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战结束时,美国应该立刻进攻苏联吗?

我也很绝望351


这怎么可能呢?第一,两国的矛盾还没有完全暴露,第二,美国老百姓强烈要求让美国孩子回家,继续打仗是不得人心的,尤其是还不存在能摆上桌面的理由。

先说美苏矛盾。二战结束时,美苏还是盟友,两国的矛盾到1947年才进入不可逆状态,这期间经历了德国问题,希腊问题,波兰问题,伊朗问题……这一个又一个问题暴露了两国深层次的分歧和矛盾的不可调和性。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可以看作是冷战开始的信号,随后马歇尔计划出台,情报局问世,捷克斯洛伐克非共产党政府倒台,北约成立……美苏关系彻底由盟友转为敌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也渐渐浮出水面。但是在1945年,美国没有理由打苏联。说实话,从太平洋到欧洲,战争已经打了四年,尽管美国本土没有卷入战争,但各种管制限制还是存在的,没有人愿意在大战结束后立即开始新的战争,这与抗战胜利后人民反对打内战是一个心理,就是想过和平日子。

更重要的是,二战一结束,美国就进行了雪崩式的军队复员,从1200万迅速裁至200多万,其中陆军由89个师下降到10个师,以至于有人说美国简直就是在解散军队。美国为什么如此快速复员?因为对外大规模的军事卷入在美国历史上总是罕见的事,战争既然结束了,就得让美国孩子马上回家。另外,美国社会也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对于保持庞大的军队从骨子里是反感的,认为这与美国的价值观不符。在冷战时期苏联集团的军队一直超过北约,北约在人力方面始终处于劣势,这是它们依赖核武器的原因。但是,西方的人口真的比东方少吗?完全不是这样。按50年代的统计,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适龄男性8540万,而苏东国家只有5840万。因为军队大幅缩减,美国也不具备在二战结束后立即进攻苏联的能力。

当然,你可以说美国有原子弹,这个难道不管用吗?还真的不管用。第一,原子弹十分稀缺,第二,其威力远不及后来的氢弹,所以,原子垄断也不能赋予美国对苏联的军事优势。


进击的女武神


如果美国敢进攻苏联,那么美国作为主动挑起战争的一方,无论单凭实力,还是舆论,美国都要处于不利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法西斯战线一举溃败,虽然说以美国、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国胜利了,但是这两个作为反法西斯的轴心国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战争所带来的损失。所以说,即便美国处于世界一流的超级大国的强势地位,但是如若冒然在二战刚刚结束就对苏联发起进攻,那么恐怕美国就不是能笑到最后的了,直接地说,如果美国直接进攻苏联,这不是乘胜追击,反而是急功近利,最后肯定也会落得个得不偿失的后果。

斯大林


那么为什么美国不应该在二战后进攻苏联呢?

第一点,罪恶的战争刚刚结束,在长期遭受战火摧残、饱受战争折磨世界各国人民好不容易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和平。如果美国仅仅现在自己政府的立场上鲁莽进攻苏联,一方面美国不仅会受到美国人民的反对,而且会惹来世界人民的唾骂,而作为对立面苏联人民肯定也会为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同美国作斗争的;另一方面,美国在二战时期打着“人道、民主、自由”的口号,如若进攻苏联,那么这不是明摆着打自己的脸嘛?


第二点,美国早在1929-1933年遭受到了巨大的经济危机,这次历时三年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中尤以美国受害最重。正当美国致力于恢复经济、转移经济危机的过程中,1941年,日本偷袭了珍珠岛,一瞬间中断了美国的经济恢复和国家和平,与此同时,在偷袭珍珠港中,美军的空军几乎全军覆没。所以说,美国不管从经济还是军事上损失的都远远大于苏联,如果冒然进攻,那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第三点,如果美国先发制人,出兵苏联的话。其一,美军远土作战,跨越太平洋的战争一旦爆发,就会由于战线拉的太长,兵力太少等原因而被本土几百万的苏联红军立即消灭;其二,当时的苏联在斯大林“两个五年计划”的作用下,早就于1936年完成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的蜕变,而且苏联空军占据极大优势,美国敢在苏联撒野,那么东斯拉夫民族肯定不会放过你。


第四点,当时世界各国都刚刚从法西斯的阴影中走出来,如果美国敢在二战硝烟未散的基础上重新点燃战火,那么世界各国也会不介意再多一个罪恶的法西斯。那样的话,美国就不光光是与苏联为敌了,那就是是与世界各国作对了。

