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野生泥鰍被大量捕食,我國原生魚到底得罪了誰

以前有河的地方就能找到泥鰍,有樹的地方也能聽到知了聲。現在河水變質了,樹被砍了,童年成了回憶,知了越來越少了,好多年沒見過泥鰍了。

野生泥鰍被大量捕食,我國原生魚到底得罪了誰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小時候抓到泥鰍,放水手裡滑滑的,放在礦泉水瓶子裡也能活好幾天,攢一攢炸一鍋,肉質彈軟鮮嫩,口感香醇。

現在很久沒發現過泥鰍了,在水產市場也得靠運氣。泥鰍的消失,總讓人有點傷感,長大之後,很多東西只能在回憶裡尋找了。

泥鰍的適應能力特別強,除了環境相對惡劣的藏區,幾乎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能生存。

這種魚類的生存溫度是10-30℃,從理論上說不算冷水魚,是正經的溫水魚。當有些地區的溫度低於5℃,泥鰍會鑽進土裡過冬,等氣候回暖,再鑽出泥土裡正常生活。

野生泥鰍被大量捕食,我國原生魚到底得罪了誰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這種特別的生活方式得益於它強大的呼吸。泥鰍的呼吸不只依靠鰓跟皮膚,還有一種腸呼吸功能。大體來講,它平時生活在水裡,用鰓跟皮膚呼吸,也可以跳出水面,直接吞進去空氣,然後再通過腸胃,像排洩一樣排出廢氣。

有了這個功能,泥鰍的生活能力在觀賞魚群體中,像開了掛一樣,所以它作為魚類,能鑽進土裡冬眠,也就好理解了。

野生泥鰍被大量捕食,我國原生魚到底得罪了誰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在人類的世界裡生存,即使這種先天生存能力強大的生物,還是越來越少了。主要原因是它的生活空間被反覆壓縮,加上人為的大量捕捉,導致這一群體的不能越來越壯大。

小時候抓到泥鰍總是做成菜,因為好吃。當時根本不管它是不是從發臭的泥裡來,只要好吃,怎麼都行。

現在大家對食物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有時會對泥鰍特殊對待。由於社會的發展,野生泥鰍越來越少,基本是有錢沒貨。

野生泥鰍的價格至少在40元一斤,有些地方都能炒到200元一斤。雖然我國已經有很多泥鰍養殖場,但養殖泥鰍的口感跟野生完全是兩個級別。

對於很多吃貨來說,遺憾往往是留不住小時候的美味。

野生泥鰍被大量捕食,我國原生魚到底得罪了誰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其次,導致泥鰍越來越少的原因可能是它的藥用價值。

泥鰍體內含有天冬氨酸轉氨酶、亞精胺、核苷以及各種酶,可以提高身體抗病毒能力,延緩衰老,增加皮膚彈性與潤溼度。

基於這方面,野生泥鰍就足夠遭受滅頂之災。

野生泥鰍被大量捕食,我國原生魚到底得罪了誰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在泥鰍慢慢從大家的視線中消失的歲月裡,我國各大小湖泊溪流漸漸萎縮,甚至部分支流直接乾涸。

河水水質下降,入侵物種猖狂肆虐等多種因素,不斷壓縮泥鰍的生存空間。

城市發展,土地變馬路,河床遭破壞,水土流失,廢水、廢氣、廢渣的過度排放,是泥鰍數量減少的客觀原因。

人為過度捕撈,市場需求量大,養殖場供需關係不穩定以及養殖口感差等因素,還在繼續影響野生泥鰍的生存機會。

野生泥鰍被大量捕食,我國原生魚到底得罪了誰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捕捉泥鰍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有一種方式,是傷敵一千,自損一萬的自殘行為。

以前農民種水田是不會過度使用農藥的,但有些人為了逼出泥鰍跟黃鱔,故意加大農藥用量,通過農藥的滲透,迫使泥鰍與黃鱔會從水田裡鑽出來。

在這期間,泥鰍跟黃鱔會被農藥毒死,浮在水面。只要過一段時間帶上籮筐,幾乎不費什麼力氣就能撿到很多泥鰍跟黃鱔。

這麼簡單的捕撈方式省時省力,但大概不會有多少人敢吃被農藥毒死的魚,也不會有人確信水田裡過量的農藥不會繼續向下滲透到更深處,造成水質汙染。

野生泥鰍被大量捕食,我國原生魚到底得罪了誰

圖片來源丨Unsplash 攝影丨cristianpalmer

在我們越來越聰明的歲月裡,很多社會問題越來越尖銳,很多生物因此遭殃,很多畸形的理論變成常態。我們希望生活美好,但有時候只能算是好好活著,並不是活得好。

當我們唏噓感嘆原生魚數量減少,野生白雲金絲成瀕危物種時,也考慮一下這種小時候常見的生物。它在水深火熱裡,艱難的尋找活命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