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人生髮財靠康波”

這是早逝的“週期天王”周金濤,留給投資界家喻戶曉的財富口訣。

大意是:每個人的財富積累一定不要以為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來源於經濟週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

過去的十幾年,中國先富階層的典型是煤老闆。

按照康德拉季耶夫理論,原因就是大宗商品牛市造就其發財的機會。

但“康波”太長,60年一輪迴,歲月催人老,發財要趁早。

投資要順勢,人生亦然,康波太久,朱波正好。

今天要說的,正是一輪固定資產折舊以及老化,經濟進入到設備更新換代的“朱格拉”週期帶來的機會。

1

君臨有云:“中期發財靠朱波”。

過去幾十年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A股最仁慈的地方,就在於週期性的大起伏。

只要不買到ST長生這樣的大雷,隔上幾年,總有牛市到來,讓套牢的股民“見得天、出得氣”。

2010年以來,中國進入到為期7年的經濟軟著陸,隨著廠房,汽車,機械這些固定資產的折舊以及老化,經濟進入到設備更新換代的“朱格拉”週期。

所謂“朱格拉”週期,即認為市場經濟存在著9-10年的週期波動,受設備更替和資本開支驅動。

典型如工程機械行業,日子從2016年開始,過得是紅紅火火,業務忙得不亦樂乎。

三一重工漲幅超過49%,徐工機械漲幅37%,柳工更是連續發力,2017年漲幅超過18%,2018年漲幅超過34%。

在市場熱捧之下,卻有一家工程機械龍頭公司門前冷落鞍馬稀。

中聯重科(000157),2017年上漲只有1.82%,相比其他工程機械公司大為遜色。

怪哉,究竟是市場戴了有色眼鏡看中聯重科,人為的造成低估值?還是中聯重科本身質地出了問題?

如果是後者,那要生要死隨他去;倘若是前者,預期差可是投資者的好機會。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工程機械龍頭漲幅(單位:%)

統計時間:2018.8.3 |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深入分析中聯重科的基本面以後,我們發現有5個方面,市場對中聯重科存在認知偏差。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2

一是認為中聯重科的訂單不具有持續性。

中聯重科主營工程機械當中的起重機和混凝土機械,都跟經濟建設的大環境密切相關。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城鎮化率大概為17.92%,到了2017年城鎮化是58.52%,距離國際公認的70%的天花板還有相當大的空間。

大空間,大需求。

城鎮化的需求釋放主要靠基建和房地產。

今年,經濟又開始出現了下行的苗頭,要救經濟,最簡單粗暴的方法,還是啟動基建項目來拉動經濟。

7月31日的政治局會議提出“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以後,過去地方被收緊的地方PPP項目,又重新被啟動。

作為穩經濟的主力,基建投資增速回升成為較為確定性的事件。

再看房地產需求。

這幾年的房價如脫韁野馬,儘管政府一再宏觀調控,但需求強勁以及低利率環境,房地產投資依然強勁。

2018年的房地產投資增速普遍高於2017的投資增速。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另外,外需也是不容忽視的需求。

2013年“一帶一路”戰略啟動,中國產能過剩行業,包括工程機械行業紛紛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經貿合作。

根據首屆亞太資管高峰論壇上發佈的《2017年亞太資產管理發展趨勢與展望》報告顯示:2017-2020年間,“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地區)累計基礎設施投資總額將達到5.2萬億到7.3萬億美元,年均投資額為1.3萬億到1.8萬億美元,為工程機械行業帶來大需求。

2017年幾個重要的上市公司的海外營收顯示:三一重工目前最高,一百多億,中聯重科目前23億,佔比10%多一些,未來這一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政府穩經濟,基建投資提速,房地產需求強勁,海外新需求決定了工程機械復甦具備良好外部環境。

財報顯示:中聯重科2015年營收增速-32%,2016年-19%,2017年-3.5%,日子正在好起來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3

單看中聯重科還好,但相對於三一重工64.67%的營收增速,徐工機械72.46%營收增速,柳工60.79%增速,就顯得不盡人意了。

市場很難理解,大家都乾的熱火朝天,中聯重科反而慢吞吞。

而僅僅因為營收增速差距大,就打入冷宮,這是市場的第二個誤區。

實際上,工程機械的細分行業的復甦不是同步進行的。

工程機械的產品很多,其中最重要的產品是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以及混凝土機械。

一個大項目,往往是土方機械(挖掘機,裝載機)先啟動,開天闢地。

然後是起重機,混凝土機械開始鋪路,建房。

所以土方機械(挖掘機,裝載機)的銷量會首先起來,三一重工和柳工的業績和股價有爆發性表現,然後才是起重機的徐工機械,最後才是主營起重機和混凝土機械的中聯重科。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從過往的銷售數據來看:

