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德国进攻苏联的理由是什么?

任性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德国与苏联联手瓜分了波兰,并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好象两国穿上了一条裤子,实际上各怀鬼胎,只是一时利益的结合,各自的防范心态并没有丝毫的减少。

德国所处地理,让她是个四战之地,一战战败后,被英法肢解和管控,德国内部的复国主义情绪是最高的,希特勒也是利用这样的民族主义上台的,主要对手是西线的法国和英国。如果不和苏联搞好关系,德国一开战就可能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危险,至少要留大军防止苏联出兵,这在战略上是极为被动的。于是,用波兰一半的领土稳住苏联,不失为战略高招。

随后,德国向西发动的战事,由于战术先进性和空地立体战争理念的运用,闪电战进展异常顺利,特别对法国,一战时相持几年很难分胜负的对手,在奇袭阿登森林后,短短20天就投降亡国了。这都超出了希特勒的预料,令其欣喜若狂。英国被压缩在三岛,苦苦支撑。

希持勒的野心,本就不止于复仇,他要的是一个统一的欧洲,西线在法国投降后,只余下一些小国,早晚已是囊中之物。对苏联的进攻,己无两线作战之忧。

进攻苏联,还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按希特勒的血统论,斯拉夫民族是劣等民族,也是该被奴隶的民族。第二,苏联发生十月革命后,推进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以埋葬资本主义为最终目的的,是英美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死敌,对苏联发动进攻,甚至可能让美国继续保持中立,而不卷入欧战。第三,苏联当时己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工业实力己很是强大,如果再给苏联几年备战时间,胜负真不知如何。

很多认认为希特勒是因为狂妄而下令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也是重大战略失误,其实是对苏联了解太少了。除非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不想统一欧洲,否则一定是早打比晚打好。





净月暖阳


复联里星云曾经这样评价灭霸:我父亲作恶多端,但他从来不撒谎。其实这句话也完全可以套到希特勒的身上。元首绝对称得上一位“坦坦荡荡”的侵略者。

1924年,希特勒在蹲监狱期间,写了“我的奋斗”。他在书中明确的写了:我出去以后,要当上德国的元首,然后我要消灭犹太人,然后我要打法国,打完了法国我再打英国,打完英国我再打苏联,这一片全打完了,我再跨海打美国......1925年,写完了,我的奋斗公开出版。

在我的奋斗公开出版以后的十几年里,希特勒是严格的执行了书里面自己制定的计划,一步一步的来,真的没藏着掖着。所以这件事在历史上就显得很诡异,希特勒出书,公开了自己的野心,说的很详细,但当时的欧洲各国就是视而不见,屡次被希特勒打个措手不及。

而为什么要打苏联,这在我的奋斗里也说的明白:为日耳曼人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希特勒说了,我们日耳曼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但是,我们的地盘太小了,施展不开才华。刚好,隔壁东欧不错,我相中了。等我当了元首就带领大家把它抢过来。东欧这一片现在住的是斯拉夫人,他们是低等民族,不配拥有这么广阔的土地。斯拉夫人连给日耳曼人当奴隶的资格都没有,直接全灭绝就好了。

希特勒相中的东欧就是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和苏联在欧洲这片土地。而想夺取这些土地,他就得:先打波兰,再灭苏联,大德意志帝国,一统江湖。

所以说德国进攻苏联,可以说有理由,也可以说压根就没理由:我就是相中你家的房子了,然后我决定进你家把你杀了,把你的房子占为己有。这算理由吗?

从根本上看,希特勒是一定要打苏联的,这是他的大政方针。至于什么时候打,那就得看情况再说。

而二战初期,德国闪击法国,击败了英法联军,法国投降,英军撤回老家。但是,英国虽然撤走了,但并没有屈服,依旧是跟德国纠缠,没完没了。希特勒是希望英国能接受他的“和平协议”,承认他的战果,然后停战。结果英国是死活不同意,就是打。由于欧洲大陆和英国隔着海峡,英国皇家海军掌握着制海权,德国军队过不去,于是英德就一直这么僵持。

这么一僵持,德国打苏联的机缘就成熟了。

希特勒认为英国之所以还再跟他坚持,是因为它还有希望:苏联。希特勒判断英国是希望苏联能在背后捅德国一刀,而当时苏联在这方面也确实不断的有小动作。

德军的精锐全在法国海岸附近集结,准备随时登陆英国,所以背后极为空虚。这给了苏联一个极好的机会。苏联也在不断的拉拢南斯拉夫这些国家,把势力范围扩大到了德国东部边境。如果德国依旧和英国纠缠,苏联组织500万部队从东边杀过来,德国直接就亡了。这么大的风险,以希特勒的敏锐是不可能看不见。

