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宋代佛教的六大節日及主要內容

古代的宗教節日,可分為佛教和道教兩類。其中佛教節有正月初一彌勒佛誕生日、二月十九日觀音生日、二月二十一日普賢菩薩誕生日、四月八日浴佛節、四月十五日僧寺結制、七月十五日解制、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誕生日、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誕生日、十二月八日臘八節等;道教節有正月八日祠山聖誕、三月佑聖真君誕辰、三月二十八日東嶽聖帝誕辰、六月崔府君誕辰、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十月十五日下元節等。這一篇主要說下佛教幾個重大節日。

宋代佛教的六大節日及主要內容

佛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佛教節日

(一)探拈會

此俗盛行於四川,古書記載道:“蜀中年例,以二月八日佛入涅槃,其兩州作無礙大齋三晝夜。善緣士女,自遠方來觀者無數作探拈會。

(二)觀音生日

民間認為,二月十九日為觀音生日,因此佛教信徒在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宋人方信孺《西竺山廣果寺》序中說:“故江西提刑譚惟寅所建蓋觀音道場,每歲二月十幾日遊人最盛。”其實小編參加過這種慶典,確實熱鬧非凡。關於觀音生日其實已經衍生三個生日,即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還有九月十九,閩南等地百姓,皆認為是觀音生日,每逢這三日,各地的觀音廟皆人山人海。信男信女準備花果蔬菜,焚香炮燭,建臺搭戲,請來梨園、高甲、南音等地方劇,或唱八仙祝壽,或仙履奇緣,或者歷史典故,或才子佳人。另有邀請高僧尼姑誦經祈福,信士們焚香跪拜,跟著梵音吟唱。每次都是三天三夜才罷。

宋代佛教的六大節日及主要內容

(三)浴佛節

浴佛節為佛祖釋迦摩尼的誕生日,是傳統的佛教節日,在宋代亦盛行不衰。如《慧南話錄》曰:“今乃四月八日,我佛降生之時,天下精藍,皆悉浴佛。”如《東京夢華錄》卷八載道:“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禪院,各有浴佛齋會煎香藥糖水相遺,名曰浴佛水。”金盈之《醉翁談錄》卷四更是詳細地記載北宋東京開封相國寺四月八日浴佛的情景,大意是浴佛這日,四海之賓,八方之客,男女老少皆匯聚在相國寺。沐浴前,僧尼站畢,取出金盤,有四尺長,後用銷金龍鳳花木的紫色帷幕蓋住,又在上面擺放小方座,經案、香盤、坐褥等物。頓時吹鑼打鼓,燈燭相照,羅列香花,眾人處擁著一佛子進來,佛子是金做的,高二尺,置放於金盤上。四周環繞僧人舉起佛具,開始誦經,其聲振地如雷。外圍士女皆跪地瞻敬舉香祈福。不知為何,那佛子如活著一般,既然周行七步。這時揭開紫色帷幕,金盤下有五彩金做九龍在金盤吐水,頓時香氣怡人!待金盤水滿,一位得到高僧立前,舉起金柄勺子,開始挹水替佛子沐浴。整個大殿如同進入極樂世界,梵音吟唱,信士虔誠,佛子莊嚴肅穆。浴佛既罷,觀者皆求浴佛水飲漱。這就是浴佛節的最大禮儀了,說起來,今人已經見不到,甚是遺憾!

宋代佛教的六大節日及主要內容

(四)結制日

四月五日結制,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夢梁錄》卷《僧寺結制》曰:“蓋天下寺院僧尼庵舍設齋供僧,自此僧人安居禪教律寺院,不敢起單雲遊。自結制後,佛殿起楞嚴會,每日晨夕合寺僧行持誦經咒,燃點巨燭,焚燒大香。或有寺院,朝廷降賜錢會、匹帛、金銀錢,啟建祈懺會四十九晝夜,每日六時修懺,祈國泰安民,其僧人一刻不敢妄出,齋戒嚴肅,不敢觸犯,神天報應在目前。大剎日供,三日或五日換堂,俱都寺主辦,皆十方檀信施助耳。蓋孟復望日,乃法王禁足、釋子護生之日,自此有九十日,可以安單辦道。”

宋代佛教的六大節日及主要內容

(五)自恣日與解制日

自恣日又稱為僧受歲日或佛嘆喜日,它與佛誕日一樣,是佛教的兩大節日之一。所謂自恣,就是佛教徒在每年安居期滿之日舉行檢舉懺悔集會,請別人盡情揭發自己的過錯,自己進行懺悔:同時也隨別人的意願,盡情檢舉其過失。同時據《盂蘭盆經》講,在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還要舉行“盂蘭盆會”,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自恣僧,以使現生父母和七世父母都能得以度脫苦厄。此俗始於南朝梁武帝時,至宋代時更為盛行了。但此時五蘭盆會的奢麗莊嚴和供佛及僧的意義大為減弱,而代之以薦亡的行事,即為了死去的亡人得以救度,不是以盆供僧而是以盆施鬼了。

同一天佛教還有解制節(或稱解夏節)。按佛教禮儀,以四月十五日結制,至七月十五日解制,前後共九十天。是日,各僧尼寺院都要設齋解制,稱“法歲周圓之日”、“自解制後,禪教僧尼,從便給假起單,或行腳,或歸受業,皆所不拘。宗親貴家有力者,於家設醮飯僧薦悼,或拔孤魂。僧寺亦於此日建孟蘭盆會,率施主錢米,與之薦亡。民間百姓或在家祭祀先靈,或到墳地祭祀先祖。禁中車馬出攢宮,以盡朝陵之禮;及往諸王妃嬪等墳行祭享之誠。後殿賜錢,差內侍往龍山放江燈萬盞。人們在這一天一般亦不食葷物,屠戶為之罷市。

宋代佛教的六大節日及主要內容

(六)臘八節

十二月八日為臘八日,民間俗稱臘八節。據佛教所說,這日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日,故此在這各大寺院都要舉行紀念儀式,並熬煮臘八粥以供佛。此外,這一天還有冬春、除疫等俗。我國吃臘八粥的習俗始於北宋,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唸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南宋時亦然,如都城臨安“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亦設紅糟,以麩乳諸果筍芋為之,供僧,或饋送檀施貴宅等家”。除了臘八粥外,也有送藥除疫。周密《武林舊事》就有記載,各家醫院合計為藥,如虎頭道,屠蘇,八神等,統稱為臘藥。

宋代佛教的六大節日及主要內容

除了這些外,其實還有中元節地藏菩薩超度日,每年七月,各大寺廟皆會舉行重大的超度日,四周百姓凡有子孫皆出錢超度先祖亡靈,一般持續七天,半個月或者四十九天。另有除夕新春,一般信眾要到寺廟還原祈福,占卜這一年的吉凶,也有各種消災延壽的佛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