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科大博士自杀,让人心痛,你怎么看?

彩票神算王


如果真的是自杀事件,确实让人痛心。特别是刘春杨的父母,在春节这个举家欢庆的日子,却要白发人送黑发人,该是何等的痛苦!


目前刘春杨的死因还没有官方的最终结论,大家普遍猜测是一起自杀事件。
从网络的公开信息,在出事之前,他的行为都是很正常的。可以这么说,他是准备回家过年的。


在1月30日这一天,刘春杨还给家人打电话,说好第二天回家,并且聊到自己为过年还买了新的鞋子和裤子。
谁曾想,1月31日的凌晨4点30分,他竟然会独自步行外出,而且是长时间走到水库附近并且失联了。

近年来多次发生了研究生自杀事件,不得不让我们警醒。如果真如大部分网友所猜想的那样,他是由于压力过大而选择的自杀,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把读研究生的难度降低呢?


对此我持否定态度!到了读研究生这样的年纪,实际上很多人已经上班了。上班的压力肯定比读研压力更大,这种压力是非常正常的,也是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的。


何况,现在不但是研究生有自杀的情况,连小学生都有自杀现象。实际上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更多的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建设,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是因为压力过大导致。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承受住这个压力,也是一项必须有的能力。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博士也好,硕士也好,本科生也好,同样面对这毕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尤其是一名来自农村被家里人给予厚望的中科大博士,当因为论文问题无法毕业的时候,内心的冲突是巨大的,心理危机也是巨大的,很遗憾他选择则了自杀,同时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搞笑,对于压力的管控和危机的干预是缺失的。

不重视心理危机的国人

很多人也许会说,大学生已经成年了,有什么心理危机承受不了的,没有遇到压力的时候人们都会这么说,遇到了就不一样了,其实真正的大学生活中不单单只一板一眼的学业,只有有轻松惬意的业余生活,同样有着生活的压力和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当负面情绪来临的时候,没有有效处理的负面情绪,只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压力,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严重到威胁生命安全。

上海市教委曾经向社会发布2008 年上海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通报, 当年上海市高校共19人自杀, 自杀率为3.2/10万 ; 2009年有所减少,共发生16 起大学生自杀事件,13人死 亡,自杀率 约为2.0/10万。想想看,上海虽大,但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还有那么多自杀的例子,究其原因就是精神压力、负面情绪或者说是没有度过这次的心理危机。

就好比刘春杨,在如此好的年纪,只是因为承受不来无法如期毕业的压力而选择了投河自杀,如果有人提前发现他的情绪变化,给与必要的关心,相信他也会很快度过这次的心理危机的,

我们的大学虽然也有校医,也有心理辅导老师,但充其量只有象征性意义,对于真正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缺少必要的指导,不具备危机干预能力,甚至忽略遇到心理危机的学生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我们的校园亟待改进的地方

如何面对危机,如何正确度过危机,是需要专业的辅导的,这一点其实很多的大学教师都可以做到,而且我们的精神卫生工作者也可以有组织的到我们的中小学和高笑进行健康教育,教授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的学生们在面对危机的时候了解正确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承受和忍耐。

我们的优秀学子,没有对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却倒在了胜利的前夜,所有人都会认为非常可惜,可就是这么让任何人都看来不值得的事情,却成为了刘博士的终章。

千万不要忽视我们的负面情绪,更不要忽视心理危机的干预,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但这话只有过来人才会说起。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有疑问可以私信留言。


我说精神


我研究生同寝室的同学,

现在已经是副教授了,最近还跑英国去了,做访问学者。

他现在的状态非常好,收入不低,每星期上几节课,剩下时间自己搞研究,承担了国家级课题,发表了顶级期刊,做着自己喜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但是,我还记得,当初他读博士的时候。

  • 那时候没有收入,只有补贴。

  • 老婆已经工作了,在银行上班,异地呀。

  • 论文压力山大,各种考核指标。

  • 导师又在催着做事,根本没多少时间。

  • 本身也是农村出身,没有多少背后的支持。

  • 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家庭压力……

后来他博士毕业,兴冲冲地告诉我了。

而且,还出版了几本书,我真的由衷地高兴。

到了现在,当然,情形已经很好了,而且,在可预期的将来,会越来越好。

我是很理解自杀者的心理的:

  • 一直以来成就都是拔尖,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和要求;

  • 可能承担着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压力;

  • 经济方面不宽裕,情感方面比较孤独;

  • 学业和科研压力也繁重,甚至遇到不好的导师更揪心;

时间长了,是人都容易抑郁。

而且,越是聪明的人,一旦钻了牛角尖,就越是不容易走出来。

所以,最后悲剧发生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风雨过后总会现彩虹的。

就如我那个室友,读博的时候也是面临很大的压力。

但是,最终走出来了,有了很不错的前途和生活。


各位博士朋友,你们已经足够优秀了,不要有完美主义;啥时候累了就歇歇,歇完继续努力加油;总会走出来的,凤凰涅槃之后就是更精彩的人生。


冯起升


最近经常有博士自杀的新闻,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第一:博士导师真有那么大的权力吗?西安交大博士自杀直指导师对他非人的控制,需要其帮助处理除学术上的很多生活上的事务。也有很多博士吐槽说导师如何对自己苛刻,帮导师做了多少工作,成了导师免费工人,得罪导师就别想毕业,多拖一年博士毕业就可以多免费使用一年。我们不否认有的博士导师的人品不行。

第二:博士毕业真的很难吗?据说博士能够正常毕业的人数比例不高,大多要推迟毕业。作为博士生来说,压力大是肯定的,一方面自己年纪大了,还没有什么收入,有的还可能要养家糊口,而毕业论文却迟迟难以定稿,毕业答辩又要推迟,所以博士生亚历山大也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博士为何抗压能力不行呢?说实话,更读到博士的都是高材生,应该是从小差不多是学霸,是人们夸奖的对象,受的挫折较少。所以人的一生如果多经历一些挫折,也许内心会更强大,会更坚强。

总结一下,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毕业难,就业难,心理关更难。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希望这种事不要再出现,这种高材生之死是其家庭的损失,读到博士了,父母给自己投入了多少心血,而你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不是不忠不孝。再说退一万步说,就是博士毕不了业,不是还有一个硕士学位吗?也是国家的损失。希望我们的高学历人才珍惜生命,你的生命不属于你个人,是属于你的家庭和国家的,请不要随意放弃。

想不开,工作的期望值太高,退一步海阔天空,博士毕不了业,其码还是硕士,硕士毕不了业,其码还是本科,找不到博士的工作就找硕士的工作,找不到硕士的工作就找本科的工作,只要活着,暂时的苟且说不定就是你今后成功路上的动力呢。记得有位博士找不到工作,然后就隐藏学历说自己是本科毕业的,很快找到工作,后来做得很好。压力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最大,一定要学会不断释放压力,才能好好地活下去!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们觉得是这样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如果你感觉回答不错,请给个点赞哦,谢谢!


彩头哥商业方案


中科大博士自杀 让人心痛 官方且正面回答就是令人惋惜。

我说一下我的小故事吧。也希望有学识的人解答一下我。

我985高校毕业,学位本科。06年毕业,当时还不兴考研。所以也就选了个工作,正常上班。在北京工作,压力很大。而且是搞软件开发的,没日没夜的加班,也很累。

而我父母呢,天天催着结婚。我那时候哪有时间谈恋爱呢,一门心思的搞软件,上面领导天天催,似乎你二十四小时全部拿出来工作都不够。

后来实在被逼的没办法,回老家了。一个小县城,经济环境一般,矿产资源城市很少用到软件开发这块,城市里工作基本都是销售为主,而且就算干内勤和维护,也给你定销售任务,而我不擅长销售也讨厌销售、于是就开个彩票店。

彩票店经营了大半年,客源稳定,准备请个人,而我当时是这样想的。我一个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我天天围着彩票转不是个事,我应该走出去。对于这样一个还没转型的城市,机会肯定很多,但是当我说要请人管理彩票店的时候,家里人就开始反对了,问我干嘛去呢?

我说我能干嘛去呢?我天天在彩票店,什么都干不了。眼界就那么宽。然后他们就说我懒,能维持个温饱就想请人不去店里了。我是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也许我表达有问题 没描述到重点。总之就是我父母什么都要做主,也见不得你闲着,还要天天能看到你管住你。在北京的时候 我加班 从来不问我会不会把身体累坏了 开彩票店的时候直接一盆冷水泼下来 说我连电费都挣不到。

其实我有文化 我也知道自己毛病在哪里 但是就是有时候也看不开 为什么什么都想管着我 贬低我 看不起我呢?