所以,主观上,希特勒很早就有打苏联的意愿,相中苏联的地盘十几二十年了,一直有这个打算。在形势上,一方面他认为摧毁苏联以后,英国会失去“希望”,从而停战,他拿着赢来的天量筹码,安全的离开赌桌。另一方面也是要消灭背后这个致命的威胁。这些因素加一起,也就必打了。


锐度何老师


很多人认为,德国在二战时进攻苏联,是他们最大的战略失误。但其实呢,以当时德国所处的环境,它除了进攻苏联,已经别无选择。

因为,最初德国是计划征服英国,但经过几番交战后,德国很快发现,他们想要彻底征服英国,那至少需要把上百个师的兵力、成千上万的坦克、大炮送到英国本土,这样才可能摧毁英国陆军。

但问题是,面对强大的英国海军,面对一海相隔的英国,德国怎么可能把这样大的军事力量,一下投入英国战场呢?如果德国只投入少部分军队到英国本土作战,那这些军队就不是去打仗,而是自杀。而且,德国对英国进行了几轮空中打击,也是损失惨重。



在这种背景下,德国高层很快明白,他们想征服英国,那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至少在当时的情况下。那么,既然英国已经无法征服,那下一步德国该做什么呢?按照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来看,虽然苏联和德国签订有友好条约,但这种纸面上的东西是随时都可能会被撕毁。

更重要的是,基于德国的角度去看,英国、美国、苏联面对共同的利益,随时有可能实现的联合。如果等他们实现了联合,德国再去行动,那肯定是必败无疑的。

很多人认为德国不应该进攻苏联,通常总是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上,那就是只要德国不打苏联,苏联就不会与德国作战。同样,只要日本不攻打美国,美国就不会卷入世界大战。

但真实的情形,显然没有这样简单。因为,基于美国和苏联的利益,它们都不会坐视德国强大。而且,美国和苏联卷入战争是迟早的。因为,随着利害关系加重,美国和苏联即使不派军队,也会把经济手段用得越来越露骨。



比如,日本打美国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对日本实行了禁运。到了这一步,日本不打美国,就只有投降了。不要说别的问题,就是石油的问题,也会让日本很快丧失战斗力。

同样,在欧洲战场,美国虽然没有直接卷入。但是,美国不断加大对英国的经济支持,并不断在经济上限制德国,还各种支持法国国内的反对力量,那德国又如何巩固已取得的利益?

这样不断发展下去,德国的处境只会更加不利,到时苏联如果趁火打劫,希望修定苏德的某些条约,那德国又该怎么办呢?

从这层意义上看,希特勒进攻苏联的主要原因,大约就是:与其坐等英、美、苏实现联合,自己坐等失败;还不如趁他们三方没有准备好之前,迅速打破其中一环,到时就算美国卷入战争,也对德国无可奈何。


我是赵帅锅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当天的5时30分,也就是德军发动进攻的2个半小时后,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召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并递交了宣战国书。声明德军发动军事行动的理由是苏联在波罗的海至黑海一线的苏德边境线部署重兵,并对德国进行破坏、恐怖、间谍活动,违反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苏联该承担的义务。德国政府对苏联这一行径表示极为不满,决定动用以武装力量为主的一切力量对付苏联。

两个中间隔着东欧许多个国家的敌对国家如何能有了共同边境线?又如何能结成同盟?这不得不从当时的国际环境及双方战略说起。

苏德战争既是布尔什维克党和纳粹党的矛盾所致,也是斯拉夫民族和日耳曼民族传统的矛盾所致。虽说双方开战是必然的,但在当时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情形下,还是经历了很多曲折的过程。

早在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在流亡德国时就受到过德皇威廉二世以及德国陆军的支持。德国人的本意是支持俄国革命达到迫使俄国退出战争的目的,结果适得其反,曾经得到德皇帮助的列宁又派人去德国煽动反对德皇的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建国,出于现实需要,苏德双方开始了军事经济合作。苏联为德国重整军备提供秘密基地,德国则为苏联建军提供理论学说支持。但是因为传统的矛盾,许多到过苏联的军官如古德里安等,都有着传统的心理。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上台后,改变了德国旧有的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战略,重新制定了在大陆寻找生存空间的战略。具体来说就以疆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俄国为总目标,向东方扩张。纳粹党认为,苏联信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的头号敌人,你不消灭他,他就要消灭你。为了保卫西方文明,唯一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

