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想要說服別人,最好用錢說話!

想要說服別人,最好用錢說話!


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富蘭克林

用查理芒格的話來說,“可以用獎勵解決一切事情的,就不要用其他手段。”大白話就是,想要說服別人,最好用錢說話。

因為人的本性都是趨利避害的,這也是基因策略決定的。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無利可圖的理性,往往站不住腳。比如,老闆可以給你講夢想,描繪藍圖,但只是給你開空頭支票,沒有實質性的保障,說白了就是翫忽悠,騙得了一時,但並不長久,因為大家都不傻。

凡是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想想我們自己的行為就知道,從來就不會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學習創業當官,無一例外。既然自己本質上都是做事圖利的,別人怎麼可能給你白乾活呢?

你可能會說,歷史上就存在大公無私的人,他們有些為了偉大的事業,可以不計個人得失,但是如果可以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們總有一個目的,不管是為了子孫後代、黎民百姓,還是流芳百世,這本身就是利。別忘了人類本來就是群體動物,有時候

個體的選擇,其實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群體的一種試錯機制。

比如,看到一些不知道能不能吃的東西,吃的話有可能會中毒,不吃的話可能大家就得餓死。你不可能說,為了公平起見,大家一起嘗試?生物本能的選擇策略是,不會允許大家都去嘗試的,不讓人類就不可能活到現在了。

最優選擇就是讓小部分選擇,即使試錯了,犧牲的是個體,但是,對於一個群體來說,它幾乎是有益無害的。因為一個人選對了,其他人可以照著做。選錯了,其他人可以引以為戒,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這時候你是否想到為了偉大事業選擇流血犧牲的個體,那是在為廣大群體謀福利。為什麼我們要讚美歌頌他們?因為社會需要他們這麼做。這也是一種權衡利弊之後的最優選擇。


家樂福出過一次公關危機。因為家樂福的標價和結賬時的價格不符,於是民意沸騰,人神共憤。後來家樂福宣佈顧客買到標錯價格的商品賠十倍,那些憤怒的消費者高高興興去家樂福購物了。這就是訴諸利益的典型案例。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在翫忽悠,不是要聽他講了什麼,而是要看他做了什麼。萬維鋼老師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假設有個官員,平時欺上瞞下、打擊異己、不擇手段搞陰謀往上爬。如果有人說你別看他做了這麼多壞事,但是他的內心是好的,他這麼做都是為了獲得權力,等他有了更大的權力就會專門做好事。

事實上,這個人從來不幹好事兒,你非得說他幹壞事都是為了將來幹好事,你這種善意的猜測毫無意義,你是一廂情願。如果這個人親自說我這麼做都是為了做好事,那這個人肯定是認知失調。

有一位老闆經常拖欠員工工資,員工找他理論,他還義正言辭地說“我最不喜歡拖欠別人了!”這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