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這個皇帝很慈祥,把後世子孫當“豬”養,最後江山被吃垮

這個皇帝很慈祥,把後世子孫當“豬”養,最後江山被吃垮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於元朝時期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小時給地主放過牛,他的父母和大哥在大饑荒年代被活活餓死,後來被迫出家當和尚,外出逃荒要過飯,受盡了苦難生活的折磨。

在鬥爭生涯中,對外,朱元璋曾經沉殺小明王韓林兒,先後攻滅陳友諒、張士誠,最後打敗蒙元。對內,建立大明王朝當皇帝后,又濫殺功臣,對貪官剝皮實草,手段鐵血殘忍。但鐵漢柔情,對子孫後代,朱元璋卻像一個樸實的老農一樣慈祥和藹,呵護備至,唯恐他們受一點委屈。

一方面,他對手下功臣悍將毫不留情予以剪除,防止他們危害後世子孫的江山安全。另一方面,他用心良苦,建立了一整套宗藩制度,為後世子孫創造最最優越的生活條件,堅決不讓後代子孫再受他那樣的苦,再遭他那樣的罪。

這個皇帝很慈祥,把後世子孫當“豬”養,最後江山被吃垮

明太祖朱元璋

開國之初,朱元璋就將自己的23個兒子和一個侄孫分封到全國各地為藩王,其中有9位被封到沿長城的要塞地區,讓他們"控要害,以分制海內"。一方面,削弱諸功臣將領的軍權,監視各地的文武官吏,另一方面,以親藩為屏衛,確保朱氏江山的永固。

朱元璋規定,諸子中,除太子朱標外,其餘的皇子皆封為親王;親王的嫡長子繼承其爵位,其餘諸子皆封為郡王。郡王之下又按世系依次封為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奉國中尉的嫡長子仍襲其爵,其餘諸子皆稱為宗室。

洪武初年規定,親王每年歲祿為5 萬石,另有賜予大量的莊田、莊佃、奴僕以及儀仗、府第等。洪武末年,改定親王歲祿1 萬石,郡王2000 石,鎮國將軍1000 石,輔國將軍800 石,奉國將軍600 石,鎮國中尉400 石,輔國中尉300 石,奉國中尉200 石。

朱元璋規定,皇族不必從事農業工商等任何職業,也不必參加科舉,從生到死,所有費用都由國家負擔。皇族年滿十歲就可領取俸祿,結婚時國家發放房屋、冠服、婚禮費用,死後還有一筆厚厚的喪葬費。

這個皇帝很慈祥,把後世子孫當“豬”養,最後江山被吃垮

燕王朱棣(明成祖)

與朱元璋當初封藩為皇朝屏衛的初衷相違背,在他死後不久即發生了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奪位的"靖難之變"。由藩王掌握過大的政治軍事權力的封藩制度,事實證明與中央集權體制是相沖突的。朱棣登上皇位後,深明封藩制度弊端的他,自然集中全力削藩,以捍衛自己最高皇權的利益。在完成"削藩"大業後,朱棣及以後的皇帝加強了對宗藩的監視、約束和限制,旨在從各方面加以裁抑和鉗制,防止尾大不掉,危害皇權,形成了所謂的"藩禁"制度。

明朝規定:宗藩不得預兵事,亦不許預政事,所有宗室均不許入仕做官,不許從事工商業;兩藩王之間非經奏準不得敘會相見,宗室不得隨意出城;藩王就封后非經特許不得還京入朝,不得與封地的官府交往;藩王不許自行設置王府的官吏,亦不得拒絕由朝廷任命派來的王府官吏。甚至還規定,宗室生子,必須向朝廷請名,由皇帝賜名。宗室年長,必須向朝廷請婚選配,不準"擅自婚配",等等。

國家無條件豢養藩王,而諸家藩王不能從事四民之業,既不許他們朝覲參與朝政,也不允許他們參與地方事務,而且他們活動範圍被劃定在一定的生活空間內。宗藩已成為明朝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他們唯一的作用就是無限制地繁衍人口,無限制地消費大明王朝的社會財富,無所事事,坐食終老?這種生活狀況,真的是與農家豢養豬沒有太大的區別。