丘吉尔与罗斯福


第五点,美国早在一战结束的时候,就想控制英法都欧洲国家了,但是苦于当时政治地位太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不会给美国发言的机会,但是美国对“控制欧洲,称霸世界”一直都有着居心叵测的念头,从未停止过。在二战结束,参与各国都不约而同、不同程度地收到了损失,但单单从强国角度来说,美国和苏联还是各自作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领域存在着,这样基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英法等西欧国家会更加远离苏联而偏向美国。


总之,二战结束美国进攻苏联的想法是不理智的,事实上美国也的确没有这样做,不过导致了之后“美苏冷战”的两极对峙序幕的拉开。


青年史说


苏联也很机智在胜利之日就开始了规模宏大的阅兵仪式,让所有盟军都觉得苏联坦克领先我们10年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打不过钢铁洪流!



美国还指望苏联在远东战场牵制日本军队犯不上要和苏联开战吧,从各个方面美国和苏联开战都是弊大于利,要知道当时苏联已经有1280万的


作战部队,这个庞大的部队看着都害怕!

还有就是当时怎么说苏联和美国还算是同盟国,你先动手别的阵营怎么也要弄死你啊,如果说真的动起手来也只会两败俱伤,英国得利 如果说用原子弹那就太天真了,当时原子弹刚刚造出来,成本巨高而且还不好生产,加上路途遥远这方案根本不可能 所以从任何角度来看美国都不会主动开战


历史如滚滚红尘


二战还未结束,甚至欧洲方向美军刚刚踏入德国境内,由于苏联军队已经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大举向狼穴柏林攻击前进,美军著名勇将第三集团军司令巴顿就力主全力向柏林方向攻击,与苏军争夺攻取柏林,甚至不惜引发冲突。


然而如果不是艾森豪尔的阻止,巴顿抢先打到柏林城下,以他的第三集团军即使加入布莱德雷的第一集团军就能拿下柏林吗?以这两个集团军区区50余万兵力,火力尚且不如苏军,当然无法拿下尚有上百万德军拚死防御的柏林城,只会铩羽而归,要是巴顿不死于车祸,听到苏军为拿下柏林投入了三个方面军三百多万部队,仅伤亡兵员就达他巴顿的1个集团军的这种战报的话,他也得后怕到后脊梁冒凉气儿。

说到二战结束后,可能有人认为东线战场美国拥有100多般航母的强大海军和麦克阿瑟麾下艰难啃下太平洋各岛的几十万陆军及十几万海军陆战队大量战机或直接进攻苏联远东地区,或调往欧洲方向编入艾森豪威尔序列,集中兵力从西面进攻苏联,即使把当时英加两军全部加上一共只有不足4百万部队,美国那支强大的海军就别算了,这是欧洲大陆战场,海军航空兵凭它的小短腿只配看热闹。



为了不伤和气,双方就别真打了,咱坐下来一边喝着优特加/威士忌,一边互相比比歼灭德军的战绩也能比出输赢来,请记住德军中普遍流传的一句话——向东死死顶住!向西直到美军踢我们的屁股;由此可见德军东西两线抵抗烈度的不同。关于这一点,德在东西两线战场的投降率也足以证明两个方向抵抗烈度的不同。西线盟军面对德军的防御兵力一共也就100多万部队,而在东线除去反攻作战开始前歼灭的德军不算,苏军对面的防御兵力也达500多万,仅柏林一城的守军就接近西线的总兵力。就这种情况下,苏军的进攻进度也远超西线了,还用再比吗?



出现如此巨大的战力差距,有人说双方兵力差距造成的,这确实是一个重大因素,苏军此时总兵力达到近千万,西线盟军才300多万。但更重要的是苏联本身就是个大陆军国家,与德国相同,海军却远比美、英、日、法、意中任何一个国家都弱得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军队的整体战斗意志,这以苏军攻守作战中的伤亡率从另一个侧面得到充份印证——战斗意志越强的军队伤亡率就越大,反之就是投降率越大了。


铁岭锋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差一点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1998年,英国政府解密一批档案,其中有一份《不可思议行动》,制定于1945年5月22日,是欧洲战事结束后,英、美重新武装德国与俄国人作战的计划。

