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小麥常常出現“枯白穗”是什麼原因?

十星玉米總部


小麥枯白穗是小麥中後期經常會發生一種情況,造成小麥枯白穗原因一般有三種病害分別是紋枯病、全蝕病和赤黴病!這三種病害造成的枯白穗有一點區別!

小麥紋枯病造成的枯白穗

表現症狀為小麥整株枯白,但是發生面積較小,一般都是單株發病,零星分佈,最明顯的特徵是在莖基部有褐色雲紋狀病斑!


防治方法:在小麥返青期噴施24%噻呋酰胺750倍,後期根據情況噴施戊唑醇、丙環唑等!返青期打藥時一定要注意藥劑噴施到莖基部,病斑一般在莖基部!

小麥全蝕病造成的枯白穗

表現症狀為小麥麥穗發白,植株整株枯死,在根部發黑腐爛,又稱黑腳,發病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


防治方法:小麥全蝕病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我預防,一旦發生就必定造成產量損失!目前較為有效的方法是用全蝕淨(12.5%硅噻菌胺懸浮劑)拌種!通過拌種,近年來全蝕病已經很少發生!全蝕病發生在嚴重的地塊建議進行倒茬,或者生長期噴施甲基硫菌靈、多菌靈等預防!

小麥赤黴病造成的枯白穗

小麥赤黴病較為普遍,是近年來小麥枯白穗的主要原因,主要特徵小麥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感染赤黴病,引起半穗或整穗穗腐,氣候潮溼時,病穗穎片合縫處或小穗基部產生粉紅色黴層。氣候乾燥時病害受抑制形成小麥枯白穗。


防治方法:主要時期是揚花期和灌漿期,建議最少噴施兩遍,推薦方案40%氟環唑.多菌靈1000倍、45%戊唑醇.咪鮮胺500倍、40%戊唑醇.多菌靈750倍等防治!防治是揚花期前或者初期必須噴藥,另外注意天氣變化,最好雨後補噴藥劑,防治效果較好!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請參考!

關注植保小貼士,獲取更多農業信息!

植保小貼士


您好,我是植保專業人員,對小麥的病蟲害的管理和治療有著豐富的經驗。根據你的問題,是臨近小麥收割季節,地裡出現了好多枯白死穗。

造成小麥枯白死穗主要是病菌危害,瞭解病害的發生時期和治療方式,就能很好的去預防和治療枯白死穗。

造成枯白死穗有三種病害:紋枯病,全蝕病,赤黴病。接下來我就對這三種病蟲害的發生時期和治療方法進行詳細解答。

小麥紋枯病:紋枯病在年後三月份就會發生,發生病狀是在小麥低三節脛杆出現病斑,呈現雲紋裝。紋枯病主要在這個時期發生,但是前期不會造成小麥死亡,造成死亡主要發生在後期。雲斑逐漸擴展,造成營養成分供給中斷小麥出現死亡,造成小麥穗子枯白整株死亡。

治療方法:有的地區三月份,會給小麥噴施控旺的藥劑。治療紋枯病也是在這個時期用藥。可選擇:噻呋酰胺,嘧菌酯,戊唑醇等成份的藥劑,對紋枯病治療效果明顯。

小麥全蝕病:全蝕病屬於小麥的根部病害,小麥根部脛杆和頁片發黑,整株小麥死亡。全蝕病是小麥最難治療的病症。相當於人類癌症,有了就不好治療。所以全蝕病要以預防為主。小麥進行拌種可有效減少全蝕病的發生。也可在前期噴施苯醚甲環唑,戊唑醇等成份的農藥。

小麥赤黴病:赤黴病會使小麥出現紅麥頭。赤黴病也是絕症,發生就治不了。只能通過前期預防。赤黴病主要在小麥揚花期是受到冷空氣入侵誘發的。所以在小麥揚花前期,噴施嘧菌酯,咪鮮胺,戊唑醇等成份的農藥,來進行預防。可最大限度的減少小麥赤黴病的發生。

以上就是我對您問題的解答,希望會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植保管家


小麥枯白穗:原因有8種,預防簡單又輕鬆,兩招搞定!

關注“十星科技”原創作品,讓你的種田本領,全村你比別人家強!

因為,在農村種田只就兩種情況:要麼你的莊稼比別人強,要麼別人的莊稼比你強!二選一,你決定吧!

