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讲真,很多人对“宫廷玉雕”都挺陌生。

大部分人的理解也很抽象,能概括出来的词语无非就那些:中正典雅、恢弘大气,皇家气脉…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坦白讲,这样的理解并没什么毛病。但是如今的宫廷玉雕已经发展了很多年,而宫廷玉雕的变化和历程也算几经沉浮。不同于海派玉雕、苏州玉雕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宫廷派玉雕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凭借着诸多优秀的作品,再次杀回人们的视野实属不易。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上礼拜,我们有幸拜访了宫廷派玉雕传人——苏然老师。

在看过她的一系列最新作品之后。可以说再次颠覆了我们对与宫廷玉雕的感知和理解。那些作品在沿袭了以往的传统以外,似乎又发生了更多微妙的变化。

那么今天,我们不妨就来聊聊这些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 皇家文化 -


说到宫廷玉雕,一个词跳不开,那就是“宫廷“啦。尤其是宫廷中的皇家文化。

具体体现在哪里?我们先来看看这块“玉镜”。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和田玉籽料九龙玉镜

这样的作品可以算得上是宫廷派玉雕的一个代表了。其造型规整、气度典雅,透露着雍容华美的审美气息。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用料方面也颇有心思,整体为铜镜的一个造型,直径足有15cm,正面是洁白无瑕的镜面,背面则是集众多吉祥元素于一身的纹饰图案。

而纹饰图案正是皇家文化的一大特色。

比如中心雕刻的图案“海屋添筹“,是皇家纹饰代表性的图案。出自苏轼《东坡志林》,后来用以祝寿之意,该纹饰也逐渐成为皇家象征长寿的吉祥图案。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而这样的纹饰,我们在宫廷剧里经常可以看到…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延禧攻略》高贵妃这柄红色六瓣海棠形宫扇,上面的图案便是海屋添筹。

其原型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海屋添筹图》乌木雕花柄团扇。可见,皇家文化对这一类吉祥寓意的图案之喜爱。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外圈的16块区域陈列的是象征着吉祥寓意的佛教八宝和道教八宝,繁简对比之中,霸气的风格,恢弘的题材,都体现在了牌面上。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外围琢以九龙环璧。九龙,也是皇家玉作所特有的纹饰,蕴藏着象征皇权和天子之尊的九五之数。

整件作品,设计考究,纹样精美,充分展示了皇家文化的华美和高贵。

- 因材施艺 -

熟悉苏然老师的玉友都知道,“僵石巧雕“是她的一项绝活。直到现在,一些新疆朋友送来的玉料,还几乎全是僵,没有有一点玉的成分,创作的价值很低。

而他们也会半开玩笑的说:“这是我们专门为你找的呀”。 这样的话语,常常让苏老师觉得又好笑又好气…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不过这也正好说明了宫廷派玉雕的另一特点——因材施艺。那些根据材料而延伸出来的创意,不光可以遮瑕为瑜,甚至还能化腐朽为神奇。

比如这块,苏然老师的最新作品——儒释道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这件作品从与玉料的材质来说,很复杂。沁皮的厚度很深、同时覆盖的面积也很广,几乎已经在四周包围了一整圈,而底部亦有些许糖色的侵入。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对于这样的料子,一部分玉雕师会选择“头脑风暴”般的创作方式,极尽工艺之繁杂。而宫廷玉雕则不然,往往要根据料子的特点量力而为,点到即止。不敢因为“动作”太大而破坏了玉石的天然之美,只是在瑕疵之中做周旋。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比如在沁皮的处理上,特意选用浅浮雕的方式雕琢,即不伤皮色,又体现纹样刻画的细节。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而在顶部顶部,为体现玉料的优质,便不做过多的修饰。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在底部有糖的位置,雕琢了“成天顺道,永寿恒昌”的字样。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原皮和原籽还保持着原石状态。即保留天然之美,又有赋予工艺的内涵。这件作品可谓是得天独厚,呈现相当完美的一件作品。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相比现在很多人都想把料切成小块,以此达到快速出手创造价值的目的。苏然老师就显得很稀料,以至于在和我们聊作品的时候,经常会蹦出三个字——“不舍得”,能不雕的地方尽量不雕,能不切开的地方尽量不切。尽最大的努力来表现玉料的完整度。

- 知古拟古,方能创新 -

知古、拟古,才能谈创新。

对于一部分从业者来说,他们对古代的文化体现并不了解。往往照猫画虎、生搬硬套、胡乱组合。看上去是古代的题材,但是没有文化的韵味在里面。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遵循内心的感悟,真正的去理解,咀嚼,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苏然在谈到创新的想法时,意味深长。

比如最近苏然老师创作了一部分山水题材的牌子,就很有韵味。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她在观看一些铭帖时,了解到很多书法家代代相传,去临摹古代的帖子。看似没有创新的事情,在经过不断的揣摩、研究过程中,又延伸出了新的意境。这样也让她产生了一些想法,决定把铭帖做到玉牌上。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某种程度上,书法与玉雕道理其实是相通的。以刀代笔,去呈现书法的意蕴。尤其是一些阴刻的体现,书法的转折和顿挫都要刻下来,以雕代笔。一气呵成,没有修改的余地。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这些山水画的牌子都蕴藏着丰富的寓意、典故、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隐喻性和禅意。同时利用山水画技巧“皴法”,非常细致的勾勒出山石、峰峦和树皮的脉络纹理。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小小的玉牌上,内容丰富。甚至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可以看出景致的变化。即便很小的细节也让人感觉到很多可看的点,细细品味,回味无穷。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这样的牌子可以让我们有所感,有所悟。从古意当中体现出当代人的一种心境。

变化中的“宫廷玉雕”


正如所有的行业发展一样,宫廷派玉雕也在努力寻求一些新的突破和造诣。

如今,市场也给了大家很多思考的空间,无论是对于玉雕师,还是玩玉的玉友,但无论如何发展,有一个道理还是没有变化,那就是只有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才能长久传承,才能走的更远。

那么,你对宫廷玉雕如何理解呢,你对玉雕的创新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