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把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人民分开正确吗?

段宝君


自欺欺人

现在我们总说日本是什么右翼政府,什么安倍对中国不友好了......问题是人家日本是民选政府,知道什么是民选政府不?他的政府和领导人是老百姓选出来的。都是左翼的老百姓能选出个右翼政府来?都是对中国友好的老百姓能选出个敌视中国的首相来?咱们国家某些人能不能长点儿心?能不能不这么掩耳盗铃?他肯定是左翼的老百姓占多数,才能选出左翼的政府。敌视中国的老百姓占多数,才能选出敌视中国的首相。这逻辑比一加一难吗?

日本的老百姓是善良的,只是某些野心家、政客是坏蛋。说这话,你就是毒奶粉喝多了。要把善良的日本群众和日本一小撮坏人区别来看......不是?我们长春这假疫苗劲儿挺大吧?是不是从小打的?

军国主义和日本人民也是这个道理。人民是土壤,没有人民军国主义的土壤,你不可能长出军国主义政府、军队的树苗。

按照某些人的逻辑,一群善良的日本人民,某明奇妙的就蹦出来几个害群之马、军国主义狂热分子。这是说不通的。

其实这终究是个概率问题。

发动战争前,必然是在日本的民众中,向往侵略中国的人占大多数。这是一切问题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他的政府官员、军校学员、将领,向往侵略中国的人才会占大多数。因为他的政府官员是民间擢升上去的,军校学员是年轻人考进去的,将领也是小学生一步步爬上去的,这些人都曾经是:老百姓。

1,日本的老百姓是善良的,军国主义分子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2,有日本老百姓向往侵略的土壤,经过提炼升华,形成了军国主义。

大家看看,哪条更符合逻辑?

实际上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日关系是不错的。仇视日本人的潮流是在90年代开始的。这个问题又大了,咱们就不展开了。198几年的时候,咱们国家穷,那时候日本的经济援助,说实话,不赖。咱们中国人是讲志气的,但毕竟拿人家手短,所以嘛,出于宣传和某些需要,就特意把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日本民众做了区分。你侵略过我,现在我还拿你钱,大家怎么都得有个台阶下。

所以说,把善良的日本民众和万恶的军国主义区分开,那是特定需要,宣传口号。咱们自己人关起门来讲:这话你咋能信呢?

我建议大家一定要看看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里面有这样一段:

日本全国号召建设海军,买军舰,跟北洋水师决战。日本天皇每天只吃一个饭团。全国军民更是全力贡献。有一个女孩,为了捐款,去红灯区做了妓女。然后每天把她赚的钱极其神圣的放到捐款箱里。最后,她给在海军的情人的信里是这样写到:为了海军,我没能把贞操留给你,十分的抱歉。你现在为了帝国海军出征,就去夺取30个中国女人的贞操作为补偿吧。

记住了,这才是日本、善良的、老百姓。


锐度何老师


如果因为有中国人做了汉奸或者成了腐败分子,所以就能看中国人都是汉奸或者腐败分子吗?

如果因为某一个家庭中有人犯罪,所以就能看这一家人都是罪犯吗?

如果不能,那么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是不是要把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人民分开的问题。

这是常识。再说事实。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以来,中国处理对日关系一直也是这么做的,严格区分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人民。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关系当年能够实现正常化,通过增进民间交往来推动官方外交关系建立就是关键因素之一。

此后的中日关系虽然波折不断,但民间往来的动力从来都很足。即便在自日本所谓“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日间的高层往来受到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国家主要领导人层面的正式访问已经中断了有六年多之久,而双方的民间交往从来没有完全中断过,哪怕是在最艰难的时候。

这不仅是因为两国寻求各自国家发展有强烈的现实需求,也是两国避免历史重演所必须要跨国的坎。而且,从最基本的人性诉求和社会发展来说,历史需要铭记,但仇恨最终只能轻放。要不然,中日间就永远不用交往了,一直处于互相报仇的状态就好了。

现如今,中日关系正处于积极升温的态势,领导人之间的正式访问也有望重启。但不得不说,虽然中日关系已经进入了21世纪,可两国民众中,还有不少人的思维停留在上世纪的战争时期。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地区分日本人民和日本军国主义。


涵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近代化改革,在物质层面大力工业化的同时,在意识形态体系上却选择了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带来巨大灾难,最终也使自己陷于毁灭。只是,为什么日本滑向择军国主义的魔窟呢?