1缺鉬造成的枯白穗

【悟空問答原創作者“十星科技”提醒】缺鉬造成的枯白穗,表現為“潁殼異常,籽粒瘦小皺縮”,葉片上沿葉脈出現“黃白色斑點”也是最典型的識別症狀。見附圖一。

2,缺硼造成的枯白穗

【悟空問答原創作者“十星科技”提醒】缺硼造成的枯白穗,識別症狀是“麥穗發育不好,內外潁張開,麥芒的開張角度偏大,結實率差”或有生育期推遲現象。見附圖二。

3,“全蝕病”造成的枯白穗

【悟空問答原創作者“十星科技”提醒】全蝕病的識別特徵是小麥根莖部有黑色條點狀病斑,這是最典型的識別症狀。見附圖三。

4,“根腐病”造成的枯白穗

【悟空問答原創作者“十星科技”提醒】根腐病的識別特徵是小麥根莖部有褐色病斑,這是最典型的識別症狀。見附圖四。

5,“紋枯病”造成的枯白穗

【悟空問答原創作者“十星科技”提醒】紋枯病的識別特徵是小麥根莖部有“雲紋狀”病斑,這是最典型的識別症狀。見附圖五。

6,“赤黴病”造成的枯白穗

【悟空問答原創作者“十星科技”提醒】赤黴病的識別特徵是小麥穗部以及隨莖部有“微紅色”的病斑,這是最典型的識別症狀。見附圖六。

7,“霜黴病”造成的枯白穗

【悟空問答原創作者“十星科技”提醒】小麥霜黴病的“穗子扭曲”是最典型的識別症狀。見附圖七。

8,“葉枯病”造成的枯白穗

【悟空問答原創作者“十星科技”提醒】小麥雪霜葉枯病造成的枯白穗 ,類似於赤黴病,但“表面有白色菌絲層”是最典型的識別症狀。見附圖八。

預防小麥枯白穗:“十星科技”教你兩個妙招!

第一招,在小麥返青後到抜節期:採用3種內性型殺菌劑+2種抗逆增產劑(具有多種成分的營養調節劑)噴施一次即可。如:10%被醚甲環唑+8%氟硅唑+80%乙蒜素再加配“藍色晶典”和“農喜十樂素”,不但預防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同時預防缺鉬掙、缺硼症、缺鋅症、缺銅症、缺錳症、缺鐵症,同時抗旱,抗凍,抗倒,一噴多防。

第二招,在小麥抽穗後立即噴藥(越快越好):採用1種殺蟲劑+2種殺菌劑+2種抗逆增產劑噴施一次,如:用菊脂類農藥預防吸漿蟲和穗蚜+43%戊唑醇+8%氟硅唑或25%嘧菌酯(任選其一)+藍色晶典+“爆發力”或“農喜十樂素”,噴施一次,在防蟲的同時,預防赤黴病,兼治白粉病和鏽病,同時減輕“三種根部病害”的發生,且有效提高穗粒數和千粒重。

“十星科技”給你更新,更真,更好,

隨時為你解答三農問題,歡迎轉發、點贊和評論!

請關注“十星科技”頭條號或公眾號“十星農業科技” 或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信箱投稿或諮詢,希望幫助到更多高素質的“智慧型農民”夢想成真 ,幫你在當地三農領域“露臉又增效”!


十星科技


造成小麥白穗現象,主要有兩個方面造成的,一種是小麥赤黴病引起的白穗,症狀為小麥植株正常,穗頭開始染病,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染病的小麥穗從穗頭開始變白,這是赤黴病的典型症狀。

感染赤黴病的小麥,不但可以造成大幅減產,而且小麥商品性也影響巨大,防控不好就會造成不小的損失。

赤黴病只能預防而不可治療,當能看到白穗的時候再防治,一切都太遲了。

如果小麥在抽穗揚花期遇到連續陰雨天氣或者出現大霧天氣,氣溫在十五攝氏度以上,那發生小麥赤黴病的幾率就大了。

所以,在小麥齊穗時或者揚花初期噴施戊唑醇咪鮮胺進行小麥赤黴病的預防,一個星期之後再噴一次基本上就能預防小麥赤黴病的發生。

第二種造成小麥白穗的是全蝕病,這是一種土傳病害,也是一個相當無解的病害,全蝕病從苗期就可以發病,也有的中後期開始發病,和赤黴病的不同之處在於,全蝕病是整株小麥乾枯,而且是一片一片發生。

和赤黴病相同的地方是,全蝕病也是不可治療,只能預防,通過多年的摸索試驗,針對有全蝕病發生的小麥田塊,我們再用含苯醚甲環唑類的種衣劑拌種之外,在整地時建議每畝使用50%克菌丹500-1000克+1000億/孢子枯草芽孢桿菌100克+中微量元素1000克進行撒施,來年小麥全蝕病的發生將大大降低,甚至不再發生,只是投資成本相對高些,有興趣的種植戶可以嘗試一下哦。