但是一想到德国的西面还有宿敌英法,在东面和苏联之间又夹在着不少由英法扶植起来的小国,先进攻苏联必然重蹈一战时期的两线作战的覆辙。

权衡再三,纳粹德国决定还是先打垮英法及其在东欧的盟国,再回过头来收拾苏联。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苏德这两个日后不共戴天的死敌出人意料的结成了军事同盟。

苏德同盟的第一个成果就是先瓜分了英法在东欧最大的盟国——波兰,然后,纳粹德军掉头向西,攻打英法等北欧、西欧诸国。苏联也没闲着,斯大林明白眼下的苏德结盟只不过是为将来更大规模厮杀做准备。因此,在战争到来之前,苏联有必要在国境线以外建立牢固的支撑点。于是,趁着德军西去,苏联先是兼并了原属沙皇俄国领土、十月革命后独立出去的波罗的海三国,同时又以武力从北面的芬兰手里夺取了掩护北方重镇列宁格勒的汉科半岛,进而又以传统的领土纠纷为由向南面的罗马尼亚索取比萨拉比亚油田。

正在英吉利海峡与英国人杀得难解难分的纳粹德国对苏联在东方的扩张所震惊,在1940年11月希特勒与莫洛托夫会谈时,希特勒感到苏联人似乎并不满足。莫洛托夫提出要求德国人完全退出罗马尼亚、芬兰,同时承认保加利亚为苏联势力范围,并且允许苏联向南染指土耳其。

对此,希特勒有必要担心,英国人有美国人支持断然不会轻易降服。西线战争一旦陷入僵局,苏联如果从背后袭击,那对于德国则是灾难性的。而恰在此时,苏芬战争暴露出苏军空有庞大身躯却脉络不畅的劣势。希特勒于是萌生了先以一次快速打击把苏联放倒、再回过头来收拾英国的想法。而苏联人则完全没想到希特勒居然敢不顾大国决策的基本原理,而德国的战争机器则火力全开,呼啸着向东方冲去。


大将军威武K


第一、希特勒几乎兵不血刃就轻易打败了波兰和法国,这两个国家都是一战中的战胜国,同时,也是欧洲的强国。成功来的太突然了,这些战绩使希特勒已经飘飘然了。

第二、打败波兰后,苏、德已成邻国。德国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这让希特勒如芒在背。总担心苏联在背后捅刀子,而且苏联的存在牵制了德军大量的兵力。

第三、苏联已对德国加强防备,苏联通过苏芬战争,加强了列宁格勒的防御纵深,希特勒担心再拖下去,入侵苏联会更困难。

第四、希特勒错误地估计了苏联的实力,他认为苏联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破屋子,只要在门上踹上一脚,屋子自己就会垮掉。还有,苏联红军在苏芬战争中的糟糕表现,也增强了希特勒的信心。

第五、希特勒已无路可退,英国明确表示决不媾和,而希特勒又无力占领英国。一但英国恢复原气,对德国进攻。根据苏联的一贯作法,必定背后捅刀。你不打别人,别人就会打你。元首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事到万难须放胆,先下手为强。

总之,希特勒进攻苏联,一个原因是形势所迫。另一个原因就是赌博,存在侥幸心理。期望轻易击败苏联。


孤独不孤单在抽烟


德国进攻苏联的时间表是德国的情报部门根椐各方面的情报汇总给希特勒,最后希特勒根据参谋部大本营制定巴巴罗刹计划闪电袭击了苏联,斯大林也一直在加紧军备,但希特勒的准备更充分和更早些,其实当时从两国的综合国力来比德国远比苏联弱的多,苏联并不是希特勒想的那么的脆弱,以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为理论的苏联联邦体系的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号召下,全民皆兵英勇无比,越战越团结,越战战斗力越强,再加上雅尔塔会议后和中美英法的加强合作,反观以纳粹主义为信仰的德国在希特勒法西斯的统治下,越战越离心,内部分化,多数高级将领越来越不相信希特勒,甚至发动刺杀希特勒的事变,美国的加入断了希特勒的后路,美国给德国最后致命的一击,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也从来不怕外族的入侵,拿破仑打沙俄不能成功,希特勒没能更准确的认识到经过几个五年社会主义计划的苏联的强大和斯大林的伟大统帅能力,法西斯的暴行是不得人心的,在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坚决地展开反法西斯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空前灾难,损失是难以计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是深刻的,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不可能强暴而屈服英勇的人民,希特勒的下场是必然的,言战者必战败,发动一切不正义的战争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和平发展才是当今世界人民大团结的真正的需要。