这得从工业时代,日本的地缘政治格局来分析:

工业文明远胜于农耕文明的征服自然能力,大幅削弱了海洋的地缘屏障作用,这种变化,使日本不得不面对海上而来的巨大外部威胁——这是日本历史上前所未有过的。

近代的世界各国,普遍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西方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抢占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世界浪潮。

面对携工业文明之势汹汹而来的西方列强,哪怕是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深陷农耕泥沼的情况下都难以应对,日本这种地缘实力有限的弹丸小邦,想维护主权独立的更是十分艰难。工业化转型迫在眉睫。

如何才能实现工业化转型?日本首先要做的就是中央集权。

在云石君看来,中央集权对日本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可以最大限度的集中内部资源,以抵御外部的冲击——古代中国便采用这种体制,以应对来自蒙古高原的强大游牧武装威胁;第二,权力的集中,意味着各地区之间政治藩篱的消除,这为大规模工业化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条件——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诸侯割据,四分五裂的国家而言,这一点显得至关重要。

在亡国阴影的笼罩下,日本精英阶层开始了行动。

首先登场的是倒幕战争,而发动这场“革命”战争的,则是位于西南部九州岛上及周边地区的四强藩——长州、萨摩、肥前、土佐。

鉴于德川幕府的封建政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日本近代化转型的迫切需要,所以它的倒台是必然的。只不过出手的却是西南四藩,这里面倒颇有些文章。而这里,也就涉及到云石君在上一节《地缘政治25:古代日本为何四分五裂》一文中所介绍到的古代日本三大地缘政治板块之一——泛九州地区。

泛九州地区地处日本本土西南,与日本的关东、关西两大地缘核心均相隔较远,反倒与中国核心区以及朝鲜半岛比较接近,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使它得以较充分的承接华夏等外来先进文明的辐射,从而获得实力的增长。而这种实力,与其偏居一隅的地缘位置结合到一起,又反过来使它成为日本内部最“不服王化”的地区之一。

时至近代,虽然华夏文明业已衰落,不过从南方飘扬而来的欧洲文明,却又填补了华夏文明的位置,所以扎根于此的西南诸侯依然实力强劲,对外部世界出现的变化也了解的更为详细,所以成为倒幕的中坚力量。

德川幕府早已是昨日黄花,外不能抵御列强,内无法压制诸藩,很快便在倒幕军的打击下垮台。在倒幕势力的拥护下,明治天皇重掌大权。

在掌握政权后,明治天皇和维新力量迅速开始实行中央集权,并大力推行工业化。

中央集权和工业化,是日本拯救国运,乃至做大做强的不二之选。而随着一系列维新政策的推行,日本内部的地缘格局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全新的本州地缘板块快速形成并壮大。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必然的结果。在上一节《地缘政治25:古代日本为何四分五裂》一文中,云石君已经说过:农耕文明条件下,由于日本内部地缘结构支离破碎,无法形成强大到足以压制四方的核心地缘板块,所以造成政治上的四分五裂。

但随着工业文明到来,铁路和近代马路的出现和普及,大幅增强了陆上各地缘板块的地缘关系。相对于中俄这种国家,日本的山水地形并不是太复杂,凭借铁路和马路的力量,日本完全可以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各次级地缘板块连接起来。

尤其是关西、浓尾、关东三大平原,位于本州岛中部,直线距离并不遥远。在农耕时代时,限于文明发展水平,三者间的山川或可形成较强的地缘屏障,拉大了它们彼此间的地缘距离。但当人类进入到工业时代后,本州岛上的那些许山丘,其阻断作用就被大幅削弱。借助铁路、公路、轮船等近代交通设施和工具,三者的地缘关系可以得到极大加强,发展到最后,三者整合成为全新的本州核心地缘板块。

本州核心区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关东、关西、泛九州三足鼎立的地缘政治格局。本州核心板块不仅规模更加庞大,而且由于这一核心区主要为沿海低地平原,更适合工业发展,所以随着工业化的启动,它迅速拉开了与其它次级板块的等级差距。

一个位居领土中部的超强地缘板块的产生,意味着日本的中央权力可以以此为依托,压制其它边缘势力。这从地缘角度上为日本的中央集权提供了巨大支持,是这一崭新政体能够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

只不过,这种地缘格局的改变,意味着泛九州地区的相对衰落。

这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泛九州地区的地缘实力本就不是太强,之前不过是凭借着与外部接触的优势,才得以跟关东、关西两大板块分庭抗礼。随着日本的开放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泛九州地区的外贸枢纽地位逐步丧失,先发优势迅速被填平,而关东、关西却在工业力量的推动下整合成为一体。当强大的本州核心区出现后,泛九州板块沦为本州附庸也就不可避免了。

可是泛九州势力不能接受这种局面!毕竟他们可是倒幕运动的发起方和主力军,日本能够中央集权,全赖他们当年的振臂一击!