佰秀農業


小麥白穗有多種原因造成的,但是大部分“枯白穗”是有小麥赤黴病引起的。當然紋枯病、抽穗揚花時遇“乾熱風”也能引起“枯白穗”。

1、紋枯病:在小麥拔節時發生比較多,也容易治療,用藥:噻呋酰胺、氟環唑、苯甲丙環唑、戊唑醇、己唑醇、醚菌酯類都有很好的效果。噴霧時水兌足。

2、赤黴病:這種病害和水稻上的稻曲病有點相似,主要選對預防時期,一旦發生基本治療不好,屬於不可逆的。生產上主要從兩個時期進行預防:a、抽穗揚花前3天。b、齊穗期(如果遇到連陰雨必須要防一遍)。選用藥劑:三唑類(戊、己唑醇、苯丙等等),也可選用醚菌酯類及其復配劑,氰烯菌酯都可以。後者價格比前者要貴點。

3、乾熱風:在小麥揚花灌漿時如果遇到乾熱風也能造成枯白穗。這種情況在生產上不好防治,只能前期均衡施肥,鉀肥要施以提高抗逆性。在遇到時也可噴施葉面肥或調節劑來補救一下。


瀟灑如你們


近幾年,農民在種植小麥的過程過,麥田會出現枯白穗現象,打藥也沒有效果,造成很大的損失,這讓農民困惑不己。
造成枯白穗的原因很多,病害,蟲害,藥害都會造成枯白穗,但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大面積的枯白穗主要是由小麥赤黴病造成的。
小麥赤黴病,是由多種鐮刀菌引起的;這些病菌寄生在上季作物,如水稻,玉米,花生,棉花的病殘體上越冬。第二年春天,當土壤水分含量高於百分之五十,氣溫大於12°時,這些病菌形成子囊殼。子囊孢子成熟時,正好是小麥揚花,藉助氣流,風雨的傳播,讓小麥感染此病。

另外,據觀察,凡是上茬作物病殘體殘留量大的田塊,小麥赤黴病發生的越嚴重;凡是地勢低窪,粘度大,氮肥施量過高,麥株密度大的田塊,發病越重。

因此。根據小麥赤黴病的發病特點,就可以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第一,消除上茬作物的病殘體,切斷感染源。

第二,搞好麥田的排水設施,破壞多鐮菌繁殖的條件。

第三,合理密植,讓田塊透光透氣。

第四,減少氮肥的使用量,勿使小麥旺長

另外,在小麥的揚花期噴灑滅菌劑,可以有效的防治小麥赤黴病的發生。例如噴灑百分之六十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溶液,或者百分之七十含量的甲基硫菌靈1000倍溶液,都可有效防治小麥赤黴病的發生。

有一點。特別重要,小麥赤黴病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病了,就很難治癒。一定要在預防上下功夫。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多謝讀完此文。


老農說鄉村


小麥出現枯白穗是小麥生長後期出現的一種病害表現。一般由四大病因造成。一,小麥全蝕病。全蝕病是一種典型的根病,是由根部和莖基部的腐爛所致,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於根和莖基部1一2節,不再向上延伸,抽穗灌漿期是病害症狀最明顯的時期,病株成簇或點片枯死,出現白穗。二,小麥紋枯病。紋枯病菌自小麥幼苗期即可侵染為害,主要危害地下部種子根及幼芽,從苗期到抽穗期均可發生,病重時,主莖枯死產生白穗。三,小麥根腐病。根腐病從秋苗期可以引起爛根死苗,田間表現根腐,莖基腐,葉斑,穗腐及黑胚粒等症狀,並表現植株矮化,以致於枯死,出現白穗。四,小麥赤黴病。赤黴病主要引起苗枯及穗腐,其中以穗腐發生較為普遍,病菌主要在麥茬,麥杆越冬,發病小穗內的籽粒皺縮乾癟,病粒表面有白色至粉紅色黴層,引起白穗。以上四種病害均可通過種子藥劑拌種,可以有效控制,但不絕對根除!


alhqqcom我是揚


你說的小麥“枯白穗”應該就是小麥的赤黴病吧!赤黴病能夠引起苗枯、穗腐、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響最嚴重是穗腐,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和質量!大家一定要防範赤黴病帶來的影響,提前做好準備及早防治!

2018年,我國部分地區赤黴病將重發!

今年年初,農業部分就預計,2018年小麥主要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發生面積9.0億畝次。其中,病害4.8億畝次、蟲害4.2億畝次。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2017年冬季,華北、黃淮、江淮、長江中下游和西南冬麥區大部氣溫偏高,降水正常,對小麥條鏽病等病蟲害越冬和冬季發生為害有利。2018年春季,江漢和江淮麥區降水接近常年,該地區小麥抽穗揚花期常年出現連陰雨天氣概率高,有利於赤黴病加重流行。

農業農村部發布赤黴病防控意見!

