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迭加金服」P2P网贷市场调研报告

P2P网贷行业正在遭遇其发展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如果没有有力的引导,将演化成P2P网贷行业系统性危机。如果合理引导,它也将成为重塑P2P网贷行业、助力数字普惠金融的良机。

据不完全统计,问题平台数量在2015年下半年达到高峰(839家),此后逐渐降低,今年上半年出现反弹。2018年上半年停业/清盘及其他问题平台数量合计达到364家,2018年6月,问题平台数量达到98家,为近14个月以来的最大值。

这种情况愈演愈烈,7月1日到7月22日,至少有98家平台出问题,涉及待还本金至少在439亿元以上。

与以往几次倒闭潮不同的是:很多规模较大(部分问题平台待还余额单家超过100亿元)、历史“悠久”的平台出现问题甚至倒闭跑路;主动宣布逾期、重组、清盘和退出的平台大幅增加;头部平台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过去的倒闭潮中,它们是“受益者”,更多的资金流流向头部平台,本轮危机中,头部平台同样开始净流出。

有头部平台高管用“短暂性休克”来形容7月中旬以来的行业危机。

P2P网贷在中国迄今发展已11年。据统计,截至2018年7月20日,P2P网贷累计满足了2500万左右借款人需求,累计借款金额在7.2万亿元左右(不包含线下理财平台)。扣除净值标、可确认的假标和自融标,累计借款金额依然在5万亿-6万亿元之间。P2P网贷累计为1300多万投资人赚取投资收益4000多亿元(不包括待收利息、活动奖励、返利所得)。

P2P网贷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新的借贷模式,超越了传统熟人社会个人借贷模式,也超越了传统金融机构小微借贷的局限,部分满足了个人、小微企业的消费和经营性贷款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众理财的选择。在发展过程中,基于实际需求,P2P借贷敏锐、积极地采用大数据风控等创新技术,促进了中国征信体系建设,充实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探索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多样性实践。

2018年6月以来,P2P网贷行业爆发了一系列风险事件,其特征表现为:存量平台加速减少、交易规模持续下滑、行业整体待还余额10个月连续下降、活跃借款人和投资人数量锐减、头部平台待还余额加速下降、满标时间整体延长、债权转让攀升且利率畸高等。

国信贷通过数据分析、问卷调研、研讨会和业界访谈,对本次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于行业如何走出危机、如何在危机中寻找网贷行业未来发展的机遇,也总结了建议,提出了展望。

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归纳了本次危机的主要原因:

宏观经济环境方面:1)整体流动性收紧致使P2P平台资金供给面承受压力;2)实体经济紧张致借款端违约率上升;3)居民消费杠杆大幅度提高使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4)P2P网贷整改备案延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信心。

行业中观方面:1)资产端同质化竞争导致劣质资产增多; 2)在监管不明朗的情况下部分借款人恶意拖欠;3)投资人的刚兑预期等导致平台自身偿付压力巨大;4)部分平台自融和关联担保等隐患致风险累积、集中爆发。

平台微观方面:1)部分平台风控能力不足、借款人逾期严重;2)部分平台期限错配致流动性压力加大;3)部分平台自身财务状况恶化,资金链断裂;4)少量平台存在恶意欺诈行为。

以上因素中,大部分并非最近出现,但在流动性紧张、政策预期不明、部分影响力较大的平台“爆雷”等因素,沉重打击了投资人信心,使危机集中爆发。监管层、自律组织、头部平台对危机采取了积极应对的措施。

自7月13日起,深圳、广州、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方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陆续发布自律要求,呼吁行业和P2P平台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7月17日,媒体报道监管方或将于7-8月间落实180余条的网贷备案验收细则。

7月22日前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地宣布启动新一轮P2P网贷机构现场检查,将按照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统一部署,结合各地实际,坚持依法合规、分类处置,坚持问题导向、从严标准,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继续开展P2P网贷平台现场检查工作,去伪存真、支持依法合规经营的P2P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7月23日,针对近期网贷平台主动终止业务、退出市场频发的现象,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向成员机构下发《北京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退出规程》(下称《规程》),旨在指导、规范网贷机构主动退出网贷业务,保护出借人、借款人、网贷机构及其他网贷业务参与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网贷机构平稳退出。

这是危机中的积极力量。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危机趋势还没有逆转。报告认为,当前亟需更大力度的措施稳定市场信心。可能稳定市场信心的方式主要有:

1)尽快明确网贷备案政策。若能适时公布细则,或释放较为明确的政策预期,对于稳定市场信心具有关键性作用。

2)落实新一轮的摸底排查。一方面,摸底排查有利于掌握最新的真实情况和动态;另一方面,体现监管部门和主管部门对行业的重视。

3)通过权威渠道,通报行业重大事件(如政策动向、监管态度、头部平台整改进展、摸底排查落实情况等),传递理性声音。

报告认为,如果引导得当,逐步恢复市场信心,这也是重塑网贷行业的最好时机,可转危机为契机:

1)一定程度的危机有利于劣质平台出清,为优质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健康的环境。

2)通过新的备案规则等一系列监管措施,进一步厘清和规范P2P网贷行业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明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的行业定位,打破刚性兑付潜规则。

3)强化信息披露。让投资人对出借风险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对平台的中介性质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对自担风险有更明确的认知。

4)建立行业性的债权债务登记平台,并与央行征信系统或百行征信衔接,完善行业基础设施。

5)引导P2P网贷行业更加扎实地服务个人、小微企业等群体,继续提升风控能力,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6)合理引导和运用市场独立媒体、研究机构的力量,增加信息的可获取性、可理解性和多元性,增加市场透明度、公平度。

7)加强社会性、市场化的金融教育,构建良性的市场规则和预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