在特殊背景下最終形成的明代宗藩制度,給大明帝國帶來無盡禍害。

這個皇帝很慈祥,把後世子孫當“豬”養,最後江山被吃垮

明福王朱常洵

要想富,多生孩子,多俸祿。生活條件優渥又無所事事的明皇族們,廣收妾媵,醉生夢死,人口呈幾何式增長。如大明弘治五年,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紀錄,截至這年8月,已生育子女共94名。他的孫輩人數達到了163人,曾孫輩更多達510人。慶成王的兒子們也大多繼承了父親優秀的生殖能力,他長子生育的兒女後來也達到了70人。後世有人研究,到明朝未年,朱元璋的後裔們已繁衍到二三十萬,甚至有人說達到了一百多萬。不管如何,皇族人數眾多已是必然。這也意味著,國家財政負擔幾十倍、上百倍地增長。如山西晉王府,明初年俸只需一萬石,到了嘉靖年間,增長到八十七萬石。

這個皇帝很慈祥,把後世子孫當“豬”養,最後江山被吃垮

明世宗(嘉靖)

由於宗室人口日益繁衍,皇族宗祿的開支逐漸釀成國家重大的財政危機。僅以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為例,全國的稅糧總收入為2285萬石,而各王府的歲祿開支就達853萬石,佔全國稅糧總收入的37%。同期,供應京師的稅糧是400萬石。

這個皇帝很慈祥,把後世子孫當“豬”養,最後江山被吃垮

明思宗(崇禎)

明朝宗藩的俸祿是由所在地財政負擔的。從明代中期開始,不少地方的財政收入,已經不夠支付居住在本地的皇族宗祿。如山西全省地方財政收入為一百五十二萬石,而此地皇族的俸祿是三百一十二萬石。河南全省地方財政收入為八十四萬石,此地皇族的俸祿卻高達一百九十二萬石。

宗藩這一純粹消費的寄生階層,已經成為明朝難以負荷的重負。一方面,是藩王們富可敵國。另一方面,卻是國庫空虛難以為繼。明末,李自成大軍包圍北京,崇禎皇帝卻拿不出給守城士兵的餉銀,只好向大臣宗室募捐,也是這種狀況的寫照。

這個皇帝很慈祥,把後世子孫當“豬”養,最後江山被吃垮

李自成起義

有些藩王大量掠奪土地,廣建莊田,肆無忌憚地殘害百姓,宗藩問題已經成為當時社會一大害。明代中葉之後,全國人均土地不斷減少,皇族佔有的土地卻迅速擴大。如景王、潞王在湖廣等地莊田多達4萬頃,福王莊田2萬頃,桂王、惠王、瑞王的莊田各3萬頃。吉王在長沙有地七八十萬畝。河南全省土地,居然有一半歸王府所有。宗藩制度在製造財政危機的同時,也轉化成政治危機,最終動搖了明王朝的統治基礎。以天下之財盡入一家之門,天下百姓卻飢寒交迫,這是造成明代民不聊生、階級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明朝中葉以後,相繼爆發的農民起義往往將鬥爭的鋒芒指向當地的藩王,就說明了這點。

這個皇帝很慈祥,把後世子孫當“豬”養,最後江山被吃垮

明太祖朱元璋

明代的宗藩制度,政治上,保證了朱氏皇族具有凌駕於一切宗族之上的崇高的權勢地位。經濟上,保障了朱氏皇族享有國家最優越的生活保障,使皇族可以不勞而獲。後世除個別人在文學藝術等方面有所成就外,大多成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錦衣玉食、驕奢淫逸的寄生蟲。朱元璋的後世兒孫被他制定的特殊制度,養成了吸食民脂民膏卻不事稼穡、不勞而獲的"一群豬",最終吃垮了由他浴血奮戰打下的江山。這恐怕是慈祥的老爺爺朱元璋最初沒有想到,也最終所不願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