可现实就是如此冷酷无情!虽然凭着倒幕大大功,泛九州势力在早期明治政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随着本州地缘板块的兴起,以此为根基的当地势力迅速崛起,而以泛九州地区为根基的旧日功臣则因实力不济,而日趋边缘化,这引发了这些旧人的强烈不满。当二者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冲突的爆发就势所必然——这就是日本维新史上著名的西南战争。

在被边缘化后,以倒幕英雄西乡隆盛为代表的泛九州势力退出明治政府,纠集西南部萨摩等藩的武士,与政府的新军武装对抗。最后,凭借本州的强大实力,中央政府赢得胜利,西乡隆盛自杀。

在这里,云石君多唠叨几句:后世的历史学家,通常把这场战争定性为日本新兴资本主义势力与传统封建武士的冲突。这种理解自然也没错,但究其本质,其实也是泛九州板块与本州核心区的地缘冲突。

文明形态的质变,使本州核心区的地缘实力大幅抬升,他们成为这场日本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方,所以本州地缘势力得以较快转型,从而更多的以新式资本主义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

而泛九州地区受限于较小的体量和多山少平原的地缘条件,在向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严重落后,当地势力自然也就更多的保持了传统的封建武士面貌。在工业文明条件下,本州地缘板块在体量和质量上都获得了大幅提升,获得了压制各方的绝对优势,以泛九州为代表的边缘地缘板块,就再也无法像古代那样割据自雄。

西南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日本最后的地方势力被消灭,中央集权大功告成。日本工业化的内部阻碍得以消除。

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危机就消除了。毕竟日本只是一个领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弱小岛国。就算把地缘实力充分变现,也依然无法跟列强抗衡,变身强国更是白日做梦。所以,无论是保卫国家免受侵袭,还是做强做大参与国际竞争,日本都必须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在文化上推崇无力的同时,行动中开始对外扩张。

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是军国主义得以形成的社会基础。

可话又说回来,近代的这帮子列强,哪家不符合这两项标准?

军国主义的定义,是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经、文等各个方面都服务于扩军备战及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纵观近代列强,并不是每家都达到这种程度——比如,英法美三强就没有。

那怎么日本最后就搞成了军国主义呢?

时也!势也!

势很好理解。日本就那么大点地盘,又资源匮乏。在家底有限的情况下,唯有大力推行军国主义,才能够把国家资源最大限度的集中到军事方面。

而所谓时,则是日本时运不济。日本转型时已是19世纪后半页,地球上稍微像样点的地盘,要么已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要么也被他们虎视眈眈。日本这种后发小国,不在军事投入程度上投入血本,是争不过这些老牌列强的。

甚至想抢中国都不容易。虽然当时大清朝已经衰落的不成样子,但好歹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只有拿出全部家业发展军事,才有可能抵消中国庞大体量带来的规模优势。

综上所述,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军国主义是日本生存发展的仅有选择。在厘清了这一层之后,日本毫不犹豫的投入了军国主义的怀抱。

有了军国主义的加持,日本终于获得了自保跟扩张的本钱。

而换个角度,鉴于军国主义极端泯灭人性,把民众利益剥削到极致;所以日本也必须极力对外扩张,用扩张夺得的大量利益来平息内部的不满,才能使这一体制得以长期维持下去。

当国家和民众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对外抢劫来摆平时,日本的扩张也就顺理成章了。

大日本帝国的扩张史,中国人基本上都非常熟悉。只不过,日本为何会选择侵略中国?它又凭什么能击败清朝和沙俄?日本为何可以在一战中获利甚丰?又为何会跟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在二战中被美国彻底摧毁?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在下一节《地缘政治29:日本主导东亚的梦想为什么注定会失败》一文中继续解读。

注: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29:日本系列之第3部分。对地缘政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云石微信公众号:云石,收看云石全部地缘政治文章。


