多問題便可迎刃而解,“當學生不能在學校內獲得指導時,就會尋求校外機構的指導。由於缺乏對基本政策的瞭解,也不懂該如何進行升學規劃,家長就會被一些錯誤信息誤導。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進,學生在高中學習期間,就要結合高考升學目標選擇學科,同時,高中實行選課走班,也要求學生有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我規劃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必須重視對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

那麼,在加強生涯規劃教育基礎上,我們還應將哪些因素融入志願填報?

“當然,應該加入對國家發展戰略的考量。作為社會個體,個人發展很難與國家、社會發展脫離開來。”陳超說,國家發展戰略標誌著未來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方向,蘊含著新的發展機會和潛力,因此,學生志願填報時可以在適度規劃的基礎上,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尤其在選專業時,一定不要跟風追逐熱點,更不要捕風捉影。要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和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水平等,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他表示,當今社會的加速發展,讓專業、職業、技術和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更新週期越來越短,因此,高考志願填報應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考分、院校一定的前提下,儘可能選擇那些與國家發展戰略相一致的專業。

在報志願過程中融入建設國家、服務社會的思想,同樣很重要。

蔡紅建舉例說,橋樑專家茅以升正是在小時候,看到本村河上的小橋垮塌,立志要修最好的橋,才使他成為人們心中的豐碑。馬克思在十七歲中學畢業時,經過對自己人生、未來的深入思考、規劃和設計,完成了他的中學畢業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其中寫道,“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

越過高考這座山卻發現無人等候——你的志願誰做主?專家支招

越過高考這座山卻發現無人等候——你的志願誰做主?專家支招

學校優先 不必為專業糾結

填報志願,還有哪些策略和技巧?

“多參與、多比較、多付出是基礎。”陳超說,受生源壓力和院校競爭壓力的影響,高校普遍投入越來越多的精力到招生宣傳工作中,定期會派出工作組赴各地進行招生宣傳,考生和家長要多注意這方面信息,提前向招生組老師瞭解相關高校及專業情況。“如果條件允許,應該到相關高校實地瞭解情況。”

“填報高考志願,無非涉及三個大的維度:專業、學校、地域。”陳志文為考生支招,“總體來說,要堅持學校優先原則。對於那些在好學校與一流學科入圍高校之間不能兼顧而糾結的,完全可以考慮此次入圍一流學科的學校,他們的相關專業特色更突出,辦學歷史與實力也都有超人之處。”

同時,陳志文還推薦,一些老牌高校因為地域原因,性價比非常好。“比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錄取分數在很多省市並不高。西北、東北有很多實力不錯的老牌學校,分數都較低,如吉林大學,蘭州大學等,值得關注。”

陳超也認為,由於地區差異客觀存在,各地的錄取標準各有不同。譬如,東部名校普遍競爭激烈,錄取分數高,但西部同類型院校的錄取標準和分數則低很多。在考分一定情況下,可以採取錯位選擇策略。

“對於地域而言,北京上海優先,其次需要考慮各大區省會城市。如果不能保證考取211高校,可以考慮在北京、上海找一個普通本科,選擇一個喜歡的專業。”陳志文說,“而在專業選擇上,不必糾結。對於能上更好學校的學生,可以考慮放棄專業這個原則。對於只能上三本或者專科的同學,則要堅持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

而對於現在還沒有清晰想法的學生,陳志文建議,可以考慮學數學、英語。“數學是學科之母,未來換如經濟學,金融,管理等專業時,更受歡迎;而英語,在幾乎任何技能都能在實際工作中掌握的背景下,唯獨語言能力,對於絕大多數人是無法在工作中拿下的。除此之外,考生在專業選擇上應堅持儘量寬口徑,為未來調整留下餘地,推薦數學與英語也是基於此。”

越過高考這座山卻發現無人等候——你的志願誰做主?專家支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