3月30日,農業農村部發布2018年小麥赤黴病防控指導意見。

根據預計,2018年小麥赤黴病在長江流域、江淮、黃淮南部麥區呈重發流行態勢,黃淮北部、華北部分麥區也存在中度流行風險。各地應充分發揮行政推動主導優勢、農業部門組織優勢、植保機構技術優勢、專業化防治組織的服務優勢,切實做到“四個強化、四個確保”,全面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4.25


糧油市場報


看症狀是小麥赤黴病危害的,一旦出現上述症狀,農民朋友們就沒有必要再打藥了,此時在噴施農藥不僅沒有效果還會浪費大量人力和物力,這就是麥農的疑惑,為什麼打藥了沒有效果,小麥赤黴病必須提前噴藥預防,錯過了施藥時間,即使再增加施藥次數也沒有效果。

小麥赤黴病病菌在小麥花期侵染,經一定潛育期再顯症、擴展,侵染顯症後無藥可治,在開花灌漿期遇雨的環境條件下,容易造成大爆發,不僅導致減產,還會帶來小麥籽粒容重降低、不完善粒增加、真菌毒素超標等不良問題。小麥赤黴病防治技術如下:

1.用藥時間很重要。用藥時間掌握在小麥揚花初期噴藥預防,噴藥後遇雨以及陰雨天氣較多時再第一次用藥後5-7天搶晴在補治一次。

2.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氰烯·戊唑醇、唑醚·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咪鮮胺、咪銅·氟環唑、苯甲·多抗、苯甲·丙環唑等藥劑。部分省份小麥赤黴病對多菌靈抗藥性較高,慎用多菌靈單劑,可以選擇多菌靈復配劑。注意輪換用藥,延緩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減輕真菌毒素汙染。按農藥說明書推薦用藥上限用足藥量,對足水量,對準穗部,均勻噴霧。小麥穗期病蟲害較多,可結合小麥“一噴三防”來達到防病、治蟲和預防乾熱風的目的,實現“一噴多防”,保粒增重的目的。


農作物栽培知識講解


小麥枯白穗造成的減產

1、千粒重降低2%-40%;

2、 穗粒數降低為3.39%-15.99%;

3、一般年份減產20%~30%,嚴重地塊可達50%~60%,甚至絕產,並嚴重影響小麥的品質。

造成小麥枯白穗的原因有一下幾種:小麥紋枯病、小麥全蝕病、小麥根腐病、小麥赤黴病等。


紋枯病的五個發病時期

1.冬前侵染期:葉片發黃,麥苗生長緩慢。

2.越冬靜止期:病菌停止生長,病情不再發展。

3.返青上升期:部分分櫱枯死,成穗率下降。

4.拔節旺發期:侵入莖杆,下部葉片大量枯死,影響抽穗。

5.白穗顯症期:出現倒伏、枯穗和白穗,千粒重下降,影響產量

全蝕病

•又稱小麥立枯病、黑腳病。在我國局部地區發生為害,是一種檢疫性病害。一旦發生漫延,速度很快,一塊地從零星發生到成片死亡,只需三年左右時間,危害嚴重。發病地塊輕者減產1~2成,重者減產5成以上,乃至絕收,是一種毀滅性病害。 •小麥全蝕病是一種典型的根部病害,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於小麥根部和莖基部375px以下,地上部的症狀,如白穗,主要是由於根及莖基部受害引起的。小麥整個生育期均可感病,

檢疫性病害,造成30%以上減產或絕收。引種有病的種子是無病區發病的主要原因。

特點:傳染快、難清除、難防治、危害重

根腐病

幼苗期引致芽腐和苗枯,成株期引致葉片早枯和穗腐、根腐、莖基腐、葉斑、黑胚粒、籽粒秕瘦等。

麥赤黴病

又稱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麥赤黴病在全世界普遍發生,主要分佈於潮溼和半潮溼區域,尤其氣候溼潤多雨的溫帶地區受害嚴重。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其中為害最嚴重的是穗腐

以上幾種病害可分為根部病害和穗部病害,根部病害一旦發生很難進行噴藥防治,所以對根部病害只有拌種包衣預防,四冠拌種包衣基本上可以解決根部大多數病害。穗部病害赤黴病,也需提前預防:如揚花灌漿期遇陰雨、大霧天氣有利於赤黴病的爆發和流行,麥糠泰對於赤黴病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