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蘭尖鐵礦,這個我小時候就“如雷貫耳”的名字,卻是我到如今也從未真正去過的地方。

雖然有幸遠遠看到過那被開採的如“工業梯田”般的礦山,但那“生硬而冰冷的遙遠”總有一種拒人千里的清冷。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相比工業的冷漠,我還是更喜歡感受人文的“溫暖”。於是決定走入最早的礦山生活區,去實地感受“搬運”礦山的那些人的生活。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公交1路的“小攀枝花”終點站正好位於蘭尖鐵礦一生活區(蘭一區)和蘭尖鐵礦二生活區(蘭二區)之間。從汽車站往密地橋方向下行,就來到了蘭一生活區。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這裡也是如今“攀枝花鐵礦”機關所在地(2016年,攀鋼礦業公司整合蘭尖鐵礦和朱家包包鐵礦成立“攀枝花鐵礦”)。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作為曾經“蘭尖鐵礦”的大本營(這個曾經鼎盛時期有過三千多人的“縣團級單位”),這裡應該配備的工作、生活設施基本齊全。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標配的辦公樓、帶主席臺的露天活動場所、職工籃球場、衛生所(現在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單生職工宿舍和臨時住家職工樓,還有後來建立的職工活動中心。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當然,周邊少不了的還有幼兒園和學校,以及菜市場。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年代,這裡處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環境中,蘭尖鐵礦人和他們的後代就生活在其中。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相對曾經的朱礦,這裡離瓜子坪還是很近的,所以,也能時不時去感受一下都市的“繁華”。

那時的瓜子坪,是冶金部攀枝花礦山公司(還沒有和攀鋼合併時的名稱)機關所在地,在那個年代頗有些名氣。

在東區,能與之呼應的也就只有大渡口了。其熱鬧和繁華,可想而知。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走在如今家屬區,到處貼著的不是那些令人生厭的“狗皮膏藥”,而是各種“溫馨”提示和問候,加之乾淨整潔的小區環境,讓人走在其間很輕鬆。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和攀枝花許多老小區一樣,這裡老年人居多,沒事聚在一起,互相開著玩笑,打牌娛樂、聊天,一派和諧景象。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走過那些年代感很強的建築,看到曾經熟悉的某些老物件,許多沉睡的記憶頃刻間被喚醒,同時伴隨而來的是那過往時光的暖人心脾。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在小區裡,居然看見了那個曾經在冶金部赫赫有名的設計院的“駐地”,那個曾經號稱冶金部九大設計院之一的“冶金部長沙黑色冶金礦山設計院”,如今的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他從攀枝花礦山建設之初就一直陪伴著,立在這裡的“不可移動物”,也體現著這份深深的礦山友誼。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這裡有過往輝煌的歷史見證,也有如今老一輩無可奈何的感慨:

“蘭尖鐵礦,當年幾千人的大廠礦,如今就是個車間級別了”,“現在許多屋子都閒置了或是沒幾個人了,當初那人多了去了,熱鬧得很!”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走在這裡,還有一道很有特色的文化長廊相當“耀眼”。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不僅有介紹蘭尖社區歷史和現狀的專欄,還有特別的“口號牌”,那些耳熟能詳的充滿革命熱情的口號書寫在其上。

“把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那頭去”、“三線建設 渡口很好”......

一下就能把你帶入那個激情彭拜的年代。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這裡生活著許多老一輩的“蘭尖鐵礦建設者”。他們退休後,仍情繫礦山和社區,發揮特長獻餘熱。

如今聲名遠播的“蘭尖故事”微型博物館裡,就經常出現著他們志願服務的身影。

說到這個博物館,就在前不久,還作為“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分館”被授牌。

這也算是對這些“老一代礦山人”的認可和褒揚吧。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走出蘭一區,經過一條鐵路時,很“有幸”,被攔住了。因而得以看見運送礦石的火車緩緩經過,也近距離感受了一下工業生產。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鐵路一端是原攀礦最早的學校,如今的攀枝花市第十九中小學校教育集團小攀枝花外國語學校,曾經的“攀枝花小學”、“攀枝花中學”,再是後來校名不斷變化的“蘭尖鐵礦學校”、“攀礦三中”、“攀鋼十八中”、“攀枝花市二十七中小學”。

如今校園環境早已今非昔比了。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另一端是曾經的銀江鄉政府所在地(1998年銀江鄉機關從這裡搬遷至倮果)。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經過鐵路,再從一條高速公路的高架橋下穿過,就來到了蘭二區。

這個就建在蘭尖鐵礦排土場坡腳前沿的小區,離礦山之近,是我當初沒有想到的。

這個更高山頭的生活區,生活條件也相對差一點。不過隨著防護林帶的建立和寬闊的休閒活動場所修建,這裡的生活條件也一定程度得到了改善。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但是,缺少年輕人的現實從空框的籃板還是可以看出。反正也沒有年輕人玩,恢不恢復也就無所謂了。

開始我還以為是有機玻璃籃板,但如此透明又令我心生懷疑,走近一看,原來真的空得可以直接看到藍天,沒有一絲阻隔,哈哈哈哈。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這裡鄰里之間的關係和睦得令人羨慕。

也許正因為地理位置太偏,也沒有多少不是蘭尖鐵礦的“外面人”來居住,鄰里間極其熟悉。

路上女人之間時不時的打趣著“你家保安(男人)呢,怎麼沒有護送一下”。

還有些熟悉得連昨天和今天買的啥菜都清清楚楚,“你家昨天才吃了山藥,今天又買,也太愛吃了嘛”。

這令我回想起小時候那鄰里之間的“溫情”。

那時,鄰居家吃啥真的都一清二楚,小孩子還時不時串串“桌子”。多麼美好的那些年,如今在這裡又溫習到,倍感親切。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走在小區中,看見一棟閒置的宿舍和配套的食堂,一打聽,說是叫“平峒宿舍”,我還納悶,怎麼起個這樣特別的名字。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不過,很快我就懂了,就是在看到那個頗具年代感的“構築物”時。

“攀枝花平峒”兩旁那激盪的豪言壯語,“為有犧牲多壯志 敢叫日月換新天”,再一次,激發我對那個奔騰年代的神往。一幕幕開山闢地,創造嶄新世界的場景頓時浮現腦海。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站在小區邊緣,遠遠看著那個聳立在礦山上的“碉堡”(當地居民這樣稱呼),心緒難平。

他在藍天下格外挺拔,就像矗立在那兒,在對礦山宣戰,也在誓表必定征服礦山的決心。

還有什麼能夠阻擋,礦山建設者銳意向上的攀登步伐。

此刻心中對礦山建設者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走入礦山人的生活│行走在攀枝花原蘭尖鐵礦生活區

攀枝花的礦山建設者們戰天鬥地,用他們的一生髮揚光大著“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激勵著我等後輩們人生路上勇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