2010年,挖掘機進入銷售高峰;

2011年混凝土機械才進入銷售高峰。

所以,我們覺得投資者完全沒有必要將中聯重科跟三一重工,柳工,徐工機械完全放在一條起跑線來比較,如此衡量,定有偏頗。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中聯重科更像是一個後起之秀,增長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他所主攻的起重機市場和混凝土機械市場,還有很大潛力。

像起重機市場,普遍預測今年將會進入到一個銷售高峰,進入到350億以上,而且未來幾年仍將大概率保持300億左右的水平。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混凝土機械受益於環保政策,將加快更新需求。

環保部宣佈將從2016年4月1日起到2018年元旦分階段實施國五排放標。

2017年7月1日開始,排放要達到國五標準,國五以下的二手車不能上牌。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工程機械混凝土銷售額預測 | 資料來源: 國泰君安

混凝土機械中的泵車和攪拌車受到的影響更為直接,更新速度在2017-2019年直線上升。

攪拌站和泵更新需求較為延緩一些。

預計混凝土機械行業未來幾年穩步增長,2017 年市場規模約 250 億元,行業未來增速約 5%~10%,到2021年到達350億左右。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4

第三個誤區,是認為中聯重科管理層“誤入盲目多元化歧途”。

2012年經濟下滑嚴重,行業入冬,中聯重科選擇了業務多樣化作為突破口。

從重點發展工程機械,轉型為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環境產業和金融服務等多板塊協同發展。

按理說這都是國家倡導轉型,具備較好前景的新興產業。

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最新數據,2017年,中聯環境環衛設備市佔率為13.71%。在中高端環衛裝備領域,中聯環境的市佔率高達18%,均列行業首位。

但到了2017年下半年,國內行業環境以及政策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金融去槓桿,直接導致依賴PPP融資,現金流較差的環保行業陷入困境。

像環保龍頭神霧系企業出現債務違約,東方園林舉債失敗,這些都是環保行業面臨問題的縮影。

但中聯重科管理層的表現頗為機智。

2017年5月,管理層果斷將80%的股權賣給了

盈峰環境,迴流100多億的資金,賣在“高點”。

鉅款到手,中聯重科就不再“四面出擊”了,而是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最強業務工程機械。

覆盤這波操作,中聯重科的管理層仍在狀態。

成立於1992年的中聯重科,由詹純新率7名科技人員借款50萬元創辦。

當時地球最強的工程機械企業是美國的卡特彼勒、日本的小松,韓國的斗山,德國的大象,意大利CIFA等,中國在工程機械領域仍是默默無聞的小字輩。

但大市場能孕育出大企業。

背靠部屬科研機構建機院的中聯重科,依靠吸收轉化國外的產品和技術,在中國基建狂飆的幾十年裡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認可。

到了2008年,他從“學生”逐步變為“老師”,反過來併購全球混凝土設備領先企業——意大利CIFA公司。

金融危機,歐美極品企業瘋狂大甩賣,中國是最大的接盤俠,從此,全球工程機械行業開始貼上中國製造的標籤。

而工程機械行業信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迎娶豪門,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

中聯重科保持了科研經費佔到了營收的5%的持續投入,碩果累累:

101米碳纖維混凝土臂架泵車、2000噸全地面起重機、水平臂上回轉自升塔式起重機D5200-240、32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

隨著一批世界級標誌性產品問世,工程機械由中國製造轉為中國製定標準,中聯重科成為行業制定標準單位之一。

混凝土機械領域,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協會預計,2016年全球混凝土機械規模約240億元,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市佔率約為38%和21%,近乎壟斷。

到了2017年,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佔據了國內行業85%中高端產品系列的市場份額。

起重機方面,國內已經只剩下中聯重科,徐工機械,三一重工三個主要玩家,也形成市場的寡頭壟斷局面。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國內汽車起重機市佔率 | 資料來源:WIND,申萬宏源研究