手机用户路子思


德国进攻苏联的理由是什么?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起“巴巴罗萨”行动。550万德军在7000多门大炮、400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拉开了全面进攻苏联的序幕。当日4时30分,德军北方、中央和南方3个集团军群共152个师和3个旅,以装甲摩托化部队为先导,在空降部队配合下,从波罗的海—喀尔巴阡山—线约1500千米宽的正面上,分北、中、南三路向苏联发动全线进攻。眼看着即将攻下苏联首都,却迎来了最冷天气。

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要进攻苏联呢?

一,1941年,德国已经在欧洲、北非取得决定性胜利,势力范围和军事力量达到了帝国的顶峰。西线的压力基本解除,这时可以腾出手来撕毁苏德条约,消灭苏联这个宿敌。

二,苏联进攻芬兰已经分散和消耗掉了一部分实力。并且,在苏芬战争中,苏联军队的无能、军事的弱点、战斗力的低下暴露无遗。使希特勒看到进攻苏联有机可乘,胜利只是决心而已。

三,占领英国的艰辛和损耗,令德国急于取得一场胜利来提高人气。物资储备和战略资源日趋紧张。苏联广阔的后方和丰富的物质资源,令希特勒心驰神往。战争需要大量的补给和掠夺。

四,胜利冲昏了头脑。德国在欧洲的节节胜利,以及日本在亚洲的所向披靡,让希特勒错误的认为,瓜分世界的时机已经成熟,如果动手晚的话,苏联有被日本占领的可能。所以有必要先下手为强。

五,欧亚大陆唯一的敌人只是苏联。放眼天下,除了中立的美国,整个欧亚大陆尽在掌握,只剩下苏联如鲠在喉。虽然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双方都知道那是权宜之计,决战是迟早的事。闪电战就像女神赐予的礼物,无往不胜,现在时机已经准备就绪。日耳曼民族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

六,彼此摩擦矛盾不断。从苏联在波兰战役及其后的吞并波罗地海各国、芬苏战争来看,苏联的胃口不亚于德国。苏联对北欧、东欧、波罗的海的进攻和扩张侵犯了第三帝国的利益,威胁德国的安全。事实上已经成为第三帝国潜在的敌人。

七,最为关键,也是希特勒最为担心的事情就是美苏联合夹击德国,两线作战,对德国来说那将是一场第三帝国的噩梦。所以想在美苏连盟之前,首先要消灭苏联,把这种可能的联盟消灭在萌芽状态乃是上上签。

八,英美的阴谋和挑唆。这主要来自对共产主义的恐惧。

综上,1941年6月22日,德国以苏联在德国边境集结大量军队、侵犯德国领空为由进行自卫反击,出兵苏联,直指莫斯科。这当然是德国的借口。

.

(图片选自网络)


中囯观察家


一般情况下,发动大规模战争都是有借口的。至少希特勒为自己人准备了借口。

下面是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对全国的讲话中文翻译,这应该就是希特勒对自己人所说的进攻苏联的借口。














总得来说,就是苏联在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苏联从另一侧也攻入了波兰,强行与德军瓜分了波兰。后来苏联又进攻芬兰,取得惨胜。俄国有22个师进入波罗的海等国威胁德国西线战场,再加上莫须有的160个俄国师在边境待命,俄国飞行员践踏德国的领空等等。总而言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希特勒决定进攻苏联。


始祖鸟的哥哥


20世纪开始,国际规则已经趋于成熟,此时,发动侵略战争也需是要理由支撑的。比如日本侵略中国,就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的名义,号称要把东亚、东南亚人民从西方列强的统治下解救出来,亚洲人来解放亚洲人。

再看德国,虽然是侵略行径,但打响第一枪也需要理由。比如39年9月入侵波兰前,还找了一帮子死囚,穿着波兰军服被德军打死在边境线上,作为德国主权领土被侵犯的理由,德国宣称要自卫和报复,之后宣战波兰,“闪电战”开始。