总拿我和别人比 关键别人也不比我优秀啊。

我觉得自杀对一个来说 再正常不过了。每个人的底线一旦被击破 自杀倾向就会来 而对于高学历高文化的人来说 情商低的人不在少数。


冷宇落飞星


我表弟也是海洋科技研究博士。

他89年的,今年31岁,刚博士毕业。

他今年回老家,心情特别好,因为他终于博士毕业了。今年终于可以参加工作赚钱了。从此他前途似锦了!

今年回家他终于放开自己,喝醉了。

酒醉后,他对着我们所有亲戚大哭起来,这一哭。道出了这些年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大哥的支持下读完博士留校的艰辛过程!

他大学本科读的海洋科技研究,由于专业的局限性。他不读博士就没有办法就业,没有读博士的前一年,他一直找不到工作就在超市做销售员。他心情低落,曾经的高材生。沦落到超市工作,他不甘心。

哥哥支持他继续读博士,学费是一学期1万元。生活费也是哥哥出。这些年,他虽说在读书,但是他读的不心安理得!所有的费用都是哥哥出,他心里即着急又无奈。嫂子对哥哥的施压,他好几次想放弃学业了。他读博士的这些年,回来都不和我们交流,他不言不语,害怕我们嘲笑他。我们的孩子都读书了,他这个舅舅还在学校里!说实话,我们亲戚有的时候确实会替他操心,他这得读到何年马月才是尽头啊?

他说他曾经都得抑郁症了,他也想不开有自杀的念头。不读找不到工作,被人嘲笑。读了学费,生活费又都是用哥哥的,嫂子又有很大的意见。

还好,这一切苦难都过去了。如今他已顺利读完博士。在广州海洋科技研究院留院工作,他今后事业将前途无量。今年春节他给每个外甥都派了红包,他告诉我们,以后请我们去香港玩!我们也替他开心,他多年心结已解,以后可以好好的工作!

所以,我想告诉正在读博士的同学们。安心读完博士,不管压力有多大。坚持下去,最终能像我表弟一样,守得云开见月明!



游戏人超超


看到后感觉真的很痛心,好好的一个人都这样没有了!

这个事例让我想起了我的高三生活,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要求自己学习要拔尖,要掌握每个知识点,这个要求本身就太高,刚开始学的内容少,还能掌握,慢慢随着各科知识点的增多,就达不到我刚开始的要求了,然后我就苦闷,心情不好,整天郁郁寡欢,成绩落后一大截!后来和老师交流,老师开导我说作业多做不完是正常的,高三不会有你做完的作业,也告诉我你不可能每个知识点都会,你要都会了就不要老师了,我感觉老师说的有道理,因为我定的目标就超过了我的能力,完不成目标很正常!后来发卷子太多发就知道做不完干脆就扔了,对自己要求降低,心态也好了,成绩也上去了!

所以要有良好的心态!

不要做完美主义者!我能想象出来这个博士在自杀前很长一段时间有多么痛苦,这样的孩子自我价值认同感较低,明明已经很优秀了,但是还是达不到自己的标准,然后就苦闷,抑郁!抑郁症是精神疾病,需要药物治疗,家人和老师可能没发现,然后他也没告诉别人,就这样苦苦撑着病情越来越严重导致自杀!这个事例警示我们不要做完美主义者,凡事不可要求过高,要和自己的能力标准想匹配!

要专注于问题解决!博士论文通过无望就找出问题所在,请教老师或同学,在重新整理思路,努力解决问题,那肯定是能通过的啊!有的时候是我们把事情想象的过于困难了,夸大了事情的负面影响,事实上情况根本没那么糟糕。如果整天想的是糟糕的后果,而不是如何解决问题,那肯定是要出问题的!这个事例也警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遇见问题了就解决问题,专注于问题解决!

珍爱生命,开心的活!