随着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了。这次席卷整个欧洲的战事,最大的输家是谁?当然是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从头号世界强国变成了二线强国,这口气英国无论如何咽不下。

英国在历史上,见不得任何一个欧洲强国的出现。从消灭西班牙无敌舰队,到组建反法同盟,再到远征高加索、两次世界大战,本质就是英国要遏制欧洲出现一个能挑战他的强国。

俄国人对英国态度非常不友好,二战时期丘吉尔痛恨俄国人源源不断向德国输送战略物质,不但经常离间苏德关系,甚至四次准备轰炸高加索油田,以避免落入德国人手里。

欧洲战事刚结束,感受俄国人咄咄逼人的态势。英国首相丘吉尔下令进行俄国人发起对西欧及北欧的战棋推演,在没有美军支持下,结果与德军扫荡欧洲的战局极其相似。



丘吉尔在欧洲战争结束前,就下令秘密制定对苏作战计划,并要求蒙哥马利指挥的驻欧洲300万英军作好战争准备,同时停止德军战俘遣返、储存武器。

丘吉尔在1954年演讲中说:我在德国投降之前,就命令蒙哥马利,命令他收集德军武器,妥善保存,以便在苏联进攻时,再迅速发给我们不得不与之合作的德国士兵。

杜鲁门总统上任后,就表示将阻止俄国人前进。1945年4月23日在白宫办公会议上,杜鲁门表示要结束对苏联单方面的退让政策 ,他强调将采取强硬立场。

在杜鲁门上任第二天,美国报界就掀起一股“废除反法西斯同盟”、与苏联决裂、建立美英反苏集团的叫嚣,并提及“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论调,美苏关系迅速恶化。

英美甚至推测过俄国人与日本人结盟,重新瓜分世界的可能性。所以对苏作战是英、美认真考虑过的,落实于军事计划里,并非天方夜谭、空穴来风。


对苏作战计划由英国参谋部制定,分进攻与防御两套方案,丘吉尔力主选择开战。美国人惊讶丘吉尔对开战的疯狂执着。

1945年6月,丘吉尔为推进对苏作战实施,派蒙哥马利飞赴美国,与美国、加拿大两国参谋长召开与俄国人作战会议,三方初步达成一致:一旦对苏战争爆发,三国将并肩作战。

当时盟军在欧洲与俄国人武装力量对比是:官兵600万比700万;作战飞机3.2万对2万架;坦克战车2.2万比1.2万;火炮7万对12万门;摩托化装备97万比38万辆。

蒙哥马利提出,经过调查:相当一部分德军军官愿意加入盟军阵营,参加与俄国人的作战。在后面几次军事会议中,美国的态度逐渐冷却,最终没有执行《不可思议行动》。
英国不可思议行动第一阶段作战路线。


《不可思议行动:进攻方案》盟军、德军对俄国人作战计划具体内容:

《不可思议行动》的盟军进攻时间选在1945年7月1日,首先使用空军对俄国人占领的德国、奥地利等地40余处军事集结地、资源中心、交通要点进行大规模轰炸;

随后英美加三国装甲集群及德国、波兰军队分南北两大作战集团,对苏军发起全线攻击。北方集团主攻方向是德国德累斯顿,即俄国人战线最薄弱环节;南方集团主攻罗马尼亚、南斯拉夫。

同时盟军以绝对的海军优势,尽可能多占领港口,用以运输军用物资。在第一阶段作战计划中,盟军将收复德国、奥地利、捷克等国,一直推进到波兰中部但泽至布里西牢一线(即苏德战争爆发前分界线)。




《不可思议行动:防御方案》盟军作战具体内容:

防御计划制定于1945年6月11日,是丘吉尔担心美军撤离欧洲后,苏军对西欧、北欧甚至英国本土发生大规模军事行动,英国沿北欧至英吉利海峡、地中海及非洲西海岸大规模防御计划。

防御计划主要依靠英国强大的海军、夜空战斗机优势进行本土防御为核心。由于动静过大,俄国人获得了这一情报,并在占领区加强了兵力。丘吉尔落选后,新首相艾德礼宣布停止英国防御行动。

实际上英国是当时世界军事强国之一:二战中英国(不含英联邦军队)动员1200万人参战,最高时拥有540万现役军人。即使1比1与苏联单挑,英国也未必会输。

英国拥有世界上规模第二的海军;还拥有质量超过苏联的空军:二战中共生产了12万5千多架各型战机,光四发重型轰炸机就超过万架,另外飓风和喷火式喷气战斗机更处于世界最尖端。