波兰战役持续了一个多月,39年10月,苏联和德国和平瓜分了波兰——德国占领波兰西部,苏联占领波兰东部及立陶宛。下图,苏德两军代表在波兰地图上划分占领区域。


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被强行并入苏联。6月,罗马尼亚一些区域也被胁迫着加入苏联。两年间,苏联共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纵深极其广阔的战略缓冲带。

另外,22个苏联师进驻了波罗的海各国,共有100多个师环绕两国漫长的边境线,苏德两国从隔着千山万水,变成了“邻国”(下图)。苏联的各种举措,显然被视作针对德国的武力炫耀和咄咄逼人的挑衅。

加之,在一年多前的苏芬战争中,苏联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了胜利,算是惨胜,国家元气大伤的同时,国际声誉也坏到了极点,是西方社会一致声讨的对象。在反共的大国际环境中,种种劣迹加上意识形态的差异,国际话语权甚至不如侵略者德国。

但是,受制于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是不能随意发动对苏联占领区的武装进攻的。

所以,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必须找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苏联单方面没有履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具体可以参见《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凌晨对全国的讲话》,里面数次提及苏联这一年多来在西部边境的扩张,布尔什维克军团已经逼近了德意志人东部聚集区,实属对德意志民族的武力炫耀,严重威胁了德国控制区域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且强调,情况万分危急,目前,苏联集结了大量军队,随时有可能对德国发动攻击,在6月17-18日已经出现了数次苏军“越界”行为,并已经侵犯了德国领空,所以德国要自卫(先发制人)。

事实上,人家苏联根据苏德之间的贸易协定,巴巴罗萨计划执行前的几个小时,1941年6月21日晚,还老老实实的以包邮的形式往德国控制区运送战略物资,几年如一日的按时交货。另外,这种行为还有所谓的理论支撑,就是希特勒鼓吹的种族主义,雅利安人至上论,同时融入了当时非常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人种之间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需要优胜劣汰。鼓吹日耳曼人是最纯正、高贵的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而广袤的苏联境内主要是低劣的斯拉夫人和犹太裔的布尔什维克,所以这些劣等民族要为优秀的日耳曼人腾出生存空间,——然而,腾地方肯定不能靠嘴皮子,当然得武力解决。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本身德国采取的就是远交近攻的政策,与苏联签订秘密协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然后安心向东打。德国进攻苏联的是迟早的事,如果非要找理由的话,也就能捏一个“资源”出来做做文章。

可是苏联并没有像战国时期的“燕齐”那样老老实实的等待秦国坐大,然后来灭自己,而是自己偷偷摸摸的学习秦国打“韩赵”那样,攻打“魏楚”。

敦刻尔克大撤退,虽然英军保住了30万有生力量,但是其武器装备几乎损毁殆尽。英伦三岛陆军几乎丧失战斗力。

随后爆发的英吉利海峡和不列颠空战,英国皇家空军也被打残了,但是制空权仍然没有被德国掌握。

连希特勒也公开声称“要给英国最后一击”,可接下来就掉转头放弃进攻英国本土,调头攻打苏联去了。

其实从德国闪击波兰开始,苏联就开始对其本土东边的小国进行一步步的蚕食,先出兵波兰,跑去从德国口中抢了一口,侵占了波兰一大片领土,也伤了波兰人的心。

为了打败英法,虽然波兰被苏联强行啃了一口,但也只能按下不表,将大军往西边调。

在德国在西边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苏联对“芬兰”下手,1939年冬,苏联发动了对芬兰的侵略。

虽然苏联红军损伤严重,但是实力悬殊太大,芬兰不得已向苏联割让土地求和。

1940年7-8月间苏联又相继占领波罗的海沿岸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三国,并将其并入苏联版图。接着,红军又占领罗马利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可维纳地区,逼近罗马利亚境内的普洛耶什蒂和巴克乌油田。

这就涉及到资源的威胁了,当时中东石油控制权在英国人手里,到不了德国,当时欧洲大陆的最大石油供应国就是罗马尼亚,如果苏联真的控制了罗马尼亚的油田,就等于苏联掐住了德国的脖子,德国就进退维谷。

希特勒坐不住了,1940年7月31日,希特勒提出了“消灭俄国,而且要尽快”的决策,除少数人担忧德国此举陷入“东西夹击”的困境,大多数人持赞成意见,同年12月18日,巴巴罗萨计划出台,进攻苏联进入筹备状态。

次年6月22日凌晨4点30分,德国正式开始进攻苏联,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