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當下,中國式婚姻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出軌和離婚,而是缺愛

當下,中國式婚姻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出軌和離婚,而是缺愛

有人統計過,“愛”這個字大概是現代漢語使用頻率最高的漢字之一,大到國家領導人的著作,哲學家的論述,小到一個人的日記、小學生的作文,都會下筆如有“愛”。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這樣一個字裡行間頻頻出現的“愛”卻在我們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付之闕如,別說戀人和夫妻之間很少說“我愛你”三個字,連父母和子女之間也很少表達這種情感。

記得若干年前我看過一個電視節目,演播室來了一對人人稱羨的模範夫妻,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據說他們結婚三十年從未吵過架,但彼此也從沒說過“我愛你”“我想你”之類的綿綿情話。

那天主持人故意使壞,讓丈夫當面向妻子說“我愛你”,結果搞得那位大學教授臉紅得像猴屁股似的,就這麼簡單的三個字愣是遲疑了十五分鐘也沒好意思說出口,中間還有點扭捏,說什麼“都老夫老妻了,說這個幹嘛?”最後在主持人的逼迫下,只好拉著妻子的手,說了一句不痛不癢的話:“我覺得你還挺好的!”

可見,我們生活在一個多麼缺少“愛”的國度裡,哪怕是如膠似漆的甜蜜夫妻,恐怕“我愛你”這三個字也如同國家機密似的始終深藏心中,很難大聲說出來!

然而,被愛,卻是人類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如果這份需求一個人始終得不到,他(她)就會生出很多匪夷所思似的想法,作出很多瘋狂至極的舉動。

當下,中國式婚姻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出軌和離婚,而是缺愛

在電視節目中,我看過的絕大多數情侶、夫妻,他們產生誤會、矛盾乃至分歧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雙方都感受不到來自彼此的愛,哪怕心中有愛,也不懂得如何表達出來。

我們這個民族整體上是個內斂和含蓄的民族,小時候,父母很少去誇孩子,結婚後,妻子也不懂得贊丈夫,丈夫更不會哄妻子,我們明明深愛著對方,卻一點都不知道用語言表達出來。漸漸的,我們的心開始冷了,彼此之間的誤會就像一堵牆越來越厚。慢慢的,我們都變成了思想上和行動上的“愛無能”,心裡頭也許還存著對方,嘴巴上卻從沒把對方當回事,我們說的和想的永遠南轅北轍,伴侶就像一個外國人,總是聽不懂自己的話。這也是生活中“吵架夫妻”和“啞巴夫妻”越來越多的原因,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死亡,很多戀人、夫妻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在誤會和爭吵中形同陌路、分道揚鑣。

所以,我認為,當下,中國式婚姻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出軌,不是離婚,而是缺愛。

2

最近,演員黃磊去年接受一家媒體採訪的視頻又被網友翻了出來。


在這段視頻採訪中,黃磊有點激動的說:“我非常反對夫妻變成親人,親人就是親人,我媽是我親人,我爸是我親人,我閨女是我親人,但我老婆是我的情人,是我的愛人,是我的情侶,她是不一樣的!”

黃磊理直氣壯地反對把夫妻變成親人,他認為,婚姻必須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

黃磊這話對不對呢,當然對,但也不完全對。

說他當然對,那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親人是指由血緣關係的,比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妻之間沒有血緣關係,靠什麼維繫?當然是愛情。

說他不完全對,是因為他的觀點不符合中國特色。

黃磊的這個觀點在西方是毋庸置疑的,以基督教為文化核心的西方國家,普遍認為,夫妻是家庭的中心,沒有愛情的婚姻顯然是不道德的。可在提倡孝道為宗旨的儒家思想影響下的中國,婚姻卻偏偏和愛情無關。

關於這點,我的多篇公眾號文章都分析過,中國式的婚姻,一直都是聽從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求的是“門當戶對”,“傳宗接代”,愛情從來都不是先決條件。

雖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但一個人什麼時候結婚,跟什麼人結婚,自己既沒決定權,也沒選擇權。

易中天先生在《中國的男人和女人》一書中這樣總結:“傳統的婚姻,從士大夫之家到一般民間,夫婦之間的感情,都相當淡漠。儘管中國傳統社會反對夫妻隨意離異,主張白頭偕老、相伴終生、地久天長,但更多的是強調人身依附關係的牢固性和家庭內部的穩定性,而非什麼忠貞的愛情。”

有時候夫妻之間感情過於甜蜜反倒惹人閒話。據《漢書·張敞傳》記載,漢宣帝時期有位大臣叫張敞,夫妻情深,每當妻子早起,張敞就為她把筆畫眉,天天如斯樂此不疲。結果就被人舉報到皇帝那兒,說張敞這小子不務正業,天天在家跟老婆搞不正當的男女關係。漢宣帝一聽就火了,這還了得,趕緊拿下。最後還得張敞親自跑到皇帝面前解釋大半天,這事兒才算完結。