從全球的視野來看,中國的徐工、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2016年總營收全球市佔率分別為3.7%、2.7%和2.3%,排名分別為第2、4和6名。

趨勢明顯:西方在衰落,中國在崛起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以中聯重科的行業競爭力,這一波工程機械行業的復甦,註定不會缺席。

隨著起重機和混凝土機械的銷售高峰在2018、2019年出現,營收以及利潤還會擴大。

從營收以及利潤態勢,就可看出這種趨勢:2009-2010年業績飛速發展,但隨後經濟軟著陸。

2012-2016連續5年工程機械行業重度衰退,直到2016年第二季度開始復甦,營業收入增速到今年一季度20.58%,是最近7年最好的表現。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主要還是工程機械做出貢獻,2017年工程機械收入已經佔到77%以上,今年環境業務出清,業績佔比還會繼續上升。

淨利潤增速遠遠超過營收增長,今年一季度增速同比3倍以上。

從產品毛利率上來看,毛利率從2012年以來趨勢性回落至2017年21.35%,到今年一季度快速回升到25%以上。

5

最後,市場還忽略了中聯重科資產負債表以及估值的迴歸。

這是第四、第五個誤區,我們打個包分析。

中聯重科過去的資產負債表隱含了很多的地雷,特別是應收賬款。

這是過去中聯重科用極其寬鬆的信用銷售政策,跟三一重工在混凝土機械進行“爭霸”,留下的歷史包袱。

此類信用銷售政策,允許客戶賒賬,中聯重科作擔保,客戶從銀行貸款買中聯重科的產品。

下游市場如果一直好下去,也許不會出問題,但下游市場一旦轉衰,大面積壞賬難以避免。

2010年應收賬款69.47億,2014年峰值達到304.39億。

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由2010年67.21天降低到2016年538天。

為了卸掉歷史包袱,中聯重科在2017年進行大額資產減值,接近88億,超過過去10年資產減值損失的總和。

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目前已降到313天,處於近5年的最佳狀態,存貨在2017年也進行了15多個億減值,主要對二手機進行處理。

總的來說,資產減值壓力已經大幅下降,今年一季度資產減值0.296億,也是2010年以來同期最低。

隨著應收賬款和存貨運營變好,公司的經營現金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每股經營現金流從2012年0.38元下降到2015年-0.44元,2017年已經回升到0.37元。

三一、柳工都漲了,為啥他不動?

經歷了2017年的狂甩包袱,資產負債表以及估值將會進入趨勢性修復。

同時,利潤水平也將同步修復。

拿毛利率來說,中聯重科正常狀態應該是30%左右,2017年是21%,2018年一季度已經是25%。

雖然佔主要成本的原材料大幅漲價,但終端工程機械銷售火爆,又是寡頭壟斷格局,更加容易轉嫁上游的成本壓力,並能通過產品漲價增厚利潤。

2016年,中聯重科的淨利潤率是-4.5%,2017年是5.36%,到今年已是5.8%,製造業的正常淨利率大概為10%,離淨利潤率正常化還有很大空間。

而動力主要是銷售利潤增加,資產減值壓力減少,匯兌收益增加。

前兩者已分析,最後一個因素主要受人民幣匯率影響。

中聯重科境外銷售收入2017年大概佔到總收入的10%,約23億,海外銷售主要以美元及歐元結算。

管理層預計美元、歐元、港元及日元對人民幣的匯率上升/下降5個百分點,將導致公司稅後利潤以及股東權益減少/增加人民幣2.39億元。

2017年人民幣匯率升值超過6%,匯兌損失造成財務費用由10.35億上升至15億。

今年情況剛好相反,今年在岸人民幣貶值約4.89%(2018年8月27日約1美元兌6.824),目前央行開始干預人民幣匯率,估計未來在這個水平保持穩定。

目前中聯重科的估值處於歷史的低位,PB大概為0.8左右,破淨狀態。

徐工機械由近年來最低的0.7提升到1.5左右;柳工也是大概從0.7倍PB提升到1.5左右。

參考同行,如中聯重科的PB迴歸,將帶來起碼20%的潛在收益。

實際上,五大認知偏差,反而是其五大優勢。

某種意義上說,要取得超額收益,就是在某一時點上,你比市場知道的更多、認識的更深。

相信藉助“後發優勢”,迴歸初心的中聯重科,估值大概率會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