优雅研学


真的是感同身受,在读博士期间,已经看过好几起类似事件,真的很心痛。

1 读博士真的需要勇气,读博期间更需要强大的内心;需要遇到好的导师;需要能继续下去的、并且不错的课题;需要家人的支持;也需要承受别人的指指点点……这些是真的需要的。

道理大家都会说,可是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苦楚与艰辛。。。

2 我们实验室延期比较严重,没办法,都是为了发好的文章。实验室的一个师姐,硕博一共读了8年多,在我们宿舍借宿了两个月左右吧(延期的学校不给地方住),见她哭了好几次,最动容的一次是她文章接受的晚上,激动的跟我说:师妹,我的文章接受了,眼泪就哗哗的下来了,接着是给她父母打电话,给她男朋友打电话,真的是喜极而泣……

我是14年读的博士,19年月初拿到的学位,相比较实验室其他人无疑还是幸运的。最主要有好的老师带实验,有陪我的伙伴,有朋友的鼓励,有家人的支持,也要感谢自己没有被困难压倒,坚持下来…虽然毕业之后的工资不满意,可是也没有办法,自己选择的专业没有退路。

3 也有不少毕业比较顺利的博士,进入高校当老师的。希望即将读博士的同学们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多做功课,多了解联系的导师和实验室。

最后希望每个博士都能遇到好的课题,好的导师,顺顺利利毕业。。。



呱一呱


本人也是从博士生,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我们这一届,有一位同学也自杀了,给我们造成了震撼,让人心痛不已。

从博士入学的那一天起,几乎每年都能听到博士自杀的消息。

和打卡、坐公交、吃饭一样,做实验,写论文、查文献就是博士生的日常。

博士生因为年纪不小了,或要自费交钱,或者是国家发补助,经济上都捉襟见肘。看到同龄人买车、买房,只能呵呵来安慰自己。如果要谈一个女朋友,经济上就更不容易了。

以上都不算重点。

博士的压力来源主要是发文章、毕业和找工作

发SCI文章,很多学校有要求发SCI。

其实发文章和挖金矿一样,不是光看技术好不好,也要看运气好不好,

不可能每一锄头下去就是金矿,

同样的,不可能每一个实验都是阳性的结果马上发文章。

发不了文章就不能毕业,延期毕业就意味着没有好工作,就意味着经济上还有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博士生的心理压力其实很大

博士属于高知人群,但是高知人群不等于高情商,高心理调节能力。

很多博士生平时都是学习的佼佼者,一般不轻易向别人求助,高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压力大,师资有限。

如果存在问题,博士生很难得到心理救助。

心理课程并非是大学或者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博士生得到心理学咨询的机会也比较少,

并且很多人对心理学存在误区,认为看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不正常人类”。

所以对心理求助不了解,甚至存在抗拒。

从受打击、抑郁到自杀其实有很长的一段路可以挽回Ta们的生命,但是由于偏见、缺乏觉察和缺少帮助,使Ta们失去了很多的机会。

愿每一个生命都被温柔以待,关注身心健康,关注“心理的力量”,给自己的身心赋能!


心理的力量


哎!先长叹一声。

这位是走了,但是有多少博士正在煎熬呢!虽然我目前已经毕业,但是也有那么个曾经。

那是博士刚入学,前半年也要课程学习,但更多的时间是在实验室。而由于做的第一个课题在技术难度上始终突破不了,每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时沮丧无比。几次汇报后继续做实验的动力完全丧失,那段时间实验完全没有进展,所以私下在实验室以及宿舍多次在大脑里回响着一个念头“博士不读算了吧”。可能导师觉察到我的消极情绪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找我谈了一次话而后就换了一个课题,随后相对顺利的完成了学位论文。

我的情况是比较早出现而导师又及时换题,所以皆大欢喜。而我的一位博士同学则没这么幸运。他比我年纪大,是一位很开朗的哥们,常卧谈时分享他以前是如何在艰苦的岁月乐观面对的。然而到了博二后他就开始明显的变了,不仅不卧谈风生了,常常半夜就醒了坐在床上叹息。有次半夜准备去卫生间一睁眼发现有个半人高的身形下我一跳,那时才知道他的论文进展情况。然而到博三他的论文都没太好进展,所以他能坚持下来就不错了。可想而知他被延期了!而目前实验室正有一位师妹快五年了,也偶尔会看到她因进展不顺而哭。

一个正儿八经的博士不是那么容易顺利毕业拿到双证,有些人毕业后只有毕业证,有些则是毕业几年后才能拿到学位证。所以,都是泪啊。为毕业流泪,毕业后的工资待遇再次流泪,尤其是学生物的。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