估計很多現代人都覺得難以理解:張敞既沒包二奶,也沒出門嫖娼,不就是給老婆畫個眉調個情嗎?觸犯了哪條法律?屁大點兒事連皇帝老子都要過問?你還別說,那個時候就是如此,夫妻之間橫眉冷對很正常,沒事畫眉就不正常。

也許有人會提出意見,你這說的都是萬惡的舊社會。如今我們都自由戀愛了,婚姻當然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了。

是這樣嗎?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也就是我的父母年輕那會兒,他們結婚倒不是父母包辦了,而是組織安排,單位介紹,要看出身、階級和成分,好像跟愛情也沒什麼關係。

這些年隨著社會風氣的逐步開化,略有好轉。但正常的兩性交往,還是放不開,很多人結識異性不是通過網絡就是依靠朋友介紹,有一段時間,身邊就有不下十個單身女性要大叔給她介紹男朋友。怪不得剩男剩女這麼多?怪不得電視相親節目和各種公園的相親角如此大行其道?

當然也不能全怪這些女孩子太功利,主要是在相親節目上出沒的男嘉賓普遍缺乏魅力。他們不是心理上還沒斷奶的媽寶男,就是呆板無趣的殭屍男。而且,這還不是個別現象。

說句有點不太客氣的話,在情感方面,中國男人大概是世界上情商最低的男人之一,堪稱不會談情說愛、不敢主動表達、不懂甜言蜜語的“三不”男人。

西方經典的文學模式都是英雄救美,中國不是,都是美女救公子,要不就是女俠搭救落魄書生。而且那些讓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帥哥、才子一個個都比黃花閨女還矜持害羞。沒辦法,男人都不主動,只好女人生撲。《天仙配》裡面是美麗的七仙女把董永堵在路口不讓走,《梁祝》裡面也是祝英臺先主動表白,《聊齋志異》更是各色狐狸精們大半夜主動送上門。

在中國傳統的影視作品裡,男人不談戀愛都還像模像樣的,一談戀愛準保冒傻氣。

有一段時間,影視劇裡,老婆對老公最愛說的一句臺詞就是:“瞧你那傻樣!”,好像男人不傻,女人就不愛。搞得中國影視劇裡的男人一遇到女人,就集體犯傻,偶爾有那麼一兩個不傻的,不是花花公子,就是惡棍流氓。

在大叔收到的各種情感諮詢中,經常聽到類似這樣的投訴:“他不懂關心人”、“他很少哄我”、“他從未說過一句我愛你”,“他可笨啦,老是不懂我的心!”

總之,無論是戲曲影視還是日常生活中,中國男人的總體形象都不盡如人意:不是太被動、太軟弱、太窩囊,就是不會關心人,體貼人,照顧人。所以難得出現一個黃磊,說老婆就是情人,婚姻應該以愛情為基礎,就顯得思想覺悟特別高。

3

中國式的婚姻,根本滋生不了愛情,只會讓夫妻往親人的方向傾斜。

馮小剛早期電影《一聲嘆息》中張國立扮演的丈夫跟徐帆扮演的妻子有這麼一句對白:“我拉著你的手,就像左手握右手,感覺是沒了,但要分開很難。”這句話道出了很多夫妻的實質:只有親人的溫暖,沒有心跳的衝動。夫妻似乎就是老老實實過日子,孝敬父母,撫養子女才是頭等大事,至於情不情,愛不愛並不重要。

這還算好的,還有很多都變成了親密的陌生人,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同睡在一個床上,你不瞭解我,我不理解你,常常無話可說,漸漸難以溝通,最後又往往因為其中一方出軌和存在家暴、酗酒、賭博等種種惡習大打出手,最後沒成親人卻變仇人了!

有些男人一結婚,就把老婆變成了冰箱和洗衣機,不保養也不維修,就知道不停地用,直到哪天徹底用壞了,就直接更新換代了。

中國的傳統婚姻因為大多缺乏愛情作為潤滑劑,很多夫妻都是湊合著過,過得不好也懶得離。如今,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長大的一代,一個個沒結婚前都是家裡的“小王子”,“小公主”,結了婚一旦有了矛盾和分歧,誰也寸步不讓,別指望夫妻最後成親人了,連情人都不如,情人還起碼撒個嬌、賣個萌,說句甜言蜜語,所以出軌的出軌,離婚的離婚。

是什麼導致中國式的離婚居高不下?

缺愛。

缺愛包括三方面的含義:1、男女結婚根本不把愛情放在第一位,而是男方要傳宗接代,女方要車要房。2、結婚以後,不會溝通、不善溝通、不懂溝通是很多夫妻致命的軟肋。3、因為夫妻之間缺少愛意,不善溝通,一旦遇到矛盾和問題,只會用分手和離婚來解決。

因此,如何合理而有效的向伴侶表達你心中的那份愛,便成了戀人和夫妻之間最重要的一門功課。

參考國外一些心理學家的觀點,我總結出了夫妻之間表達愛的七種武器:1、特別的關注 2、精心的陪伴 3、專注的傾聽 4、由衷的讚美 5、深情的愛撫 6、別緻的禮物 7、美好的回憶。

只有愛,才是挽救中國式婚姻唯一的靈丹妙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