云石君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长久以来,将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人民分开对待完全被看作是一种外交辞令,除此以外,可以说没有任何用处,因为我们在抗日战争中感受到了日本人太多的敌意,太多的反人性,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什么军国主义能够涵盖的范围,所以,这种区分对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但我们也不会因为感情而去蒙蔽了智商,不去分析日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真正的构成,相反,我们很喜欢研究这个潜在的或历史的敌人,下面,就由我来分析一下军国主义和日本人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联系与存在吧。

一,对于日本人来说,任何思想都可以附着在他们身上,也可以迅速剥离。日本的文化都是外来的,古代取自中国大唐,近代取自欧洲。他好像是个伸缩性很强的国家,这与他们民族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二战结束后,美国人占领日本,他们见到的日本人除了对他们点头哈腰之外,几乎什么也不会,你很难想象这帮人和几个月前在太平洋小岛上与美军浴血奋战的那群人是同一个民族。军国主义好似随着战争结束就荡然无存了,它好像变成了历史词汇。从这里看军国主义更像日本人的一种思想工具,而并非日本人本身。



二,日本的地理位置影响了日本人的认知与认识。日本就是四个小岛组成,平原甚少,耕地不足,人口又比较稠密,岛下资源匮乏,可以说要什么什么没有,无论是做农业国家还是工业国家,他都很不够格,如果只守着这几个小岛过日子,日子就会过得很不好,侵略,占领邻国好似就成了上天给他们安排好的道路一样,有没有军国主义他们都一样会干,比如历史上丰臣秀吉入侵朝鲜,这叫什么人主义呢?实际上,丰臣秀吉发动战争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国内土地太少,不够用来分封,所以只有侵略一途。



三,日本人把聪明用到了正地方上。你很难想象日本这样一个各方面都很差劲的国家怎么成为亚洲霍乱的根源的,他又是如何能成为我们中国这种大国的劲敌的?观察周边,就连菲律宾比他的条件都不差,更别说别的国家,但日本却崛起了,我们不得不说日本人有钻研的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心境。就拿圆珠笔芯的发明来说,就可以窥见日本人的这种精神。他们很会学习比他们先进的东西,然后超越这些东西,这是他们近代工业化迅速成功的保证。而工业化的成功自然奠定了向外侵略的基础,军国主义自然的就落户到日本人身上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军国主义和日本人并非与生俱来就纠缠在一起无法区分的,事实上是日本诸多的条件逢迎了军国主义可以可以成长的环境,只要时机合适,日本必定重燃这种思想,关键的问题就得有人约束着他们,让他们沿着非军国主义道路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国家时刻要强大,让日本不要产生错误认识,则军国主义在日本就失去意义,也就不用与日本人民去区分了。


感谢您的阅览,喜欢本蛇回答的请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史书上冬眠的蛇


如果要说这句话不正确的话,是不是要把日本军国主义等同于日本人民?所以很显然,不能用军国主义替代日本人民,因而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就如同不能用纳粹来等同于德国人民一样。

人民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和集体的概念,基本含义类似一个族群的概念。这个词基本上是个中性甚至带有一些政治上中立的含义。它并不指代一个一个群里中的个体,只是一个群体性的称谓。因而不能说一个人民,或者人民中的某个人。

作为群体和集体以及统一的概念的话,人民通常不会产生任何政治问题的,这就如同国家、民族的概念一样,基本上不带有特别明显的感情色彩。比如,说一个民族很坏,显然不客观;说一个国家特别好,也不具有真实的客观性。


因为国家、民族、人民都是由具体的人或单位组成的,它的好坏是里面内部具体的人和单位的博弈组成的,有好人坏人,好的单位活动也有坏的单位活动。好坏中和以及平衡来看,这样的词基本上就是中性客观的代名词。

而军国主义、纳粹主义等则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是一个群体中最危险和最有问题的一部分人组成的一个集体或者一种极端的意识形态。显然这与人民中性的概念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这是从语义的逻辑上分析双方不具有一致性。无论是说日本还是说德国,对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如此。

当然不排除人民中的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些人是纳粹主义或者军国主义,但不能因此说整个人民的范畴都有问题。


木春山谈天下


不完全正确!大家知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日本民众推动的,节衣缩食支持海军,将大清北洋舰队击败于黄海。大举进攻中国大陆时,又是节衣缩食,加班加点,疯狂支持战争!当日军每攻下中国一个地方或一座城池,他们会欢呼庆祝,却不管是建立在别国民众成千上万尸骨之上的!所以,世界别的国家的民众可以划分,但日本不能!!!