苏联武装力量也没有那么强大:苏德战争耗尽了国家元气;苏军有数量优势,质量不能与美英相比。苏联战斗机很多是木质结构、寿命极短;坦克无法解决铸造时气泡问题、防御力较低。

所以英国对于俄国人进攻假想完全是杞人忧天式的反应。同时想把美国拖下水、自己重回欧洲霸主的战略设想。而聪明的美国人充分利用这点,把当年世界霸主收成了自己小弟。


美国人对与俄国人作战行动并不太热心,随着丘吉尔下台,不可思议行动计划搁浅与终止。

对苏进攻计划的第一阶段,盟军将推进至但泽一线,第二阶段为对苏全面战争,为摧毁俄国人战争潜力,必须进入苏联腹地。对此盟军完全没有把握,参谋部甚至无法作出第二阶段作战计划。

与丘吉尔对于开战的疯狂态度不同,美国人表现比较冷静:

  1. 当时日本还没有投降,美军正在源源不断从欧洲调往太平洋战场。
  2. 美英单方面不宣而战,是对反法西斯同盟的直接背叛,在道义上说不过去。
  3. 盟国对苏战争将迫使苏联倒向日本,并与之结盟。
  4. 虽然苏联无法与英美巨大战争潜力相比,但是打败俄国人所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美国承受不起。
  5. 丘吉尔在7月5日的大选中失败,作战计划失去了最强有力的推进者。

1946年,因希腊、土耳其冲突,《不可思议行动》被重新提上战争议程,到了实施阶段。

希土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秘密讨论对苏战争,新任英国首相艾德礼对发起战争最为积极,派陆军元帅威尔逊前往美国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磋商,讨论战争爆发后各方面的分工。

8月30日,美英参谋部再次讨论关于战争爆发的各种问题。9月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会晤,讨论盟国与苏联集团的实力对比,会议得出结论:一旦苏联发起攻击,西方将难以抵挡。

英美再次放弃与苏联开战,后来盟国又制定几套作战计划,而丘吉尔制定的《不可思议行动》两套计划,长期作为盟国的应急方案。美英对于苏联这种相互敌视,逐步演变成北约与华约长达几十年的冷战。

冷战进入真实战争的临界点,是美国依据北约给华约画出的巨大全球包围圈,苏联势力一旦踩到这条底线,必然发生战争。

冷战开始后,北约对华约形成巨大的战略包围圈。这个包围圈东起阿拉斯加,经日本、南韩、台湾、越南、印度、阿拉伯半岛,以色列、土耳其;再从西欧至北欧。

二战后发生的战争与冲突,都发生在这条包围线上: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两伊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等。


烟酒阁大学士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什么应该进攻苏联?就当时而言,真正军力强大的是苏联,美国会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吗?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假如当时美国攻打苏联,完全会被苏联打爬下。所以这种逻辑不存在。自从红色的苏联成立以来,真正俱怕苏联又与苏联为敌的是英,法,德这些西方国家。因为它们都怕被红色的苏联感染,或被其吃掉。因为苏联大庞大了,所以戒心很大。美国则不同,虽然同样不赞成红色的苏联,但美国也是大国强国又远离苏联,不怕红色的苏联感染和侵咯。所以美国和英国比,对苏联的憎恨程度就较温和,左右都不占居中的成度。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的政策和苏联友好,这才使美国着了急,因为苏,中,美都是顶级的巨人大国。美国当然不愿看到苏,中二个大国来对付自己。五,六十年代美国也采取很多措施来瓦解中,苏,也发动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但收效甚微。万般无奈之下,为了对付苏联,七十年代初美国主动与中国示好,才促成以美,苏,中,三国鼎立的这样一种局面。就此而言,美国从二战结束就一直无心更无力去进攻苏联。既使九十年代苏联自行解体,到现在的俄罗斯,美国都无心去加入攻击。


岁月静好7684209691403


这样的问题只能说是站着说话腰不疼,二战结束时可谓满地疮痍,哀鸿遍野。同盟国费劲千难万苦好不容易把轴心国法西斯们给击败了,所有人期盼的和平来到了,这时候同盟国之间在大打出手一决雌雄,这不又回到了希特勒争霸世界的老路上来了么。

可以负责任的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除了个别一些神经病又继续再战的想法,绝大多数人,不论是上层还是底层都希望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即便后来发生了美苏之间的冷战,那也只是在一些坚定的意识形态分子的撺掇下进行的。冷战也就是某些人不断妖魔化宣传对手才造成的,这主要是出于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恐惧所造成的。

在此多说几句,苏联的无产阶级政权消灭了资本家,西方从内心对无产阶级的强大也还是非常顾忌的,为此西方的资本家走上了不断改善无产阶级待遇的道路。其中工人阶级的组织工会在这当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早年资本家的血汗工厂,工人如同奴隶一般,唯有看到了工人阶级组建了自己的国家,有头脑的西方资本家才开始不断的改善与本国工人阶级的关系。

对经历过二战的人来说,他们看待战争更加的理智。因此即使知道苏联在国家体制上与自身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在大战后在通过一场大战来解决这些问题,显然更多的人觉得是不现实的,既然没有人支持使用战争手段来进攻苏联,那么发生互相对峙的冷战也就顺理成章了。


异域边缘


当然不应该立刻进攻苏联。

二战之前,西欧各国对苏联的恐惧不输于对纳粹德国的恐惧,所以他们一直寄希望于德国和苏联进行一场大战,最好两败俱伤,而自己坐收渔利。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对苏联的恐惧就更厉害了!

因为,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是这样的:美国人有最强大的海空军实力,而苏联人在陆军方面无人可比,可以轻易占领欧洲!

早在1944年,美国人就发现苏联的陆军简直是变态一般的存在。白俄罗斯战役后,苏军歼灭了45万德军,其中俘虏了近10万德军。斯大林将这件事儿告诉美国人的时候,他们都不相信,认为是在吹牛,要知道当时英美盟军还在诺曼底一带与德军死磕,数百万美英联军每天艰难的向前推进,难以成建制消灭德军。

所以呢,斯大林特地在红场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战俘游行仪式。1944年7月17日,经过挑选的5.7万德国战俘分成90个方队在红场走过,声势之浩大让美英等国目瞪口呆!

紧接着,1944年底,希特勒的阿登反击战又打得美国灰头土脸,如果不是因为德国在那个时候已经拿不出太多军队和军用物资来进行这次反击战,美国人很可能会被怼到法国境内,甚至被怼到敦刻尔克。可惜的是阿登反击战正打的火热时,德国军队的油料和弹药就宣告不足,后来德国人只能就地防守,然后眼睁睁的看着美国人一步步再反击回来。

这种对比让欧美各国深知自己的陆军与苏军相差甚远,在冷战时期欧洲各国认为苏联人可以在1个月之内占领欧洲就源自于此。

地面军队的差距实在过于巨大,而当时美国海军对苏联的封锁又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苏联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庞大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完成战争准备,根本就不需要海外进口。

而美国的空军虽然强大,但也不敢保证能够遏制住当时的苏联空军,毕竟苏联空军的战机数量也是非常多的。

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吧。整个二战期间苏联一共生产了16万架飞机,又接受了美军援助的1.4万架,自身的损失大约为6万架。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了30万架飞机,援助盟友6万架,对德轰炸期间损失了4万架,太平洋上损失2.7万架,训练和事故损失4万架,再加上其他战区的损失数,所以到二战结束对苏军并没有压倒性优势。

美军唯一能够制衡苏联的就是原子弹,可惜,仅有的两枚已经送给了日本,而新的原子弹生产出来需要很长周期。况且,对于苏联这么大的国家来说,区区几枚原子弹是不会伤筋动骨的,更不要说携带原子弹的战机要突破苏军的重重陆空防线才能投掷,这在当时看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

当然,苏联对美军的原子弹还是投鼠忌器的,比如1946年初,美国督促苏联在1946年5月1日之前撤出伊朗,否则刀兵相见。谈判期间,一些美国报纸叫嚣战争,甚至宣称用300枚原子弹摧毁苏联。

苏联迫于压力只能遵循美国意见从伊朗撤军。当然,美国当时也只是对苏联虚张声势,他哪有那么多原子弹攻击苏联,但确实起到了威慑作用,也就仅限于此了。

(苏军从伊朗撤走)

所以,二战结束后的局势是这样的:

美苏两国互相忌惮,由于美国掌握了原子弹这种大杀器,占据了主动权,但真要爆发大规模战争谁都不敢保证能赢,所以大家都很克制。

到1949年,苏联也有了原子弹,这个时候两国更不可能打仗了,然后冷战正式到来!