梦中想着你211620873


可以说发动战争的是日本天皇、政府、军队权力层,普通民众无权决定。

从这点来说,责任上是应该有区别。

此外,战争确实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受伤害的确实也有日本民众。

但是,完全分开是机械的,理想化。

当雪崩发生,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还要看民众的态度。

众所周知,日本民族服从命令,甚至盲从,习惯于把思考的事交给上级,交给权利部门,所以也特别容易被煽动起来。侵华战争也是这样,民众狂热的投入。

他们自己所自豪的国民性就是把个人和国家的命运捆在一起,发自内心的投入。甲午战争及日俄战争胜利,强化了他们的信心。

另外他们也确实从此前的一次次对外战争中享受到了带来的好处。

所以,要说他们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不过是受害于不幸战败。

而且从实际效果来看,我们的宽容并没有让他们集体的反思悔恨,从政府到人民,对历史的态度如此,日本拍摄的那些纪录片也如此,清楚说明说明,他们所反思的只是为什么会战败而不是发动战争的罪恶。

这更加重了这个所谓区分民众与军国主义的悲观判断。


雪天雪晴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考虑这个提法的历史语境。简单讲,当时这么提就是为了缓和两国关系,以求尽快恢复两国邦交,而且以此体现了我中华民族“以德报怨”的宽广胸襟和建交的诚意。所以不难看出,这种“二分法”既有希望两国冰释前嫌的友好一面,也有实现外交目的的功利性一面。在新中国建立不久,外交上受苏联威胁同时又被西方孤立的背景下,这种提法当然符合国家的外交策略和根本利益,所以当然也是“正确”的。

不过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说的是战争责任问题。所以我们还得换个角度就事论事地谈。将军国主义和一般国民区分开来的逻辑是,侵犯中华领土,犯下累累罪行的是一小撮日本法西斯,而普通日本百姓则是被蛊惑煽动的无辜群体。但不要忘记,“沉默的好人是邪恶的帮凶”。我从不愿以最坏的恶意揣测日本百姓的天性,被军国主义者蛊惑煽动想必也一定是事实。可这种被蛊惑被煽动肯定不是从总动员法令颁布后才有的,而是从九一八事变时就有了,是从一战后侵占山东时就有了,是从火烧圆明园时就有了,是从日俄战争、甲午战争时就有了,是从高层制定大陆政策时就有了。时间一下往回推了半个世纪,这是几代人已经固定下来的东西了。反过来想,如果当时百姓没有和侵略者上下一心,又怎么会有“一亿国民总玉碎”的说法呢?所以,侵华之罪,日本人人有之,没有受到军事法庭的惩罚并不意味着没有罪责,被原谅的罪过也不意味着可以被轻易忘却。


东瀛游侠


取决于你做如此文化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做生意、搞邦交当然要分开统治阶层和百姓。但是,就研究意识形态、做国际战略、搞备战国防而言,军国主义精英和平民阶层是分不开的一个文化、政治、军事整体,没有平民的全力支持,军国主义一事无成。

世上每个文化群体都有从众心理,但从众、顺从、服从是日本文化自认的一大美德,如果不是他们的最崇尚美德的话,这也是日本文化不同于世界任何其他文化的一个特质。无条件效忠天皇、无条件服从长官,日本人把忠诚、服从仰信为成功取胜、富国强民的信念、铁律,这也正是日本人给国人以遵纪守法、素质高的深刻印象、错解。

研究文化,在伦理上看别人犹如在镜子里面看自己。学界对日本文化的另一个历史误解就是认为它是个中国文化的子文化,或者明治维新前日本一直在学中国文化。事实上,一个简单的追问即可打破这种文化认知的幼稚:说说他们学到了什么?


Lauzi


当时社会一体化,时刻准备一亿人玉碎,日本社会就没有脱离军国主义的人民。日本军国主义植根于日本人民,领导在日本天皇,执行在日本军人,对周边进心了残酷的军事侵略,是日本的国民性质所决定的,可以说日本二战时期的所作所为都是全体景象,没有什么人是独立于战争之外。所以说原子弹下无冤魂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对于日本社会的紧密性,我们要时刻警惕,防止日社会的再度军国主义化,有必要敲打一下,但可以说作用不大,日本走向军国主义是必然的,这是日本人民的性格所决定的,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拿枪的拿枪,慰安的慰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