历史风暴


如果我是当时的美国总统的话,我也绝对不会去进攻前苏联!因为这个时候前苏联是最强的!

任何一个国家在面对外来势力入侵已后战胜外来势力的入侵,对于当权者来说,这都是一次能够统一国家大权的一个机会。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的民族意识都会得到空前的加强这样一个国家是最强悍的!

在抗美援朝期间,正是由于我国经历过八年抗战的洗礼,民族凝聚力,民族意识达到空前强盛,才能够将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大军当头一棒!即便是武器落后,(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补给跟不上的我国军队都能够给美国人如此大的重创,更何况是当时兵强马壮的前苏联红军呢?

关于当时前苏联红军和美国军队以及欧洲各支军队之间战斗力的差距,我们可以从他们共同的对手,纳粹德国身上得到一点启示。

当时欧洲开辟第二条战线,美国,英国登陆诺曼底以后,德国看美国,英国实在是有点儿看不下去了,从东线紧急调了一批部队加入到了西线的战场上,结果将美国和英国的部队打的那一角,一个落荒而逃!如果不是德国人的补给和军队人数跟不上,说不定西线战场就是另外一副样子!

德国花了15%的作战力量在西线战场上花了85%的作战力量在东线战场上!美国人是最清楚,当时前苏联红军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斗能力的!

如果说真的在那个时候开战的话,凭借欧洲的一片废墟是挡不住前苏联红军的进攻步伐的。前苏联红军从罗斯科一路杀到了柏林,这么大的一个战略奔袭都已经跑下来了,还在乎那几百公里刹到太平洋西岸吗?更何况当时的前苏联红军是一路攻城拔寨,拔过一个又一个军事硬骨头,以后才跑到了柏林城下,柏林城以西所有的工业重要城市已经在英国和服美国的战略轰炸机的轰炸之下成为了一片废墟。拿什么去阻挡前苏联红军?

原子弹确实有效,但是当时晕在原子弹的工具仍然还可以说的上是简陋!美国人的缘分,技术尚未革新,那个时候要建造一颗原子弹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美国人自己也头疼,就好比打日本的时候,杜鲁门不想多扔几颗原子弹吗?但是实在是造不出来,短时间之内原子弹想要批量生产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美国和英国最后能够战胜前苏联对于美国和英国来说这其中需要付出的巨大的伤亡和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美国和英国不会干这样的傻事!

所以我们发现当时柏林危机以后,美国人针对前苏联强硬的军事态度做的通常都是拿着飞机去运物资!他不敢在这个时候跟前苏联开战,因为他知道一旦这个时候跟前苏联开战,两个国家虽然没有原子弹把地球毁灭,若干次,但是足够把两个国家的经济彻底打回到青铜时代。


漩涡鸣人yy


1945年的美国士兵和其他国家一样,对战争已经极度厌倦。相比在战争结束时立刻发起对苏联的进攻,美国军人也许更想回家喝一杯可乐,去看去看一场电影,然后过上和平的生活。而不是继续向拿破仑和希特勒一样,发起对苏联的漫长战争。入侵苏联从来不是一个好主意,起码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

图为二战美国核武器

美国在二战结束时是各国中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当时还并不具备大批量生产核武器的能力。事实上,一直到1950年,美国后期的库存也不超过17枚。而在二战结束想依靠出其不意发起对苏联的全面进攻,没有核武器的支撑,战局的结果是非常难以想象的。

图为米格-15战斗机

而且,二战结束之时的美国和苏联仍然是彻底的盟友。在1946年,美国和英国还在帮助苏联重新组建工业,并为其提供大量在当时对于苏联来说非常关键的技术。米格走廊上空的雄鹰米格-15战斗机就是英国转让飞机设计技术和发动机制造技术的成果。毫不夸张地说,二战结束时美国对苏联发动攻击的可能性比向英国发动攻击的可能性还要小,毕竟对于美国来说,未完全开发的苏联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对象。

图为美国总统杜鲁门

最重要的一点,假如美国无端的对盟友发动突然袭击,资本主义就会在道德立场上被共产主义压上一头。在一个当时如此民主的国家,任何一届美国总统发动如此规模的战争都是政治自杀。所以说,考虑到何种因素,美国都不应该在二战结束时立刻进攻苏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